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钢在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等热处理工序之后,其表层组织为()。 A.回火马氏体B.残余奥氏体C.细珠光体D.合金碳化物
二次硬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残余奥氏体在回火时产生二次淬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w18cr4v钢1280oc淬火、560oc三次回火后的组织是()。 A.下贝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B.回火索氏体C.回火屈氏体D.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和极少量残余奥氏体
保证高速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产生二次硬化,其回火次数一般为()。A、一次B、二次C、三次D、不超过二次
高碳高合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加热至MS点下保温,残余奥氏体直接转变为()A、回火马氏体,B、等温马氏体
二次硬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残余奥氏体在回火时产生二次淬火。()
淬火碳钢在200~300℃时回火,其残余奥氏体可能转变为回火屈氏体或上贝氏体。()
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起到加快马氏体的分解和残余奥氏体的转变的作用。()
碳素钢回火时其残余奥氏体在200-300℃时转变成()。A、回火马氏体或贝氏体B、索氏体C、屈氏体D、碳化物
高速钢在回火中,高度弥散的碳化物从马氏体中析出,产生()和残余奥氏体转成马氏体的二次淬火,产生了二次硬化效应。A、弥散硬化B、淬火硬化C、固溶强化D、加工硬化
渗碳件渗层出现大量残余奥氏体缺陷的可能产生原因是()。A、奥氏体不稳定,奥氏体中碳的含量较低B、奥氏体不稳定,奥氏体中合金元素的含量较低C、回火后冷速太快D、回火不及时,奥氏体热稳定化
在()中,由于Ms点较低,残余奥氏体较多,故淬火变形主要是热应力变形。A、低碳钢B、中碳钢C、高碳钢D、中、低碳钢
()二次硬化是指铁碳合金在一次或多次回火后提高硬度的现象,这种硬化现象是由于特殊碳化物的离位析出和(或)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所致。这种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A、碳钢B、铸铁C、不锈钢D、高速钢
碳钢中当回火温度在200~250℃时,发生残留奥氏体转变。
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可划分为回火马氏体形成、()、应力消除、碳化物聚集长大等四个阶段。A、剩余部分奥氏体B、残余奥氏体分解C、碳化物形核D、回火马氏体长大
量规在制造过程中,由于机械加工和热处理淬火后产生内应力及残余奥氏体,经一般回火处理后仍不能完全消除,其组织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在制造时需进行冷处理和时效处理。
通常高碳钢淬火到室温后,其残余奥氏体量应比低碳钢淬火到室温时的残余奥氏体量要()。A、多B、少C、差不多D、少得多
在钢的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淬火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在()温度附近回火而发生转变。A、100℃B、250℃C、400℃D、600℃
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过程的组织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产生二次硬化、影响回火脆性B、降低钢的回火稳定性、产生二次硬化、影响回火脆性C、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消除二次硬化、影响回火脆性D、降低钢的回火稳定性、消除二次硬化、提高回火脆性
为了减少残余奥氏体含量,高碳钢在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冷处理,如果在回火后进行冷处理,其效果不如回火前进行冷处理。
单选题高速钢在550~570℃下进行三次回火,回火后的组织为()A回火马氏体+细粒碳化物+少量的残余奥氏体B回火马氏体+细粒碳化物C回火马氏体+少量的残余奥氏体D回火马氏体
单选题热处理后的合金渗碳钢零件表面渗碳层组织为()A回火马氏体B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C回火马氏体+合金碳化物D回火马氏体+合金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
单选题淬火钢在640~680℃回火,可获得()A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组织B回火索氏体组织C回火屈氏体组织D回火珠光体组织
判断题为了减少残余奥氏体含量,高碳钢在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冷处理,如果在回火后进行冷处理,其效果不如回火前进行冷处理。A对B错
单选题含有Cr、Mn、Mo、W、V的合金钢,经高温奥氏体充分均匀化并淬火后,至500~600℃回火时,硬度回升的现象,称为()。A回火稳定性B回火脆性C二次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