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明国粹”上,学衡派的认识不包括()。A、新旧乃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界限B、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能完全以进化论为依据C、应该以西学的思想来阐释中国的国学D、历史有“变”有“常”

在“昌明国粹”上,学衡派的认识不包括()。

  • A、新旧乃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界限
  • B、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能完全以进化论为依据
  • C、应该以西学的思想来阐释中国的国学
  • D、历史有“变”有“常”

相关考题:

(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1) 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

现代调剂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叙述正确的是()。 A.以患者为中心,以处方或医嘱为导向,以药学诸学和相关人文科学为基础B.以药物为中心,以患者为导向,以药学诸学和相关人文科学为基础C.以药物为中心,以处方或医嘱为导向,以药学诸学和相关人文科学为基础D.以患者为中心,以药物为导向,以药学诸学和相关人文科学为基础

明代知识分子对西学传入几种不同态度是()。 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为西学所吸引,意识到吸收西方文化有利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主张全面接受西学。B.以方以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西学,对其内容进行谨慎而细致的清理和辩识,吸取其优点,而摒弃其神学的伪妄。C.以魏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提升国力。D.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他们严“夷夏之防”,主张禁绝西学。

早在20世纪初年便已形成的“国学”这个学术概念,还能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需要、其中也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应不应该被排斥在“国学”这个学术概念之外?在这里,还包含着关于“国学”、关于“中国文化”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根本观念,即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将“国学”、将“中国文化”理解为与“西学”、与“西方文化”毫无瓜葛的两个绝缘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不应当绝对地排斥这个学术概念。而应当对这个学术概念做出新的阐释、新的理解和新的把握——这就是我要提出“新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理由。 这段话关于“新国学”的主要观点是( )。 A.“新国学”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初年便已形成 B.“新国学”不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C.“新国学”与“西学”是两个绝缘体 D.“新国学”应有更大的包容性

经济学中所说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依据是:A、时间的长短B、以所有生产要素能否得到调整为界限C、以实际产量能否达到计划产量为界限D、以两年为界限

与自然科学不同的还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学。()

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属( )A、整体审察B、脉症合参C、以常衡变D、见微知著E、司外揣内

现代调剂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叙述正确的是()。A、以药物为中心,以处方或医嘱为导向,以药学诸学和相关人文科学为基础B、以药物为中心,以患者为导向,以药学诸学和相关人文科学为基础C、以患者为中心,以处方或医嘱为导向,以药学诸学和相关人文科学为基础D、以患者为中心,以药物为导向,以药学诸学和相关人文科学为基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A、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B、要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C、中学西学新旧兼学,同样重要。D、中学是本原,西学是辅助。

《学衡》杂志于1911年由吴宓、梅光迪等人领导创刊,“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是学衡派宗旨之一。

国粹派与学衡派不同,对于国学,前者强调保存,后者强调发展。

国粹派张之洞先生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明末,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学”称谓中国学术,以区别于“西学”。

学衡派与激进派的不同,不包括()。A、学衡派认为对西学首先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再进行选择性吸收B、学衡派认为引进西学时要与中国文化传统契合C、学衡派认为要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基础,不要菲薄中国的学问D、学衡派认为引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传统是第一要务

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展开了对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的斗争;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与《学衡》相呼应的是章士钊在《()》上的复古论调。

“学衡派”的宗旨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尊孔读经,读经救国C、昌明国粹,融化新知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921年至1926年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流派有()A、国粹派B、鸳鸯蝴蝶派C、学衡派D、"民族主义文学"E、甲寅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是()A、细胞学说B、能量守衡与转换定律C、生物进化论D、价值规律

在发刊词中提出“论究学术,闻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复古主义流派是()。A、甲寅派B、学衡派C、国粹派D、礼拜六派

单选题在发刊词中提出“论究学术,闻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复古主义流派是()。A甲寅派B学衡派C国粹派D礼拜六派

单选题“学衡派”的宗旨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尊孔读经,读经救国C昌明国粹,融化新知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多选题1921年至1926年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流派有()A国粹派B鸳鸯蝴蝶派C学衡派D民族主义文学E甲寅派

多选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A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B要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C中学西学新旧兼学,同样重要。D中学是本原,西学是辅助。

判断题明末,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学”称谓中国学术,以区别于“西学”。A对B错

单选题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属()。A整体审察B脉症合参C以常衡变D见微知著E司外揣内

填空题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展开了对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的斗争;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与《学衡》相呼应的是章士钊在《()》上的复古论调。

判断题国粹派张之洞先生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