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问答题
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隧道围岩分级共分为()级,级别越小,则围岩越()。

隧道衬砌裂损的原因有( )。A.设计方面的原因B.施工方面的原因C.管理方面的原因D.施工方法不当的原因E.围岩级别划分不准、衬砌类型选择不当的原因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2: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净空变化、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3: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土,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4:在二次衬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置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问题: 1.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1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2.事件2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 3.指出事件3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 4.分析事件4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 5.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对于岩石地下工程施工,当隧道围岩是软弱破碎带时,下列方法中比较好的是( )。 A、天井钻开挖施工法 B、钻爆法 C、独臂钻开挖施工法 D、带盾构的TBM掘进法

背景资料: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 段以及K69+498~K69+538 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 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 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 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 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 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事件四:在二次村糊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 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问题:1、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2、事件二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3、指出事件三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4、分析事件四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5、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该隧道正洞长12600m,进口平行导坑长4400m,出口平行导坑长4500m。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局部为花岗岩,全隧设计以Ⅱ级、Ⅲ级围岩为主;局部地段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设计为Ⅴ级围岩,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部计划在进、出口平行导坑均采用压入式管道通风方案;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 事件二,正当对隧道进口正洞掌子面进行钢拱架支护作业时,监控量测组反映仰拱开挖地段的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发生突变,建议值班领工员采取措施。该领工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段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比较危险。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他立即安排一部分掌子面现场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 事件三,在隧道出口正洞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突然变差,围岩破碎,渗水量明显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申请将掌子面前10m范围的隧道围岩由原设计Ⅲ级围岩变更为Ⅴ级围岩。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后随即签发变更指令。 问题 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一,指出拟采取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 3.指出事件二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三,指出隧道围岩类别变更程序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变更程序。

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起讫里程为DK38+500DK42+100,长度为3600m。隧道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级别为V 级,进、出口段洞项有村庄、水田。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在隧道进、出口各安排一个作业面施工,开挖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施工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l:项目经理部编制了《防水板作业要点卡片》,见表1。下道工序:B 事件2:掌子面开挖至DK39+130 时,对DK39+100~DK39+103 段进行仰拱开挖,根据DK39+100处的围岩量测数据绘制了位移(u)一时间(t)关系图,发现位移速率不断上升,即d2u/dt2>0,如图4所示。【问题】1.根据背景资料,给出隧道内洞口段合理的施工防排水原则,并说明理由。2.给出表1 中A 和B 所代表的施工工序名称。3.给出表中C 和D 所代表的施工控制指标。4.针对事件2,指出该段围岩所处的状态,并写出应对措施。

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280m。根据设计图纸,进口段50m埋置较深,出口段30m埋置较浅,设计围岩级别均为V级,石质比较破碎。洞身部分除进、出口段外围岩级别主要为II级,局部节理较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III级,地下水木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基本没有裂隙水,且钻孔时高压水有时不足,钻爆作业时粉尘特别大,施工队采取加强通风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事件三,进出口段V级围岩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同时进入洞身II、III级围岩地段施工,假定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后由出口端单口开挖。问题1.指出事件一中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2.针对事件二,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降低粉尘?3.针对事件三,进入洞身II、III级围岩地段后多少天可实现隧道贯通。

量测断面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进行,Ⅲ围岩断面间距为()米;Ⅳ级围岩断面间距为()米。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主要目的是()。A、指导隧道施工B、选择隧道排水截面C、判断围岩的稳定性D、选择支护和衬砌类型

对洞室围岩压力的计算,不能用铁路隧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是()A、H/B1.7的非高边墙B、不产生显著偏压力的一般围岩C、采用钻爆法施工的隧道D、膨胀围岩

两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则视围岩类别、断面尺寸、施工方法、爆破震动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围岩级别为VI级的两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的1.5倍B、围岩级别为II级的两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的1.5倍C、围岩级别为IV级的两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的1.5倍D、围岩级别为III级的两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的1.5倍

()是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的“眼睛”,是判断结构稳定性、指导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唯一”的信息化手段。

按《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下列对岩质隧道围岩分级的正确方法中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是隧道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B、当洞室湧水量较大时,围岩基本分级Ⅰ~Ⅴ级者应对应修正为Ⅱ~Ⅵ级C、隧道洞身埋藏较浅,当围岩为风化层时应按风化层的围岩基本分级考虑D、存在高地应力时,所有围岩分级都要修正为更差的级别

判断题隧道施工时应根据围岩情况,确定正确的开挖方法,控制开挖循环进尺。A对B错

多选题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主要目的是( )。A指导隧道施工B选择隧道排水截面C了解围岩的的节理D选择支护和衬砌类型E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问答题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280m。根据设计图纸,进口段50m埋置较深,出口段30m埋置较浅,设计围岩级别均为Ⅴ级,石质比较破碎。洞身部分除进、出口段外围岩级别主要为Ⅱ级,局部节理较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Ⅲ级,地下水不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基本没有裂隙水,且钻孔时高压水有时不足,钻爆作业时粉尘特别大,施工队采取加强通风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事件三,进出口段Ⅴ级围岩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同时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施工,假定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后由出口端单口开挖。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 2.针对事件二,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降低粉尘? 3.针对事件三,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后多少天可实现隧道贯通。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填空题()是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的“眼睛”,是判断结构稳定性、指导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唯一”的信息化手段。

问答题初步判断隧道围岩等级。确定围岩等级有哪些指标?

问答题黄土隧道围岩施工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多选题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主要目的是()。A指导隧道施工B选择隧道排水截面C判断围岩的稳定性D选择支护和衬砌类型

填空题关于围岩稳定性分级,《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推荐的分级方法是:以围岩结构特征、完整状态、()和围岩的弹性波速度作为基本分级指标,将围岩划分为()个基本级别,然后适当考虑()和()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对基本级别予以适当修正。

问答题公路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是施工的核心,是施工过程中监视围岩稳定性,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合理及安全的重要手段。简述隧道平面位置检验方法。

填空题量测断面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进行,Ⅲ围岩断面间距为()米;Ⅳ级围岩断面间距为()米。

单选题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主要目的是()。A评定围岩性质、判断围岩稳定性、选择隧道位置、选择支护和衬砌及指导隧道施工B评定围岩性质、判断围岩稳定性、决定洞门形式、安排施工进度及指导隧道施工C围岩分级、选择隧道断面、决定开挖进度、选择支护和衬砌及指导隧道施工D围岩分级、选择隧道断面、决定衬砌强度、安排施工进度及指导隧道施工

问答题(三)背景资料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问题:1.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2.事件二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3.指出事件三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4.分析事件四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5.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