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实验课上,学生分组做《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老师要求学生按大屏幕上的电路图及实验要求(图11)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下面为某小组实验过程的片段。学生:老师,我们合上开关后,无论怎么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都不偏转。老师:检查一下电路,看是否哪个接线柱没拧紧断路了。(学生依次检查,没问题)学生:老师,还是您来看看吧,我们每根导线都拧得很紧。(老师检查了一下电路,发现学生连接的电路如图12)老师:你们的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想想到底怎么连接,再重新连接一下。(学生讨论后重新连接如图13,合上开关后,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正常了)学生:谢谢老师。老师:那就自己继续做吧。问题:(1)指出图12中的连接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连接方式。(2)按照图13进行实验能否达到实验要求,为什么(3)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述。

电学实验课上,学生分组做《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老师要求学生按大屏幕上的电路图及实验要求(图11)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下面为某小组实验过程的片段。

学生:老师,我们合上开关后,无论怎么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都不偏转。
老师:检查一下电路,看是否哪个接线柱没拧紧断路了。
(学生依次检查,没问题)
学生:老师,还是您来看看吧,我们每根导线都拧得很紧。
(老师检查了一下电路,发现学生连接的电路如图12)
老师:你们的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想想到底怎么连接,再重新连接一下。
(学生讨论后重新连接如图13,合上开关后,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正常了)
学生:谢谢老师。
老师:那就自己继续做吧。


问题:
(1)指出图12中的连接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连接方式。
(2)按照图13进行实验能否达到实验要求,为什么
(3)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述。


参考解析

解析:(1)电流表的连线错误,电流表一端连接灯泡,另一端应接在电源负极。 (2)图13相当于把变阻器串联,并不是电路图中的分压法,不能满足小灯泡两端电压从0到3 V的变化,不能达到实验要求。
(3)优点:该教师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给出了及时的反馈。
不足:①教师评价方面,教师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体现得不明显,教师只是给出了反馈,但是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再去检查电路:
②教师角色的把握不当,该教师在学生第二次没有检查出问题之后,就亲自帮他们检查,告诉他们哪里出了问题,在这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不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依然是在被动的操作。所以,这里与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相违背。
③教师内容处理方面,教师帮学生调整后的电路,并不是电路图中的分压法,不能满足小灯泡两端电压从0到3 V的变化,不能达到实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错误的,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理解,违背了物理教学科学性原则。教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待提高。

相关考题:

下表是小明同学拟出的实验报告.请将上述报告中的三处空白补充完整.实验名称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测定未知电阻R的阻值实验原理欧姆定律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_________,使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②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③根据测量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R的阻值。实验记录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2.00.20实验结论略

某实验室老师在学生做实验时,离开实验室接听私人电话,学生在老师离开之后,随意触碰老师的实验用品,导致学校实验室失火,幸而没有人员伤亡。该老师的行为( )A.触犯了刑法 B.属于不作为侵权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D.没有违法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讲实验”的方法比“做实验”教学效果更好B.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教学效果更好C.家庭小实验在高中教学中不宜提倡,因为可能有危险D.实验有利于学生直观感知物质性质及变化

案例: 某版本教材中的“空气有哪些成分”片段:【观察活动】请你协助老师完成或观察老师演示下面的实验。【实验2-1】?[结论]通过上面的实验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1)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________。(2)实验中(Ⅱ)、(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Ⅱ)________________;(Ⅳ)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产生(Ⅳ)的原因是:(Ⅴ)________________。(3)[实验2-1]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4)本教科书片段的呈现方式体现了哪些化学教材设计理念?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片段实录。 学生实验l:在试管A、B中分别加入少量的Na2C03和NaHC03(各约1 g),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 老师提问1:Na2C03和NaHC03外观上有什么差别,用手摸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2:向实验l中的试管中继续加入10 mL的水,用力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老师提问2:滴加酚酞之后,两支试管中有什么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2)从此教学片段分析说明这些实验内容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写出4点)(3)简述实验2的实验现象,并做解释。

在下列学生连接好的“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装置示意图中,连接正确的是( )。A.B.C.D.{图4}

案例: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课,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待测电阻(阻值为25kΩ),电流表(量程为500μA,内阻约为300Ω),电压表(量程为15V,内阻约为100kΩ),直流电源(24V,允许最大电流为1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kΩ,额定功率1W),电键和导线若干。 某实验小组连接的电路图如图所示,老师检查电路后与该组同学进行如下讨论: 老师:你们连接的线路不对.应该按照老师给出的电路图连接。 学生:这样连接也可以呀,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的是流过电阻的电流, 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得到电阻的阻值。 老师:刚才老师讲的时候你们都没有听吗 这样测量实验误差很大。 老师边说边自己动手改接了学生的电路.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测量。 问题: (1)请对上述教学情境进行评析。(10分) (2)根据上述情境中电路连接的问题,画出电路图的合适接法。(5分) (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认识上述情境中实验误差较大的原因,掌握伏安法测电 阻时电表的正确连接方法。(15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12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光”一章某节中用酒精灯、肥皂膜做薄膜干涉实验。?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薄膜干涉实验现象与原理。(12分)?

