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2: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净空变化、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3: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土,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4:在二次衬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置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问题: 1.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1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2.事件2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 3.指出事件3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 4.分析事件4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 5.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2: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净空变化、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3: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土,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4:在二次衬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置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问题:
1.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1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2.事件2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
3.指出事件3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
4.分析事件4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
5.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参考解析

解析:1.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①K68+238~K68+298段围岩以及K69+498~K69+538段围岩应为V级围岩;②K68+298~K68+598段围岩和K69+008~K69+498段围岩应为Ⅳ级围岩;③K68+598~K69+008段围岩应为Ⅲ级围岩。 事件1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为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全断面法适用于Ⅰ-Ⅲ级围岩中的中小跨度隧道,双侧壁导坑法适用于浅埋大跨度隧道及地表沉降量要求严格而围岩条件很差的情况,施工成本高。
2.事件2中必测项目为:洞内外观察,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地表下沉。
拱顶下沉量测方法为水准测量法,拱顶下沉量测工具为水准仪和钢尺。
3.事件3中的错误是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施工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应使用潮喷或者湿喷;严禁挂模喷射,受喷面必须是原岩面。
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还包括:喷层厚度(△)、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
4.事件4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是:在喷射土前,岩面没有清洁干净,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够,有空洞。
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为:喷射前要检查开挖断面的质量,处理好超欠挖;喷射前,岩面必须清洁;喷射混凝土支护应与围岩紧密粘接,结合牢固,喷层厚度应符合要求,不能有空洞,喷层内不容许添加片石和木板等杂物,必要时应进行粘结力测试,受喷面必须是原岩面。
5.本项目是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需要专家论证、审查。因为隧道穿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

相关考题:

岩体完整性是评价岩体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岩体完整性的划分通常根据岩体中结构面发育程度和结合程度以及岩体结构类型进行区分。通常将岩体完整性分为( )。A.完整、较完整、破碎三类B.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砂质五类C.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五类D.完整、破碎两类

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680~ZK10+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683~YK10+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图3所示。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A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B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C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破碎状。存在F1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段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如表3所示),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1> 、根据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分别判断A、B、C段围岩级别。<2> 、改正表3中的错误描述(按“XX(方案)的XX(比较项目)应为……”描述)。<3> 、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简要说明理由。<4> 、结合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右线隧道施工中的潜在安全事故。<5> 、当F1断裂破碎带产生瞬时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背景资料: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 段以及K69+498~K69+538 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 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 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 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 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 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事件四:在二次村糊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 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问题:1、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2、事件二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3、指出事件三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4、分析事件四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5、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0+200,全长480m。隧道左右洞相距36m,地质情况相同,其中K19+720~K19+775段和K20+165~K20+200段穿越强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较软,岩体破碎,为Ⅴ级围岩段;K19+775~K19+875和K20+035~K20+035段穿越中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破碎,为Ⅳ级围岩段;K19+875~K20+035段穿越微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为Ⅲ级围岩段。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混凝土二次衬砌),隧道设钢支撑和仰拱。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开工前,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Ⅳ级和V级围岩的连续长度及合计长度进行了统计,并由(A)负责对该隧道进行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B)、(C)、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等。事件二:施工单位采用钻爆法开挖,IV级围岩段,爆破设计周边眼为60个,爆破后,某开挖面残留有痕迹的炮眼数为45个。事件三:施工单位在IV级围岩段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时,采用了钢拱架型式的钢支撑。事件四:施工单位在进行仰拱及防水板施工作业时,采取了如下做法:①I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55±4m,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45±4m;②仰拱施工采用左右半幅分次浇筑方式;③防水板搭接宽度为80±10mm。 、结合事件一和背景,写出隧道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理由。 、事件一中A、B、C各代表什么? 、针对事件二和背景,计算周边炮眼痕迹保存率,并判断该值是否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的要求。 、事件三中,按材料的组成还可以采取哪种型式钢支撑? 、逐条判断事件四种的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

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680~ZK10+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683~YK1o+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图6所示。图6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A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层。[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B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体,完整性好。[BQ]=390~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C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体、破碎状,存在F1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段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表1,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锚杆”方案。【问题】1.根据背景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分别判断A、B、C段围岩级别。2.改正表1中的错误描述(按“XX(方案)的XX(比较项目)改为……”描述)。3.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简要说明理由。4.结合资料中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右线隧道施工中的潜在安全事故。5.当F1断裂破碎带产生瞬时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1.背景材料: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 + 680~ZK10 + 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 + 683~YK10 + 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图所示:A 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 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B 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 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C 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破碎状。存在F1 断裂破碎带。[BQ]= 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 + 730~YK9 + 790(B 段中前部分)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下表),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 + 790~YK9 + 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2.问题:(1)改正上表中的错误描述,按“××(方案)的××(比较项目)应为……”描述。(2)承包人拟对YK9 + 790~YK9 + 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及断面说明理由。(3)结合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4)该隧道施工中突然大量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隧道围岩为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其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为450~351,该围岩属于( )级。A.ⅠB.ⅡC.ⅢD.Ⅵ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正确的有( )。  A.Ⅰ:坚硬岩,岩体完整B.Ⅱ:坚硬岩,岩体较完整;C.Ⅲ:坚硬岩,岩体较破碎;D.Ⅳ:坚硬岩,岩体破碎E.Ⅴ:软塑状黏性土及潮湿、饱和粉细砂层、软土等

