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知觉研究的三种主要导向——假说考验说、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格式塔心理学。

简述知觉研究的三种主要导向——假说考验说、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格式塔心理学。


参考解析

解析:【答案要点】假说考验说是指知觉过程中,知觉系统不断对刺激环境进行假设检验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通过反馈,对刺激物的一些属性进行分析,检验假设的正确性,最后发现一些有关的属性,排除无关的属性。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是指在外界刺激物作用下,人的知觉系统首先要对外界物体的明度差别、边界、线条等几何光学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以主观因式(个人的知识经验)作为参照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物体性质的推断,形成完整的知觉结构。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了能够使我们知觉为形状的图形特点,证明了人类具有基本的、不需要学习的组织倾向,并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等。

相关考题:

解释知觉过程的刺激物说认为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

有关知觉过程的理论有哪些?A、知觉的刺激物说B、知觉的假设考验说C、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加工D、整体与局部加工

心理研究综合整体的观点,但认为这种“完形”是天生就有的,主要侧重于知觉的研究。这是()的观点。 A、构造主义B、格式塔心理学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

布伦塔诺反对把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倡内部知觉的方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主张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知觉和思维的组织结构,考察知觉意识的心理历程,而不是分解知觉和思维的学派是()。 A.行为主义B.格式塔心理学C.机能主义D.精神分析

格式塔学派是一个具有影响的心理学学派,它主张( )。A.以研究知觉与意识为主B.知觉是有组织的C.研究对环境的适应D.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桑代克——联结说B.格式塔——场论C.勒温——完形说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格式塔心理学对于学习实质和过程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A.问题解决B.知觉C.概念形成D.推理

以下不属于环境知觉理论的是( )。A.格式塔知觉理论B.生态知觉理论C.概率知觉理论D.唤醒理论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和刺激物说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

审美心理学的主要学说流派不包括()。A、“人格类型说”B、“格式塔心理学”C、“审美距离说”D、“移情说”

心理学家吉布生(Gibson)提出的知觉理论是()。A、假设考验说B、认知理论C、直接理论D、特征分析理论

简述格式塔心理学对于尝试错误说的批评。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知觉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 总和。

简述黑灵的空间知觉天生说的基本观点。

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创立了格式塔学说,格式塔派关于学习强调整体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认为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尝试错误的渐进过程,而是顿悟。

人们之所以对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知觉,是因为人们要经历哪三种知觉过程?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下列哪项不是知觉组织的原则?()A、接近律B、连续律C、因果律D、相似律

单选题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下列哪项不是知觉组织的原则?()A接近律B连续律C因果律D相似律

判断题格式塔学派认为格式塔特征主要存在于人的知觉当中。A对B错

填空题格式塔心理学也可以被成为“()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代表人物是惠特海姆.考夫卡和苛勒,它源于视知觉方面的研究,又不限于视知觉,其应用范围超出了感知觉的限度,包括了学习.记忆.情绪.思维等许多领域。

单选题心理学家吉布生(Gibson)提出的知觉理论是()A假设考验说B认知理论C直接理论D特征分析理论

单选题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问答题为什么说似动现象的研究标志这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单选题审美心理学的主要学说流派不包括()。A“人格类型说”B“格式塔心理学”C“审美距离说”D“移情说”

填空题知觉的假设考验说和刺激物说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