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280m。根据设计图纸,进口段50m埋置较深,出口段30m埋置较浅,设计围岩级别均为Ⅴ级,石质比较破碎。洞身部分除进、出口段外围岩级别主要为Ⅱ级,局部节理较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Ⅲ级,地下水不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基本没有裂隙水,且钻孔时高压水有时不足,钻爆作业时粉尘特别大,施工队采取加强通风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事件三,进出口段Ⅴ级围岩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同时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施工,假定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后由出口端单口开挖。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 2.针对事件二,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降低粉尘? 3.针对事件三,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后多少天可实现隧道贯通。

问答题
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280m。根据设计图纸,进口段50m埋置较深,出口段30m埋置较浅,设计围岩级别均为Ⅴ级,石质比较破碎。洞身部分除进、出口段外围岩级别主要为Ⅱ级,局部节理较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Ⅲ级,地下水不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基本没有裂隙水,且钻孔时高压水有时不足,钻爆作业时粉尘特别大,施工队采取加强通风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事件三,进出口段Ⅴ级围岩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同时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施工,假定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后由出口端单口开挖。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 2.针对事件二,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降低粉尘? 3.针对事件三,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后多少天可实现隧道贯通。

参考解析

解析: 1.此题主要考查隧道开挖方法的应用。根据隧道施工工法要求及现场施工经验,对于单线隧道,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Ⅱ、Ⅲ级围岩地段,台阶开挖法适用于Ⅳ、Ⅴ级围岩;背景资料显示该隧道为单线隧道,进口段虽然埋置较深,但围岩级别为Ⅴ级,石质比较破碎,不能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否则会造成坍塌。2.此题考查隧道开挖防尘措施要求。在隧道施工中采取的防尘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应分别从工艺控制、机械辅助、人身保护多角度采取措施。对于隧道防尘应采取湿式凿岩、孔口捕尘、机械通风、喷雾洒水和个人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尘措施。背景资料中仅采用机械通风措施是不够的。3.此题主要考查是否熟悉隧道开挖进度计算方法。解题思路是首先查找背景资料中给定的条件,主要计算参数有: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同一时间开始施工;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由出口端单口开挖。具体计算过程是:首先计算每天单口施工进尺,为24/12×2.5=5m;再计算两口同时施工的时间,为(1280-50-30-20)÷(5×2)=118d,最后计算单口20m进尺施工时间,为20÷5=4d。施工天数为:118+4=122d。

相关考题:

