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运行中,主汽温度应控制在()℃,两侧偏差小于()℃,再热汽温度应控制在()℃,两侧偏差小于()℃。

正常运行中,主汽温度应控制在()℃,两侧偏差小于()℃,再热汽温度应控制在()℃,两侧偏差小于()℃。


相关考题:

影响锅炉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A、主汽温度、再热汽温B、主汽压力、再热汽压C、主汽流量、给水流量D、烟气氧量、排烟温度、飞灰及炉渣可燃物

锅炉运行中应合理调整燃烧,严密监视汽温变化,保证锅炉出口过热汽温,再热汽温在合适范围内即()℃,过热与再热汽温差不超过()℃。并且受热面管壁不超温。

主汽温度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应达到以下标准:稳定负荷工况下,汽温偏差小于±3℃。

运行时对主蒸汽管道、过热汽管及再热器管和相应的导汽管,要作好超温记录。

汽轮机冷态启动冲转参数为:主汽压力()、温度(),再热汽压力()、温度(),主、再热汽温度偏差不大于(),两侧主汽温偏差不超过(),蒸汽过热度在()以上。

如果过热汽温、再热汽温运行中长期偏高,可以采取降低中间点温度的措施。

在滑参数停炉过程中,主汽温度下降速度不大于(),再热汽温下降速度不大于()。

正常运行中应维持炉侧主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在536~540℃的范围内,主汽两侧温差小于10℃,再热器两侧温差小于()℃。

过热器和再热器两侧出口汽温偏差应分别小于()℃和15℃。

主汽温度的调节方法主要是一、二级喷水减温;再热汽温的调节方法主要是燃烧器的摆角、()。

点火初期,主汽温度上升、再热汽温上不来的原因?

冲车时,主汽温度与再热汽温尽量接近并保持有()以上过热度。

要减小正胀差可采取()汽封汽源温度,()主再热汽升温速度等方法。

机组运行中,发现机组振动增大,主再热汽温下降较快,主汽门、调门处冒白汽,应判断汽机发生什么故障?

热态启动,要求主汽温度()℃,再热汽温()℃,主汽压力()。

汽轮机冷态冲转参数为:主汽压力()、主汽温度(),再热汽压力()、再热汽温度(),主、再热汽温度偏差不大于(),两侧主汽温偏差不超过(),蒸汽过热度在()以上。

正常运行时,主、再热蒸汽两侧主汽阀前温度差小于(),达42℃时每次可运行(),超过()应手动脱扣汽轮机,且发生二次温度差大于42℃的时间间隔至少()。

极热态冲车的主汽为()Mpa主汽温度为()℃,再热汽压为()Mpa,再热汽温为()℃。

主汽和再热汽温度超限,对汽机有何危害?

锅炉正常运行时,应监视保持蒸汽温度在正常值()℃至()范围内变化,主、再热汽温两侧温差不超过()℃。过热器与再热器的管壁温度不许()。

机组冷态启动冲转参数主汽压力(),主汽汽温(),再热汽温度()再热器压力()。

当()时,应撤出汽温控制系统。A、减温水调节阀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10%B、锅炉稳定运行,过热汽温度及再热汽温度超出报警值C、汽温参数低于报警值D、减温水调节阀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阀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机组负荷在70%~100%范围试验时,汽温控制系统的静态、动态质量指标,下列叙述不完全正确的是()A、静态时过热汽温允许偏差为±3℃,再热汽温允许偏差为±4℃B、机炉协调控制方式下,机组负荷变化速率按3%额定负荷/min变化时,过热汽温允许偏差为±8℃,再热汽温允许偏差为±10℃C、AGC负荷跟随方式下,过热汽温允许偏差为±10℃,再热汽温允许偏差为±12℃D、RB时,过热汽温允许偏差为±12℃,再热汽温允许偏差为±15℃

主汽温度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应达到以下标准:①稳定负荷工况下,汽温偏差小于±3℃。②10%负荷扰动下,汽温动态偏差不大于±5℃

问答题DCS中主汽温度、再热汽温、主汽压力的测点取自何处?

问答题DEH的CRT画面主汽温度、再热汽温、主汽压力的测点取自何处?

填空题热态启动,要求主汽温度()℃,再热汽温()℃,主汽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