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采用地下水位相对高度法来估计路基的湿度状况时,需要查几级自然区划?A.二级B.一级C.三级D.四级

8、采用地下水位相对高度法来估计路基的湿度状况时,需要查几级自然区划?

A.二级

B.一级

C.三级

D.四级


参考答案和解析
C

相关考题:

当地下水位高、潜水层埋藏不深时,可采用的路基排水为()。 A、暗沟B、暗管C、明沟D、排水槽E、跌水

路基的水温状况是指( )与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共同影响。A.强度B.岩性C.湿度D.软度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镇道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路面结构组成包括(  )。A.路基B.垫层C.基层D.面层E.防滑层

统计参数的估计时一般可采用( )来调整初步估计的参数。A.概率权重矩法B.适线法C.参数估计法D.矩法

路基翻浆的根治办法,除了在修筑路基时,要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压实到规定标准及采取水温状况调节措施外,在旧路翻浆地段应予以根治,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等方法。A、提高路基B、降低地下水位C、修筑隔温层D、修筑隔离层、加固路面结构

土质路基的压实度实验方法可采用()。A、灌砂法B、环刀法C、灌水法D、核子密度湿度法

统计参数的估计时一般可采用()来调整初步估计的参数。A、概率权重矩法B、适线法C、参数估计法D、矩法

建筑设计中,估计照明负荷采用()来进行计算。A、需要系数法B、两项式法C、单位面积耗电法D、实测法

采用中间再热循环的目的是降低末几级蒸汽湿度和提高循环的热效率。

主蒸汽压力不变而温度降低时,末几级叶片的蒸汽湿度(),增大了末几级叶片的()和(),缩短了叶片的()。

主蒸汽压力不变而温度降低时,末几级叶片的蒸汽湿度(),增大了末几级叶片的()和()缩短了()。

对路面补强或改建时,需对路基状况进行调查和评定,其内容涉及()A、路基土质B、填挖高度C、地面排水情况D、地下水位E、路基干湿类型

简述对路基湿度状况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关于机组采用中间再热循环,叙述错误的是()。A、提高循环效率;B、减少末几级排气湿度;C、改善机组甩负荷性能;D、减少末几级叶片的冲蚀

雨季,地下水位增高,高路基湿度达到路基土壤的饱和状态时,水份又不能尽快地排除时,经行车反复碾压作用,路基常会发生()。   A、沉陷B、龟裂C、车辙D、翻浆

()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银行需要准确估计的重要风险要素,无论银行是采用内部评级法初级法还是内部评级法高级法,都必须按照监管要求来估计。A、盈利能力比率B、效率比率C、杠杆比率D、违约概率

目测云量时,可采用()来进行估计。A、补贴法B、剪切法C、等分法D、估计法E、球带法

新蒸汽温度不变而压力升高时,机组末几级的蒸汽湿度()

多选题目测云量时,可采用()来进行估计。A补贴法B剪切法C等分法D估计法E球带法

多选题土质路基的压实度实验方法可采用()A灌砂法B环刀法C灌水法D核子密度湿度法

单选题雨季,地下水位增高,高路基湿度达到路基土壤的饱和状态时,水份又不能尽快地排除时,经行车反复碾压作用,路基常会发生()。A沉陷B龟裂C车辙D翻浆

多选题路基翻浆的根治办法,除了在修筑路基时,要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压实到规定标准及采取水温状况调节措施外,在旧路翻浆地段应予以根治,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等方法。A提高路基B降低地下水位C修筑隔温层D修筑隔离层、加固路面结构

单选题()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银行需要准确估计的重要风险要素,无论银行是采用内部评级法初级法还是内部评级法高级法,都必须按照监管要求来估计。A盈利能力比率B效率比率C杠杆比率D违约概率

问答题简述对路基湿度状况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单选题公路自然区划Ⅱ区某新建二级公路初步设计,K2+320~K3+540段路基平均填筑高度5.5m,路基填料采用黏土质砂,通过试验知黏质土质量占总质量51.3%,塑限为17%,液限为50%,CBR值为32.8%;路基湿度状态受气候因素控制,湿度指数TMI值为-10,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为0.8。计算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80MPaB90MPaC100MPaD110MPa

多选题《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规定,根据路基平衡湿度状况可依据路基的温度来源,将路基湿度状况划分为(  )。[2019年真题]A干燥状态B中湿状态C潮湿状态D过湿状态

单选题公路自然区划Ⅱ区某新建二级公路初步设计,K8+560~K9+780段路基平均填筑高度0.83m。填料采用黏质土,其冻结温度约为-18.5℃,冻前路基土较为潮湿,路基平衡湿度状态主要受地下水控制。通过试验测得CBR值约为11.6%。计算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36MPaB40MPaC46MPaD50MPa

单选题统计参数的估计时一般可采用(  )来调整初步估计的参数。A概率权重矩法B适线法C参数估计法D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