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起讫里程为DK38+500DK42+100,长度为3600m。隧道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级别为V 级,进、出口段洞项有村庄、水田。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在隧道进、出口各安排一个作业面施工,开挖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施工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l:项目经理部编制了《防水板作业要点卡片》,见表1。下道工序:B 事件2:掌子面开挖至DK39+130 时,对DK39+100~DK39+103 段进行仰拱开挖,根据DK39+100处的围岩量测数据绘制了位移(u)一时间(t)关系图,发现位移速率不断上升,即d2u/dt2>0,如图4所示。【问题】1.根据背景资料,给出隧道内洞口段合理的施工防排水原则,并说明理由。2.给出表1 中A 和B 所代表的施工工序名称。3.给出表中C 和D 所代表的施工控制指标。4.针对事件2,指出该段围岩所处的状态,并写出应对措施。

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起讫里程为DK38+500DK42+100,长度为3600m。隧道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级别为V 级,进、出口段洞项有村庄、水田。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在隧道进、出口各安排一个作业面施工,开挖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施工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l:项目经理部编制了《防水板作业要点卡片》,见表1。



下道工序:B 事件2:掌子面开挖至DK39+130 时,对DK39+100~DK39+103 段进行仰拱开挖,根据DK39+100处的围岩量测数据绘制了位移(u)一时间(t)关系图,发现位移速率不断上升,即d2u/dt2>0,如图4所示。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给出隧道内洞口段合理的施工防排水原则,并说明理由。
2.给出表1 中A 和B 所代表的施工工序名称。
3.给出表中C 和D 所代表的施工控制指标。
4.针对事件2,指出该段围岩所处的状态,并写出应对措施。


参考解析

解析:1.隧道内洞口段合理的施工防排水原则:为避免和减少水的危害,应按以堵为主,限量排放(或全包防水)的原则进行治水。
理由:水土保护(或(l)村庄、水田,(2)隧道局部地段浅埋,围岩破碎)。
2.施工工序中代表的名称:A 为初期支护、B 为二次衬砌。
3.防水板搭接工序中的C 为15;防水板铺设工序中的D 为60。
4.根据关系图显示该围岩所处的状态是危险(1 级管理)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有:(l)停止掘进(开挖):(2)立即撤人:(3)加强临时支护(临时仰拱、喷锚支护、钢架、锚杆等);(4)加强监控(量测)。

相关考题:

软弱围岩隧道IV、V、VI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IV、V、VI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0+200,全长480m。隧道左右洞相距36m,地质情况相同,其中K19+720~K19+775段和K20+165~K20+200段穿越强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较软,岩体破碎,为Ⅴ级围岩段;K19+775~K19+875和K20+035~K20+035段穿越中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破碎,为Ⅳ级围岩段;K19+875~K20+035段穿越微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为Ⅲ级围岩段。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混凝土二次衬砌),隧道设钢支撑和仰拱。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开工前,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Ⅳ级和V级围岩的连续长度及合计长度进行了统计,并由(A)负责对该隧道进行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B)、(C)、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等。事件二:施工单位采用钻爆法开挖,IV级围岩段,爆破设计周边眼为60个,爆破后,某开挖面残留有痕迹的炮眼数为45个。事件三:施工单位在IV级围岩段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时,采用了钢拱架型式的钢支撑。事件四:施工单位在进行仰拱及防水板施工作业时,采取了如下做法:①I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55±4m,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45±4m;②仰拱施工采用左右半幅分次浇筑方式;③防水板搭接宽度为80±10mm。 、结合事件一和背景,写出隧道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理由。 、事件一中A、B、C各代表什么? 、针对事件二和背景,计算周边炮眼痕迹保存率,并判断该值是否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的要求。 、事件三中,按材料的组成还可以采取哪种型式钢支撑? 、逐条判断事件四种的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

