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钢回火时其残余奥氏体在200-300℃时转变成()。A、回火马氏体或贝氏体B、索氏体C、屈氏体D、碳化物

碳素钢回火时其残余奥氏体在200-300℃时转变成()。

  • A、回火马氏体或贝氏体
  • B、索氏体
  • C、屈氏体
  • D、碳化物

相关考题:

低温回火的组织是()。 A、回火马氏体B、回火托氏体C、回火索氏体D、奥氏体

低温回火得到的组织是()。 A、回火马氏体B、回火托氏体C、回火索氏体D、奥氏体

w18cr4v钢1280oc淬火、560oc三次回火后的组织是()。 A.下贝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B.回火索氏体C.回火屈氏体D.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和极少量残余奥氏体

淬火钢在回火时不发生()。A贝氏体的转变B马氏体中碳的偏聚C马氏体的分解D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中温回火后得到的组织为()。A、回火贝氏体B、回火奥氏体C、肖氏体D、回火托氏体E、回火索氏体

淬火碳钢在200~300℃时回火,其残余奥氏体可能转变为回火屈氏体或上贝氏体。()

等温淬火可使钢具有的组织是()。 A、马氏体B、马氏体+残余奥氏体C、回火马氏体D、下贝氏体

中温回火后组织为()A、马氏体B、贝氏体C、回火托氏体D、回火索氏体

中温回火后得到的组织为()。A、回火马氏体B、回火托氏体C、回火索氏体D、贝氏体

高温回火后得到的组织为()。A、回火马氏体B、回火托氏体C、回火索氏体D、贝氏体

高温回火后得到的组织为()。A、回火贝氏体B、回火奥氏体C、肖氏体D、回火索氏体

等温淬火可使钢具有()。 A、马氏体组织B、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C、回火马氏体组织D、下贝氏体组织

高温回火(500℃~65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A、马氏体B、屈氏体C、索氏体D、贝氏体

中温回火(350℃~65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A、马氏体B、屈氏体C、索氏体D、贝氏体

钢经调质处理后的室温组织是()A、回火马氏体B、回火贝氏体C、回火托氏体D、回火索氏体

单选题高速钢在550~570℃下进行三次回火,回火后的组织为()A回火马氏体+细粒碳化物+少量的残余奥氏体B回火马氏体+细粒碳化物C回火马氏体+少量的残余奥氏体D回火马氏体

单选题若回火产物是在α相(铁素体)基体中分布着微小的粒状碳化物,α相已经回复,但尚未再结晶,故仍具有马氏体的针状特征,这种组织称()。A回火马氏体B回火屈氏体C回火索氏体

单选题高温回火后得到的组织为()A马氏体B贝氏体C回火托氏体D回火索氏体

单选题淬火再进行高温回火,便可获得综合机械性能高的()A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组织B回火索氏体组织C回火屈氏体组织D渗碳体组织

单选题高温回火(500℃~65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A马氏体B屈氏体C索氏体D贝氏体

单选题热处理后的合金渗碳钢零件表面渗碳层组织为()A回火马氏体B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C回火马氏体+合金碳化物D回火马氏体+合金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

单选题中温回火(350℃~65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A马氏体B屈氏体C索氏体D贝氏体

单选题淬火钢在640~680℃回火,可获得()A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组织B回火索氏体组织C回火屈氏体组织D回火珠光体组织

单选题等温淬火可使钢具有的组织是()A马氏体B马氏体+残余奥氏体C回火马氏体D下贝氏体

问答题指出下列组织的主要区别:⑴索氏体与回火索氏体;⑵屈氏体与回火屈氏体;⑶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

单选题中温回火后组织为()A马氏体B贝氏体C回火托氏体D回火索氏体

单选题钢经调质处理后的室温组织是()A回火马氏体B回火贝氏体C回火托氏体D回火索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