案例:某老师在进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学时,希望通过对实验原理、电路连接以及数据处理的讨论.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下面是该老师教学过程的3个?环节:环节1:讲述实验原理,要求学生在不翻阅教科书的情况下。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电路图.引导学生讨论存在问题,绘制出正确的电路图。其中,学生甲绘制的运用E=U+Ir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如图10所示。环节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连接电路存在的问题.正确连接电路。图11为老师展示的学生乙根据E=U+Ir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连接的电路。环节3: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学习利用U一I图像求出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方法。问题:(1)指出学生甲绘制的电路图存在的问题,画出正确的电路图。(6分)?(2)设计一个教学过程,了解学生乙的想法,引导学生讨论并正确连接电路。(15分)?(3)简述利用U-I图像求出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的教学思路。(9分)?

学生分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形式,简述学生分组实验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同学在物理实验课上做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时,没听老师讲完就开启电源做实验,结果电压过大,灯泡烧毁,老师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取消其实验课,停课写检查。 问题:对此事件提出你对学生的处理意见,并对整个事件进行点评。

某老师“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片段如下: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请大家将桌上的器材按照屏幕(图7)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读出各电流表的示数,看看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学生甲:老师,我们小组的电路接好了(连接的电路如图8所示,注:三块电流表最左侧为负接线柱)。老师:哦,那就接通电源开始实验吧。学生甲:(闭合开关,记录数据)老师,并联电路支路电流表A1、A2的读数相等。老师:你换个灯泡看看。学生甲:老师,灯泡换了,电流表A1、A2的读数还是相等。老师:我看看,哦,你们的电路接错了。(老师边说边把接错的导线连接到正确的位置)老师:好了.你们接着实验,把数据记录下来。学生甲:(读出并记录三个电流表的示数)老师,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组发现了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问题:(1)本案例中老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妥之处(2)指出图8中连接错误的导线(用序号表示),同时说明正确的连接方法。(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连接、检查电路。

什么是学生分组实验?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各是什么?

在实验课上,应该注意的方面有()A、按实验室规定进行操作B、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C、不乱动其他的物品和器具D、做完规定的实验后可自己做一些别的实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E、和同学比赛,谁能做更有趣的实验

在教学实验环节,为了保障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做哪些工作?()A、做实验示范并对注意事项重点强调,学生做实验时在一旁进行监督和指导B、教师先做实验示范,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和动作C、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地讲解,但无需进行实验示范D、直接进入学生的实验环节,教师对操作错误的地方及时地进行指正

在使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重复实验,准对性强,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

材料:某教师设计的“细胞呼吸”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实验,这两个锥形瓶都装有葡萄糖溶液,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添加酵母菌,一段时间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教师展示实验现象。)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参照大屏幕,按照步骤进行分组实验。(一)学生独立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在各小组之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二)实验结果汇报和交流(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从教学活动特点来看,该教师设计的实验属于哪种类型?(2)根据该教师的做法,简单谈谈在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准备以及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大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可以擅自离开实验现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B、不可以C、没有危险的实验可以D、老师不在场可以

化学课上,教师给学生做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实验,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学习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问答题什么是学生分组实验?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各是什么?

问答题某校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提出了三个演示实验:实验1: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实验2:用音叉、鼓做实验让学生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是否像实验1一样明显。询问学生如何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启发学生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实验3: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子口,听声音。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确定“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利用这三个小实验,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

单选题某实验室老师在学生做实验时,离开实验室接听私人电话。学生在老师离开之后,随意触碰老师的实验用品,导致学校实验室失火,幸而没有人员伤亡。该老师的行为()A触犯了刑法B属于不作为侵权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D没有违法

多选题在实验课上,应该注意的方面有()A按实验室规定进行操作B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C不乱动其他的物品和器具D做完规定的实验后可自己做一些别的实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E和同学比赛,谁能做更有趣的实验

问答题电流和电路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是学习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前提。在一堂课上,杜老师设计了分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你是杜老师,请你为本节课设计一个教学结课片段,并说明设计思路。

问答题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小灯泡额定电压2.5V).请根据实验目的,连接图甲的电路.

判断题在使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重复实验,准对性强,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A对B错

问答题学生分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形式,简述学生分组实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