适用于双车道公路隧道Ⅴ级围岩地段的施工方法有()。A、全断面法B、台阶法C、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D、侧壁导坑法E、中导洞法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山岭隧道工程,该隧道为分离式双向四车道公路隧道,起讫桩号K23+510~K26+235,全长2725m。岩性为砂岩、页岩互层,节理发育,有一条F断层破碎带,地下水较丰富。隧道埋深18~570m,左、右洞间距30m,地质情况相同,围岩级别分布如图1-1所示。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喷锚初期支护+二次混凝土衬砌,IV、V级围岩设钢支撑和仰拱。本工程合同工期为22个月,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决定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左洞进、出口同时进洞施工,采用钻爆法开挖,模板台车衬砌。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了开挖支护月进度指标为:Ⅲ级围岩135m/月,Ⅳ级围岩95m/月,Ⅴ级围岩50m/月;施工准备2个月,左、右洞错开施工,右洞开工滞后左洞1个月,二衬滞后开挖支护1个月,沟槽及路面工期3个月,贯通里程桩号设定在K24+900。在设计无变更情况下,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安全优质完成该工程。事件二:隧道开挖过程中,某些段落施工单位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开挖,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①上台阶环形开挖;②核心土开挖;③上部初期支护;④左侧下台阶开挖;⑤右侧下台阶开挖;⑥左侧下部初期支护;⑦右侧下部初期支护;⑧仰拱开挖、支护。部分工序位置如图1-2所示。 、根据背景资料,计算各级围岩总长及所占比例(以百分比表示,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分别写出适用于该隧道Ⅲ、Ⅳ级围岩的施工方法。 、针对事件一,计算隧道施工工期(单位:月,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针对事件二,复制图1-2至答题卡上,在图中按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补充开挖线,并在图中填写工序①和②的位置;并写出工序①~⑧的正确排序(以“②→③→⑥→……”格式作答)。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该隧道正洞长12600m,进口平行导坑长4400m,出口平行导坑长4500m。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局部为花岗岩,全隧设计以Ⅱ级、Ⅲ级围岩为主;局部地段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设计为Ⅴ级围岩,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部计划在进、出口平行导坑均采用压入式管道通风方案;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 事件二,正当对隧道进口正洞掌子面进行钢拱架支护作业时,监控量测组反映仰拱开挖地段的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发生突变,建议值班领工员采取措施。该领工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段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比较危险。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他立即安排一部分掌子面现场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 事件三,在隧道出口正洞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突然变差,围岩破碎,渗水量明显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申请将掌子面前10m范围的隧道围岩由原设计Ⅲ级围岩变更为Ⅴ级围岩。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后随即签发变更指令。 问题 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一,指出拟采取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 3.指出事件二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三,指出隧道围岩类别变更程序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变更程序。

(三)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黄土隧道工程。该工程为单洞双线隧道,全长4300m,起止里程为DK126+000~DK130+300。隧道围岩级别以Ⅳ、V级为主,DK127+500~DK127+900段局部有地下水。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该隧道V级围岩地段采用开挖方法示意图所示的开挖方法施工,施工工艺详见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4月2日上午7时,施工人员开始对DK127+512~DK127+522段仰拱进行施工。施工内容包括:挖掘机开挖、基坑抽水、补打边墙锁脚锚杆、钢拱架架设、喷射混凝土等作业。当日下午4时在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安全员发现拱部初期支护混凝土开裂、掉块,钢拱架变形,立即通知现场人员撤离。10分钟后该段发生坍塌,未造成人员伤亡问题1、指出图3-1所示施工开挖方法的具体名称。2、根据背景资料,指出图3-2中A、B所代表的施工工序名称。3、针对背景资料,指出坍塌的主要原因4、为了防止仰拱施工段再次放生坍塌,给出合理的施工措施。

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该隧道正洞长12600m,进口平行导坑长 4400m,出口平行导坑长4500m。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局部为花岗岩,全隧设计以II级、III级围岩为主;局部地段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设计为V级围岩,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一,项目经理部计划在进、出口平行导坑均采用压入式管道通风方案;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事件二,正当对隧道进口正洞掌子面进行钢拱架支护作业时,监控量测组反映仰拱开挖地段的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发生突变,建议值班领工员采取措施。该领工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段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比较危险。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他立即安排一部分掌子面现场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事件三,在隧道出口正洞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突然变差,围岩破碎,渗水量明显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申请将掌子面前10m范围的隧道围岩由原设计III级围岩变更为V级围岩。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后随即签发变更指令。问题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2.针对事件一,指出拟采取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3.指出事件二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4.针对事件三,指出隧道围岩类别变更程序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变更程序。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铁路客运专线双线隧道。隧道长度为2600m,起止里程为DK38+000~DK40+600,进、出口段浅埋,国岩为风化泥灰岩,岩体破碎,节理发育,裂隙水丰富,级别为V 级;洞身DK39+100~DK39+500段国岩级别为Ⅱ级,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一;项目经理部工程部编制了隧道进口段施工方案,拟采用全断面开挖方法。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查后,认为开挖方法不正确。事件二;对出口段编制了《润口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3 所示,事件三:Ⅱ级围岩段喷射混凝土作业时,水泥使用矿水泥,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搅拌时间为1min,喷射采用干喷工艺,分段分层喷射作业,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并且一次最大喷射厚度拱部为10cm、边墙为15cm,为了节约成本,部分使用了回弹料。【问题】1.说明事件一中进口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法不正确的理由。2.指出图3 中A 和B 所代表的施工工序名称。3.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的做法。4.根据背景资料,该润口段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应包括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背景资料 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3900m,隧道沿线路走向为6%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当进口开挖距洞口35m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 事件二,为提前工期,业主要求增加斜井。经现场勘察,有两处位置具备增加斜井条件,方案1:可设斜井长度500m,坡度为8%,出碴可以采用无轨运输;方案2:可设斜井长度300m,坡度为20%,出碴必须采用有轨运输。初步安排通过斜井施工正洞长度为800m,开挖量为48000m3。经测算,方案1斜井施工成本为每延米8000元,通过斜井出碴成本为每立方米15元;方案2斜井施工成本为每延米10000元,通过斜井出碴成本为每立方米20元。经过经济比选,施工单位选择了成本低的方案。 问题 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隧道进、出口工作面施工排水方案。 2.针对事件一,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 3.针对事件二,通过计算进行经济比选,给出成本最低方案。

