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某校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提出了三个演示实验:实验1: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实验2:用音叉、鼓做实验让学生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是否像实验1一样明显。询问学生如何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启发学生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实验3: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子口,听声音。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确定“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利用这三个小实验,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

问答题
某校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提出了三个演示实验:实验1: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实验2:用音叉、鼓做实验让学生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是否像实验1一样明显。询问学生如何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启发学生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实验3: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子口,听声音。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确定“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利用这三个小实验,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声音的传播”的演示实验如下: 声音的作用 在图3-7中的玻璃罩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当玻璃罩有空气时,你能听到音乐声。 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猜想,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图3-7探究吉音传播的实验装置 (1)说明上述实验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中关于“保险丝的作用”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说明该演示实验“观察保险丝的作用”的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热机”一节中“能量转换”的演示实验如下:任务:(1)试举出3个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4分)(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 图示为初中物理某教材“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演示实验。 演示 如图2.2-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任务: (1)说明教材中所述“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某物理单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声音的特性”一节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相关知识是()。A.响度B.音调C.音品D.音色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动量守恒定律”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4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材“功和内能”一节有如下演示实验. 在有机玻璃筒底放置少量易燃物,例如蓬松的棉花,迅速压下筒中的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图10.1—1压下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 任务:(1)回答演示实验中的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声音的特性”一节的实验示意图,实验时,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可用于演示()。A.响度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B.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C.音品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D.音色与物体振动振幅的关系

材料:如图8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滑动变阻器”一节中的想想做做。任务:(1)说明实验中移动另一端的夹子的设计意图。(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声音的传播”的演示实验如下:声音的作用在图3-7中的玻璃罩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当玻璃罩有空气时,你能听到音乐声。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猜想,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图3-7探究吉音传播的实验装置(1)说明上述实验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的操作意图。(4分)(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时摸喉头。 实验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任务: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材料图9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浮沉条件的应用”的一个演示实验:任务:(1)说明教科书中演示实验“盐水选种”的设计意图。(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交流方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关于“分子动理论”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要求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一节中的实验探究如图10所示: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路程、速度等知识。任务:(1)简述速度的概念。(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速度的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演示实验如下: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把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声音的特性”一节中“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的演示实验如下: 如图2.2.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任务: (1)为什么要观察乒乓球的振幅。(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热机”一节中“能量转换”的演示实验如下: 如图14.1.1.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观察现泉。 讨论这个过程中不周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的情况。 任务: (1)试举出3个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焦耳定律” 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材料二 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焦耳定律” 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所示: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已学习过电功、 电功率等知识。任务:(1) 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4 分)(2)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等)。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光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演示实验如下: 光在水中的传播 如图4.1-2所示。在盛水的玻璃水槽内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任务: (1)简述3个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图 7 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科学的转折: 光的粒子性” 一节中的一个演示实验。任务:(1) 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4 分)(2) 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8 分)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图 10 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光现象” 一章中的演示实验。任务:(1) 该演示实验最适合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 (4 分)(2) 基于该演示实验, 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 分)

结合实例说明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l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全反射”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全反射现象。

某老师在《文具设计》一课中,展示实物并利用教具呈现设计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B、示范法C、实验法D、讨论法

单选题结合实例说明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A错B对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热机”一节中“能量转换”的演示实验如下.任务:(1)试举出3个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4分)(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