【背景资料】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 ZK9+680~ZK10+303,全长 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 YK9+683~YK10+305,全长 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 10m,净空高度为 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A 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B 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C 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破碎状。存在 F1 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 YK9+730~YK9+790段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下表),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工艺特点比较表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 YK9+790~YK9+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问题】1.根据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分别判断 A、B、C 段围岩级别。2.改正上表中的错误描述,[按“××(方案)的××(比较项目)应为······”描述]。3.承包人对拟对 YK9+790~YK9+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及断面说明理由。4.结合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施工中的质量安全事故。5.当 Fl 断裂破碎带产生瞬时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背景资料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680~ZK10+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683~YK10+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A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B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C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破碎状。存在F1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段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下表),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问题】1.根据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分别判断A、B、C段围岩级别。2.改正上表中的错误描述,[按“××(方案)的××(比较项目)应为??????”描述 ]。3.承包人对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说明理由。4.该隧道施工中F1断裂破碎带突然产生瞬时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 ZK9+680~ZK10+303,全长 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 YK9+683~YK10+305,全长 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 10m,净空高度为 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图 所示。图 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示意图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A 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 [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B 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 [BQ]=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C 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体、破碎状。存在 F1 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 段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如表 3 所示),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表 3 工艺特点比较表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 YK9+790~YK9+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问题1. 根据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分别判断 A、 B、 C 段围岩级别。2. 改正表 3 中的错误描述(按“XX(方案)的 XX(比较项目)应为……”描述)。3. 承包人拟对 YK9+790~YK9+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况简要说明理由。4. 结合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右线隧道施工中的潜在安全事故。

背景资料: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问题】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

背景资料: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 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问题】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隧道穿越下列地段时,容易发生坍方的有()。A、洞口浅埋段B、断层破碎带C、两种岩性接触带D、高地应力硬岩段E、有害气体地段

曼家寨采场岩体质量的定性特征是()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初步定位为Ⅳ(浅地表)A、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存在互层B、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不存在互层C、中等硬岩、岩体较破碎,存在互层D、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不存在互层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单选题曼家寨采场岩体质量的定性特征是()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初步定位为Ⅳ(浅地表)A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存在互层B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不存在互层C中等硬岩、岩体较破碎,存在互层D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不存在互层

单选题隧道围岩为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其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为450〜351,该围岩属于( )级。AⅠBⅡCⅢDVI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指出事件三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事件二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

多选题隧道穿越下列地段时,容易发生坍方的有()。A洞口浅埋段B断层破碎带C两种岩性接触带D高地应力硬岩段E有害气体地段

问答题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煌班岩脉穿插。围岩以Ⅳ-Ⅴ类为主。进口段为Ⅱ-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基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试述隧道钻爆方法有几种炮眼?各种爆破方法首先起爆的是什么炮眼?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为浅埋隧道,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28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中等风化岩石,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针对隧道的特点,加强了浅埋段和洞口段的开挖施工,并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了开挖方法,并做好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的工作。对于隧道浅埋段的施工,除背景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为浅埋隧道,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28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中等风化岩石,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针对隧道的特点,加强了浅埋段和洞口段的开挖施工,并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了开挖方法,并做好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的工作。 (1)根据背景材料,喷射混凝土要注意哪些问题? (2)根据背景材料,锚杆支护的施工要注意哪些事项?

问答题 1.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为浅埋隧道,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28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中等风化岩石,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针对隧道的特点,加强了浅埋段和洞口段的开挖施工,并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了开挖方法,并做好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的工作。 2.问题: (1)对于隧道浅埋段的施工,除背景材料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根据背景材料,喷射混凝土要注意哪些问题? (3)根据背景材料,锚杆支护的施工要注意哪些事项?

单选题某隧道洞口段地质为较软岩,岩体完整,围岩弹性纵波速度测试值为3.0~3.5km/s,该段围岩级别可判定为( )。A Ⅰ级B Ⅱ级C Ⅲ级D Ⅳ级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分析事件四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