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中量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做了五组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则表格中记录的x和y的数值应分别为A.2.24、4.98B.2.24、6.40C.3.36、5.12D.3.36、4.98

为了探究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中量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做了五组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则表格中记录的x和y的数值应分别为

A.2.24、4.98
B.2.24、6.40
C.3.36、5.12
D.3.36、4.98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某同学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以下几个实验.他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某一金属块的重为3.8N,测得相同体积的石块的重为1.1N,然后完成了以下步骤:实验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始终是3.3N;实验2:把金属块浸入水中一部分,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6N;实验3:把金属块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1N(ρ硫酸铜>ρ水);实验4:把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6N.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初步结论:(1)根据“实验1”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______无关;(2)根据“实验1、3”可知,浮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3)根据“实验______”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本身的密度无关;(4)根据“实验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情绪对注意的影响。(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理论解释等)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的教学实录片段:提出问题:质量守·to_定律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何设计实验加以证明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形成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并选取4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方案1: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在烧杯中反应,称量并比较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方案2: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称量并比较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方案3: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称量并比较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方案4: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称量并比较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根据上述教学实录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判断上述4个方案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2)请分析学生设计出不可行方案的可能原因。(3)从评价主体的角度分析,上述教学实录片段中采用了哪些评价方式

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1)实验试剂及仪器:?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氯水、KSCN溶液、铁粉、锌片、铜片、稀硫酸、胶头滴管、试管?(2)实验记录?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②中,有部分同学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就出现了血红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由于实验员失误,可能导致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2+,如何检验是否有少量Fe“的存在?(3)作为教师,在进行实验探究教学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某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采用了如下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发现问题→X→得出结论→交流应用。其中X表示( )。A.验证假设→提出假设→实验设计B.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实验设计C.实验设计→提出假设→验证假设D.提出假设→实验设计→验证假设

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铁生锈的本质时,采用了课外实验探究教学方式。创设指导→提出问题→M→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其中M是指( )。A.分析综合B.提出猜想C.实验设计D.实验记录

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有的相关数据记录见下表(实验误差忽略不计);(1)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2)求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与植物生长素(IAA)有关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单侧光能促进生长素的分布B.生长素能促进胚轴的生长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生长素在上胚轴中是极性运输的

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细胞失水量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①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分别在0.2g/mL、0.3g/mL、0.4g/mL的蔗糖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②取出材料,分别制成1、2、3号临时装片。③显微观察,选取视野中多个细胞,测量A、B长度(如下图所示),分别计算三种浓度下的B/A平均值。请回答:(1)图中A表示植物细胞长度,B表示_____长度。(2)该实验若改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为材料,则观察效果不佳,为什么?(3)该实验能否改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探究,为什么?(4)上述实验测得0.2g/m1、0.3g/m1、0.4g/m1的蔗糖溶液对应的B/A平均值分别为0.9、0.7、0.6,该小组据此得出结论:植物细胞失水量随外界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多。该结论并不可靠。请从实验设计的角度说明理由。(不考虑蔗糖溶液用量、材料浸泡时间及实验重复次数)

为了丰富教学资源,某教师进行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具体过程记录如下表,请回答:注:BTB是溴麝香草酚蓝的简称;BTB的颜色呈蓝色,遇二氧化碳后会变成黄色。(1)写出该实验的探究目标:。(2)实验前,金鱼藻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暗处理,步骤①操作的意义在于_____。(3)实验过程中,2号瓶的水体颜色由黄色变成蓝色的原因是_____。(4)实验结果中1号瓶的水体颜色应为_____,2号瓶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5)根据本实验的结论,写出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_____。

硫酸铜溶液和铁进行反应后,拿出铁后剩下的液体还是硫酸铜。()

探究0.1mg/L的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之一)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要进行实验研究。若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材料用具:干燥的萝卜种子若干,小烧杯2个,垫有滤纸的培养皿2个,0.1mg/L的萘乙酸溶液,蒸馏水,量筒。若该浓度萘乙酸对萝卜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要进一步探索萘乙酸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应该对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方法步骤做哪些主要补充()。

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拍摄和记录,对家燕的行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分类法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35℃和10℃两种水温,探究“不同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这种探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分类法C、实验法D、调查法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分类法C、调查法D、实验法

回答下列几个实验问题。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检测酒精时用()色的()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色。CO2可使()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探究0.1mg/L的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之一)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要进行实验研究。若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材料用具:干燥的萝卜种子若干,小烧杯2个,垫有滤纸的培养皿2个,0.1mg/L的萘乙酸溶液,蒸馏水,量筒。(3)方法步骤的第三步中“盖上培养皿盖”的目的是()

探究0.1mg/L的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之一)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要进行实验研究。若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材料用具:干燥的萝卜种子若干,小烧杯2个,垫有滤纸的培养皿2个,0.1mg/L的萘乙酸溶液,蒸馏水,量筒。(1)实验假设:()。

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理性是基于()的。A、实验和逻辑B、实验和思想C、探究和逻辑D、探究和思想

某学生的实验设计如下: ①制备新鲜萝卜提取液。 ②设置阵列实验组:横向为梯度pH值,纵向为不同提取液量。 ③每支试管加入等量H2O2溶液,并设置相同反应温度。 ④设计实验记录表如下。 ⑤以加入提取液后同等时间内测得的H2O2减少量为实验结果作记录。 下列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不正确的是()。A、当提取液量为任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发现酶的最适pH值B、当pH为某一任何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酶量影响反应速率C、无论提取液量为何值,实验记录表中作出的曲线图形都近似"V"字形D、此实验有2个自变量,因变量只有1个

单选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35℃和10℃两种水温,探究“不同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这种探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分类法C实验法D调查法

单选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分类法C调查法D实验法

单选题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单选题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判断题硫酸铜溶液和铁进行反应后,拿出铁后剩下的液体还是硫酸铜。()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