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区间正线与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同时,宜利用邻近直线完成过渡。()A对B错

判断题
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区间正线与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同时,宜利用邻近直线完成过渡。()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工务段管辖正线长度,应根据()等条件确定。在工务段管辖范围内有枢纽或编组站时,应适当减少正线管辖长度。 A.单线或双线B.平原或山区C.正线或站线D.车站或区间

站内正线与到发线之间、正线和到发线与其他站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应为()。 A.6.5米B.6米C.5.3米D.5米

铁路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 km/h的区段,区间双线间距为( )mm,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他相邻线为( )mm。A.4300 6500B.4200 5000C.4000 5000D.5000 5500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000mm,站内正线、到发线与相邻线间距为()A:4500mmB:5000mmC:5500mmD:6000mm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000mm,站内正线到发线与相邻线间距为(  )mm。A.4500B.5000C.5500D.6000

区间隧道与车站的连接,当车站站台为侧式时,区间两正线线间距与车站两正线线间距往往不一致,需要修建喇叭口形隧道过渡。

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区间正线与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同时,宜利用邻近直线完成过渡。()

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正线分为区间正线和站内正线。站内正线兼作到发线。

站内正线与到发线之间、正线和到发线与其他站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应为()。A、6.5米B、6米C、5.3米D、5米

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区间正线、站内线路或道岔施工作业不设置移动减速信号防护。

正线与跨线旅客列车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最小不应小于()m。A、4.6B、4.8C、5.0D、5.3

复线区间正线的最小线间距为4米,站内为5米。()

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相邻线的最小线间距离为多少?

增加行车密度的主要途径在于提高货物列车运行速度、缩小列车间隔时间、缩短区间长度以及()A、增加区间正线间距B、增加站内正线间距C、增加区间正线数目D、增加站内正线数目

设计行车速度350km/h,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应小于()m。

道岔的定位规定,()正线道岔及站内正线上其他道岔(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除外)为正线开通的位置。A、单线车站B、双线车站C、区间内D、引向安全线、避难线

正线与跨线旅客列车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最小不应()。

站内正线与到发线之间、正线和到发线与其他站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应为()。A、4mB、5mC、5.3mD、6m

在站内,正线、到发线与相邻站线的线间距,按规定不得小于4000mm。

填空题正线与跨线旅客列车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最小不应()。

判断题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正线分为区间正线和站内正线。站内正线兼作到发线。A对B错

单选题正线与跨线旅客列车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最小不应小于()m。A4.6B4.8C5.0D5.3

判断题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区间正线、站内线路或道岔施工作业不设置移动减速信号防护。A对B错

判断题区间隧道与车站的连接,当车站站台为侧式时,区间两正线线间距与车站两正线线间距往往不一致,需要修建喇叭口形隧道过渡。A对B错

填空题设计行车速度350km/h,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应小于()m。

单选题增加行车密度的主要途径在于提高货物列车运行速度、缩小列车间隔时间、缩短区间长度以及()A增加区间正线间距B增加站内正线间距C增加区间正线数目D增加站内正线数目

判断题正线是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正线分为区间正线和站内正线。站内正线兼作到发线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