盾构法隧道的设计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隧道的()设计,以确定隧道的线路、线形、埋置深度以及隧道的横断面形状与尺寸等;第二阶段为衬砌结构与()设计,其中包报管片的分类、厚度、分块、接头形式、管片孔洞、螺孔等;第三阶段为管片内力的计算及()设计。 A.断面B.方案C.其他D.构造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黄斑岩脉穿插。围岩以Ⅳ-V类为主,进口段为Ⅱ一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V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2)为满足防尘要求,项目部采取了“湿式凿岩标准化,个人防护普遍化”。 问题: 1.根据本隧道围岩状况,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是否正确?应采取何种爆破方法?2.试述隧道钻爆方法有几种炮眼?各种爆破方法首先起爆的是什么炮眼?3.改正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错误做法。 4.第(2)条措施中,隧道防尘措施不完整,请补充。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26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进口洞顶覆盖层较薄,出口段的路堑地段受落石和塌方危害,隧道进出口段均设置12m的拱式明洞。其中进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有偏压,路床有软基处理,出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无偏压。隧道开挖后,及时修筑了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后,修筑防水层及进行第二次衬砌。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通风、照明设施的施工。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设备、浇筑工艺、养生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问题】1、简述本隧道工程设置明洞的理由。2、根据荷载分布划分,该隧道的拱式明洞有哪些形式?3、补充隧道中还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属设施。4、分析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黄斑岩脉穿插。围岩以Ⅳ—V类为主,进口段为Ⅱ—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2)为满足防尘要求,项目部采取了“湿式凿岩标准化,个人防护普遍化”。问题:1.根据本隧道围岩状况,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是否正确应采取何种爆破方法2.试述隧道钻爆方法有几种炮眼各种爆破方法首先起爆的是什么炮眼3.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改正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错误做法。5.第2条措施中,隧道防尘措施不完整,请补充。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该隧道正洞长12600m,进口平行导坑长4400m,出口平行导坑长4500m。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局部为花岗岩,全隧设计以Ⅱ级、Ⅲ级围岩为主;局部地段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设计为Ⅴ级围岩,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部计划在进、出口平行导坑均采用压入式管道通风方案;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 事件二,正当对隧道进口正洞掌子面进行钢拱架支护作业时,监控量测组反映仰拱开挖地段的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发生突变,建议值班领工员采取措施。该领工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段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比较危险。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他立即安排一部分掌子面现场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 事件三,在隧道出口正洞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突然变差,围岩破碎,渗水量明显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申请将掌子面前10m范围的隧道围岩由原设计Ⅲ级围岩变更为Ⅴ级围岩。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后随即签发变更指令。 问题 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一,指出拟采取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 3.指出事件二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三,指出隧道围岩类别变更程序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变更程序。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双线铁路隧道。该隧道全长3200m,无不良地质;隧道围岩情况为:Ⅲ级围岩2200m,Ⅳ级围岩800m,V级围岩200m;采用钻爆法施工;在隧道的中部具备设置斜井的条件;隧道施工工期为28个月。 当隧道施工至距离进口800m处时,因初期支护质量不合格而发生坍塌,导致正在掌子面3名喷锚作业人员被塌方体隔离所困。 施工单位在事故发生后24h内向建设单位报告,并通知有关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 通过积极救援后未发生人员伤亡。从事故发生、救援到塌方段的返工直至进入正常施工,共经历了20d时间。经核算,此次事故导致直接经济损失为675万元。按合同规定此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施工单位负责。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指出隧道施工需多少工作面,并说明理由。 2.根据背景资料,指出施工单位事故处理做法的不妥之处。 3.根据背景资料,给出隧道塌方后现场救援应采取的措施。 4.根据事故分类,指出此次事故的等级。

(三)背景资料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l0+150,出口里程为DKl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l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l3+650。当进口开挖到DKl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问题1.选择适合该隧道进口工作面的运砟方式及装砟设备。2.该隧道出口工作面应采取什么施工排水方案?3.针对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4。为安全穿越该隧道断层,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5。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280m。根据设计图纸,进口段50m埋置较深,出口段30m埋置较浅,设计围岩级别均为V级,石质比较破碎。洞身部分除进、出口段外围岩级别主要为II级,局部节理较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III级,地下水木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基本没有裂隙水,且钻孔时高压水有时不足,钻爆作业时粉尘特别大,施工队采取加强通风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事件三,进出口段V级围岩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同时进入洞身II、III级围岩地段施工,假定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后由出口端单口开挖。问题1.指出事件一中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2.针对事件二,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降低粉尘?3.针对事件三,进入洞身II、III级围岩地段后多少天可实现隧道贯通。

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36个月,全长7.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段有20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问题:1.该隧道进洞应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施工步骤。2.隧道应采用何种施工方案3.请简述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骤。4.列表叙述本隧道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

背景资料 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 280m。根据设计图纸,进口段50m埋置较深,出口段30m埋置较浅,设计围岩级别均为Ⅴ级,石质比较破碎。洞身部分除进、出口段外围岩级别主要为Ⅱ级,局部节理较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Ⅲ级,地下水不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 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基本没有裂隙水,且钻孔时高压水有时不足,钻爆作业时粉尘特别大,施工队采取加强通风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 事件三,进出口段V级围岩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同时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施工,假定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后由出口端单口开挖。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 2.针对事件二,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降低粉尘? 3.针对事件三,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后多少天可实现隧道贯通。

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祁个月,全长7. 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段有20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问题:1.该隧道进洞应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施工步骤。2.隧道应采用何种施工方案?决定施工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请简述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骤。4.列表叙述本隧道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

