交叉口设计车速为20~25km/h的次干路,其转角半径应为( )m。A.2~4B.5~8C.8~10D.10~15

交叉口设计车速为20~25km/h的次干路,其转角半径应为( )m。

A.2~4
B.5~8
C.8~10
D.10~15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设计行车速度250km/h,最小竖曲线半径为()m。 A.25000B.20000C.15000D.10000

最小竖曲线半径按:设计行车速度(200km/h)最小竖曲线半径(15000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根据平面交叉口机动车设计车速的取值要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进口道直行车道的车速为设计车速的0.7倍B.进口道左转车道的车速为设计车速的0.5倍C.进口道右转车道的车速不大于30km/h(有渠化岛)D.进口道右转车道的车速不大于25km/h(无渠化岛)

对于环形交叉口设计来说,在环形交叉最小交织长度为30 m时,其中心岛最小半径为( )m。A:50B:35C:25D:20

交叉口设计车速为20~25km/h的次干路,其转角半径应为()m。A:2~4B:5~8C:8~10D:10~15

平面环形交叉口设计除了中心岛的半径应满足设计车速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面()的要求。A:相交道路的夹角不得小于60°B:满足车辆进出交叉口在环道上的交织距离要求C:转角半径必须大于20mD:机动车道必须与非机动车道隔离

城市次干路交叉口转角半径一般为( )m。A:15~25B:8~10C:5~8D:3~5

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处,设计车速为25~30km/h时,交叉口转角半径是()m。A、30~40B、20~35C、15~25D、8~12

对于环形交叉口设计来说,在环形交叉最小交织长度为30m时,其中心岛最小半径为()m。A、50B、35C、25D、20

设计行车速度350km/h区段,最小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m。

现代防抱死制动系统车速达到()以上时起作用。A、5—10km∕hB、10—20m∕hC、20—25km∕hD、25—30km∕h

对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来说,在道路类型为次干路时,其交叉口转角半径为()m。A、15~25B、8~10C、5~8D、3~5

次干路与次干路平面交荩口转角半径常选用的值域是()。A、立交周边土地利用B、交通流密度C、立交规模D、设计通行能力

对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来说,在道路类型为支路时,其交叉口设计车速为()km/h。A、25~30B、20~25C、15~20D、5~15

路段设计行车速度为160km/h时,区段站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应为()m。A、800B、1200C、1600D、2000

冬季调车人员上车时,车速不得超过20Km/h,下车时车速不得超过25Km/h。

某曲线半径为1000m,每昼夜平均行车速度为80km/h,则该曲线外轨超高应为()mm。A、65B、75C、85D、95

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f值取0.06,超高横坡度采用0.04,则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值应为()。A、1417m;B、280m;C、380m

纵队行车应掌握好行车速度和车间距离,后车应与前车保持安全的距离,车速为50km/h时,车距一般为()m,车速为60~80km/h时,车距应为()m以上。A、10~20;40B、15~30;40C、30~50;70

填空题设计行车速度350km/h区段,最小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m。

单选题对于环形交叉口设计来说,在环形交叉最小交织长度为30m时,其中心岛最小半径为()m。A50B35C25D20

单选题次干路与次干路平面交荩口转角半径常选用的值域是()。A立交周边土地利用B交通流密度C立交规模D设计通行能力

单选题路段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时,中间站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应为()m。A600B800C1000D1200

单选题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处,设计车速为25~30km/h时,交叉口转角半径是()m。A30~40B20~35C15~25D8~12

单选题对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来说,在道路类型为次干路时,其交叉口转角半径为()m。A15~25B8~10C5~8D3~5

判断题冬季调车人员上车时,车速不得超过20Km/h,下车时车速不得超过25Km/h。A对B错

单选题对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来说,在道路类型为支路时,其交叉口设计车速为()km/h。A25~30B20~25C15~20D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