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有一个星期天,三位同学去郊游。李明拿了5样菜,张强拿了3样菜,王刚按价该拿8元钱。如果每样菜的价钱都相等,这8元钱应该怎样分给李明和张强?”这道应用题设计存在的问题是()。A应用题素材脱离实际B题型的套路化很明显C应用题的表述不规范D应用题素材的单一化

单选题
“有一个星期天,三位同学去郊游。李明拿了5样菜,张强拿了3样菜,王刚按价该拿8元钱。如果每样菜的价钱都相等,这8元钱应该怎样分给李明和张强?”这道应用题设计存在的问题是()。
A

应用题素材脱离实际

B

题型的套路化很明显

C

应用题的表述不规范

D

应用题素材的单一化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冷餐会应该注意的礼节是:按顺序取菜、( )。A.不可多食B.按量取菜C.顾及他人利益D.剩下的菜要打包带走

官府菜又名公馆菜,典型的有()。 A.孔府菜B.谭家菜C.随园菜D.五嫂菜E.宫保菜

下列几种类型的菜肴,按用糖量依次增多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 A.蜜汁菜、糖醋味型菜、荔枝味型菜、卤酱菜B.卤酱菜、荔枝味型菜、糖醋味型菜、蜜汁菜C.糖醋味型菜、荔枝味型菜、蜜汁菜、卤酱菜D.荔枝味型菜、糖醋味型菜、卤酱菜、蜜汁菜

蔬菜按农业生物学分类有()。 A、根菜类、白菜类B、茎菜类、白菜类C、根菜类、叶菜类D、茎菜类、叶菜类

某次宴会对菜单要求如下:(1)如果有甲菜品,那么也要有乙菜品;(2)如果没有丙菜品,则必须有丁菜品:(3)鲍鱼和龙虾不能都有;(4)如果没有甲菜品而有丙菜品,则需要有鲍鱼.如果该宴会菜单有龙虾,则关于该宴会菜单的断定哪项为真?( )A.有甲菜品B.有丙菜品C.没有丙菜品D.有乙菜品或丁菜品

冷餐会应该注意的礼节有:按顺序取菜、( )。A.不可多食B.按量取菜C.顾及他人利益D.剩下的菜要打包带走

某菜品成本定额为6元,该菜品的售价为12元,则该菜品的销售毛利率为应该为()。A. 50% B.40% C. 45% D.60%

学校操场有6条环形跑道,从外向内分别为1至6道,王伟、李明、刘平、张强、钱亮、孙新6人分别占据其中一道。已知:(1) 王伟的两侧是单数跑道,张强的两侧是双数跑道;(2) 李明与张强隔着两个跑道,钱亮在王伟和李明中间的那个跑道;(3) 刘平在单数跑道,孙新在双数跑道;(4) 王伟不在第二跑道;(5) 如果张强在第三跑道,那么王伟不再第四跑道。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在刘平和孙新之间隔着4个跑道B.在钱亮和张强之间隔着2个跑道C.在钱亮和孙新之间隔着3个跑道D.在刘平和王伟之间隔着1个跑到

湖北菜,简称鄂菜,按有文字记载的时间算,至今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

粤菜的代表应该是()A、潮汕菜B、广州菜C、客家菜D、海南菜

如果消费者拿了挣来的钱不到市场上去选购商品而是将它储蓄起来,此时是个别商品的供需失衡。

西餐按国家细分,可分为英国菜、()、俄国菜、美国菜、意大利菜以及德国菜等。

菜芯22千克,如果剪成菜软有6千克,菜软的净料率为27%。

官府菜又名公馆菜,典型的有()。A、孔府菜B、谭家菜C、随园菜D、五嫂菜E、宫保菜

下列属于官府菜的有()A、孔府菜B、红楼菜C、随园菜D、谭家菜

某菜品的成本为10元/份,如果加成率定为40%,则该菜品最终定价为()元/份

山东菜有济南菜和()组成。A、蓬莱菜B、胶东菜C、烟台菜D、济宁菜

如果送上客人自己点的菜时,客人又要退,但又不属于质量问题,()。A、不应同意退菜B、应该同意退菜C、不应给予退菜D、与经理商量后再决定

填空题女(nǚ):我(wǒ)爱(ài)吃(chī)这个(zhège)菜(cài),这个(zhège)菜(cài)____钱(qián)?  男(nán):l7块(kuài)。

单选题菜单的设计者在决定某一菜式是否应列入菜单时,不需考虑的是(  )。A该菜式的原料成本、售价和毛利B该菜式的畅销程度C该菜式对其他菜式的影响D该菜式的做法

填空题这个(zhège)菜(cài)多少(duōshǎo)钱(qián)?____

多选题主要官府菜有()。A孔府菜B谭家菜C随园菜D寺院菜

单选题女:白菜多少钱一斤?男:五元钱三斤。您想要多少?女:给我来二斤吧。给你钱。男:好的。给,您的菜。问:女的买了多少菜?A五元钱的B三斤C二斤D十元钱的

多选题下列属于粤菜的有(  )。A广州菜B潮州菜C东江菜D海南菜E顺德菜

判断题辽菜以清朝宫廷菜、王(官)府菜、市井菜、民俗菜、季节菜和海鲜构成基本框架。A对B错

填空题西餐按国家细分,可分为英国菜、()、俄国菜、美国菜、意大利菜以及德国菜等。

问答题姐姐上街买菜回来后,就随手把手里的一些零钱放在了抽屉里,可是,等姐姐下午再去拿钱买菜的时候发现抽屉里的零钱没有了,于是,她就把三个妹妹叫来,问她们是不是拿了抽屉里的零钱,甲说:“我拿了,中午去买零食了。”乙说:“我看到甲拿了。”丙说:“总之,我与乙都没有拿。”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在说谎,那么到底谁在说谎?谁把零钱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