(三)背景资料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l0+150,出口里程为DKl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l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l3+650。当进口开挖到DKl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问题1.选择适合该隧道进口工作面的运砟方式及装砟设备。2.该隧道出口工作面应采取什么施工排水方案?3.针对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4。为安全穿越该隧道断层,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5。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铁路隧道,隧道长2600m,进口段为风化岩,节理发育、破碎,围岩为Ⅳ级,出口段为堆积层,厚度较厚,围岩为Ⅵ级,正洞围岩均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为赶在雨季前实现进洞目标,项目部确定了出口段施工顺序,工艺流程图详见下图。 事件二,项目部制定的量测大纲,其中必测项目只有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和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三项。总工程师审核后,发现存在问题,退回要求修改补充。 事件三,隧道掘进进度计划为平均单口开挖循环进尺为2.8m,综合循环时间为12.4h。假定按三班制组织施工,每月作业时间为30d,考虑工程环境和时间利用率后的修正系数为0.85。隧道除进、出口外不具备进洞作业条件,进口洞口施工需1个月,出口洞口施工需3个月,进、出口同时开工,平行作业(不考虑两个工作面相向施工临近贯通相距8循环进尺一方要撤出对工期的影响)。 问题 1.针对事件一,指出图中A、B所代表的施工工艺名称。 2.针对事件.二,指出还缺少几项必测项目,并补充项目内容。 3.根据事件三,通过理论计算给出隧道单口月开挖进度(a-整数)。 4.针对事件三,通过计算给出进、出口掘进的长度(取整数)和该隧道从开工至贯通所需要的时间(取1位小数)。

背景资料:1.某新建单线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是大山隧道,长4680m,围岩级别是Ⅲ、Ⅳ、Ⅴ级,设置1座横洞。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准备2个月,进口段1个月,出口段3个月,横洞4个月。隧道围岩分布如下图所示。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横洞进行两个作业面施工。隧道按设计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Ⅴ级围岩设置小导管超前支护,其他为锚喷支护。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Ⅴ级围岩采用中隔壁法(CD法)开挖。4.根据本企业施工工艺水平,对各种围岩的循环进尺、循环作业时间及环境和经验修正系数如下表所示。假定按三班制组织施工,每月作业时间30d。5.在施工过程中,进口工作面和横洞向小里程工作面开挖过程中,在接近贯通时,两端工作面为迎接2天后的隧道贯通庆典,加紧施工,在双方距离6m时,进口工作面爆破时,导致横洞向小里程掘进工作面拱部石头塌落,砸死2人。经调查此爆破工没有爆破操作合格证却执行了爆破作业。问题:1.简述Ⅴ级围岩采用中隔壁法的基本步骤。2.针对背景5中提到的安全事故,施工组织有何错误之处3.计算该隧道各级围岩的掘进进度指标。4.计算该隧道掘进工期(含施工准备时间,考虑两工作面相向开挖施工临近贯通点应由单工作面开挖对工期的影响)。5.画出该隧道的施工形象进度示意图(时间一里程图)。

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280m。根据设计图纸,进口段50m埋置较深,出口段30m埋置较浅,设计围岩级别均为V级,石质比较破碎。洞身部分除进、出口段外围岩级别主要为II级,局部节理较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III级,地下水木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基本没有裂隙水,且钻孔时高压水有时不足,钻爆作业时粉尘特别大,施工队采取加强通风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事件三,进出口段V级围岩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同时进入洞身II、III级围岩地段施工,假定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后由出口端单口开挖。问题1.指出事件一中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2.针对事件二,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降低粉尘?3.针对事件三,进入洞身II、III级围岩地段后多少天可实现隧道贯通。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铁路隧道,隧道长2600m,进口段为风化岩,节理发育、破碎,围岩为Ⅳ级,出口段为堆积层,厚度较厚,围岩为Ⅵ级,正洞围岩均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一:为赶在雨季前实现进洞目标,项目部确定了出口段施工顺序,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事件二:项目部制定的量测大纲,其中必测项目只有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两项。总工程师审核后,发现存在问题,退回要求修改补充。事件三:隧道掘进进度计划为平均单口开挖循环进尺为2.8m,综合循环时间为12.4h。假定按三班制组织施工,每月作业时间为30d,考虑工程环境和时间利用率后的修正系数为0.85。隧道除进、出口外不具备进洞作业条件,进口洞口施工需1个月,出口洞口施工需3个月,进、出口同时开工,平行作业(不考虑两个工作面相向施工临近贯通相距B循环进尺一方要撤出对工期的影响)。问题:1.针对事件一,指出图中A、B所代表的施工工艺名称。2.针对事件二,指出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3.根据事件三,通过理论计算给出隧道单口月开挖进度(取整数)。4.针对事件三,通过计算给出进、出口掘进的长度和该隧道从开工至贯通所需要的时间。