从隧道埋置的深度可以分为浅埋隧道和()。

隧道洞口应严格执行()原则。加强洞口段超前支护和边仰坡防护设计,埋深较浅的隧道洞口段应采用明洞或半明半暗法进洞。

隧道内无缝线路结构设计设计要点:()。A、隧道口轨温过渡段应加强锁定,按伸缩区条件处理B、桥隧相连时,隧道口至桥台或至另一隧道口一段线路应加强锁定C、隧道内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应根据隧道内的气温、轨温特性和实测资料合理确定D、隧道内钢轨应选用抗腐蚀性能好的钢轨。如为曲线隧道,应选用全长淬火钢轨

填空题浅埋隧道一般用明挖法施工,而埋置较深的隧道则多采用()。

填空题水底隧道的埋置深度是指隧道在河床下岩土的覆盖厚度。设计水底隧道的埋置深度需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A、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B、施工方法要求;C、();D、防护要求。

不定项题按隧道的埋置深度可将隧道分为()。A浅埋隧道B深埋隧道C水底隧道D水下隧道

问答题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36个月,全长7.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段有20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进口段有一段60m富水断层破碎带。出口段有一段石灰岩地质,可能有溶洞。进口段施工时,已做好初期支护的断层破碎带发生坍塌,掌子面与洞口被隔断,有4名工人没有及时撤离被堵在洞内,身体没有受伤。 1.简述安全穿越富水断层带的主要措施? 2.出口段石灰岩地质施工前后要做哪些防范措施? 3.应采取哪些救人措施?

问答题某新建铁路隧道长1850m,隧道围岩设计均为Ⅲ级,局部有岩爆地层。两个施工队分别从隧道进、出口同时施工,开挖循环进尺不超过3m。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制定了爆破安全技术措施、出碴安全技术措施和用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并由项目经理对工班长进行了口头安全技术交底。在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进口段按设计掘进到620m处,施工人员在进行锚喷作业时,拱顶处发生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经现场调查发现,该处地层围岩为Ⅳ级,局部较松散。事件2,在两个开挖面相距24m时,出口段施工队在未通知进口段施工队的情况下,自行组织洞内爆破作业,导致出口段1名工人被飞石砸伤,进口段掌子面处拱顶掉块,2名正在作业的喷锚工被砸伤。 问题 1.指出该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错误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2.指出背景资料中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还应包含哪些内容? 3.针对事件1,为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故,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4.针对事件2,指出施工单位在隧道爆破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错误做法。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从隧道进出口标高分析,该隧道设计中宜采用哪种形式的纵坡?分别说明理由。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10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起止桩号为K5+640~K5+750,隧道围岩为砂岩,岩体完整,呈块状整体,进出口岩石裸露。隧道采用传统矿山法施工。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安全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护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初步判断隧道围岩等级。确定围岩等级有哪些指标?

多选题隧道内无缝线路结构设计设计要点:()。A隧道口轨温过渡段应加强锁定,按伸缩区条件处理B桥隧相连时,隧道口至桥台或至另一隧道口一段线路应加强锁定C隧道内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应根据隧道内的气温、轨温特性和实测资料合理确定D隧道内钢轨应选用抗腐蚀性能好的钢轨。如为曲线隧道,应选用全长淬火钢轨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36个月,全长7.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有20k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 问题 1、该隧道进洞应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施工步骤。 2、隧道应采用何种施工方案?决定施工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简述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骤。 4、列表叙述本隧道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

问答题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煌班岩脉穿插。围岩以Ⅳ-Ⅴ类为主。进口段为Ⅱ-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基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试述隧道钻爆方法有几种炮眼?各种爆破方法首先起爆的是什么炮眼?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Ⅴ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Ⅴ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标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 (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

问答题案例一背景资料: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10+150,出口里程为DK1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1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13+650。当进口开挖到DK1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问题:1.选择适合该隧道进口工作面的运砟方式及装砟设备。2.该隧道出口工作面应采取什么施工排水方案?3.针对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4.为安全穿越该隧道断层,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5.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填空题隧道洞口应严格执行()原则。加强洞口段超前支护和边仰坡防护设计,埋深较浅的隧道洞口段应采用明洞或半明半暗法进洞。

问答题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煌班岩脉穿插。围岩以Ⅳ-Ⅴ类为主。进口段为Ⅱ-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基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根据本隧道围岩状况,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是否正确?应采取何种爆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