背景资料 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 280m。根据设计图纸,进口段50m埋置较深,出口段30m埋置较浅,设计围岩级别均为Ⅴ级,石质比较破碎。洞身部分除进、出口段外围岩级别主要为Ⅱ级,局部节理较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Ⅲ级,地下水不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 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基本没有裂隙水,且钻孔时高压水有时不足,钻爆作业时粉尘特别大,施工队采取加强通风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 事件三,进出口段V级围岩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同时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施工,假定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后由出口端单口开挖。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 2.针对事件二,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降低粉尘? 3.针对事件三,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后多少天可实现隧道贯通。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该隧道正洞长12600m,进口平行导坑长4400m,出口平行导坑长4500m。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局部为花岗岩,全隧设计以Ⅱ级、Ⅲ级围岩为主;局部地段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设计为V级围岩,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一,项目经理部计划在进、出口平行导坑均采用压人式管道通风方案;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事件二,正当对隧道进口正洞掌子面进行钢拱架支护作业时,监控量测组反映仰拱开挖地段的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发生突变,建议值班领工员采取措施。该领工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段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比较危险。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他立即安排一部分掌子面现场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事件三,在隧道出口正洞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突然变差,围岩破碎,渗水量明显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申请将掌子面前10m范围的隧道围岩由原设计Ⅲ级围岩变更为Ⅴ级围岩。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后随即签发变更指令。问题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2.针对事件一,指出拟采取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3.指出事件二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4.针对事件三,指出隧道围岩类别变更程序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变更程序。

软弱围岩隧道IV、V、VI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V、VI级围岩不应大于()钢架间距。

某隧道位于软弱破碎地层中,采用长台阶法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现隧道周边位移加速度等于零,因而断定围岩变形已经稳定。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

问答题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280m。根据设计图纸,进口段50m埋置较深,出口段30m埋置较浅,设计围岩级别均为Ⅴ级,石质比较破碎。洞身部分除进、出口段外围岩级别主要为Ⅱ级,局部节理较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Ⅲ级,地下水不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基本没有裂隙水,且钻孔时高压水有时不足,钻爆作业时粉尘特别大,施工队采取加强通风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事件三,进出口段Ⅴ级围岩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同时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施工,假定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后由出口端单口开挖。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 2.针对事件二,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降低粉尘? 3.针对事件三,进入洞身Ⅱ、Ⅲ级围岩地段后多少天可实现隧道贯通。

填空题软弱围岩隧道IV、V、VI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V、VI级围岩不应大于()钢架间距。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包一铁路单线隧道工程长度3km,岩体为Ⅳ~V级围岩,采用正台阶钻爆法施工,开工后两个月,下台阶开挖700m,上台阶开挖490m,二次衬砌200m。该隧道出口段通过一天然冲沟,山势险峻,围岩覆盖层最薄处仅4m。在上台阶继续开挖过程中上拱部出现冒顶塌方事件,致使数名工人被困在洞内。 问题: 1.隧道施工组织安排有何问题? 2。通过冲沟地段应采取何种措施? 3.抢救洞内施工人员应如何进行?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

填空题软弱围岩隧道IV、V、VI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IV、V、VI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从隧道进出口标高分析,该隧道设计中宜采用哪种形式的纵坡?分别说明理由。

问答题案例一背景资料: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10+150,出口里程为DK1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1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13+650。当进口开挖到DK1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问题:1.选择适合该隧道进口工作面的运砟方式及装砟设备。2.该隧道出口工作面应采取什么施工排水方案?3.针对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4.为安全穿越该隧道断层,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5.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包一铁路单线隧道工程长度3km,岩体为Ⅳ~Ⅴ级围岩,采用正台阶钻爆法施工,开工后两个月,下台阶开挖700m,上台阶开挖490m,二次衬砌200m。该隧道出口段通过一天然冲沟,山势险峻,围岩覆盖层最薄处仅4m。在上台阶继续开挖过程中上拱部出现冒顶塌方事件,致使数名工人被困在洞内。 问题: 1.隧道施工组织安排有何问题? 2.通过冲沟地段应采取何种措施? 3.抢救洞内施工人员应如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