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已知车辆定距S和曲线半径R,则车辆中部偏移量为()。

填空题
已知车辆定距S和曲线半径R,则车辆中部偏移量为()。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车辆定距过小,会增加车辆的内偏移量,减少车体的有效宽度,并增加车辆挠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牵规》规定,在圆曲线上运行的机车、车辆,其单位曲线阻力试验公式为Wr=(),其中R为曲线半径。

圆曲线交点处转角为55°43′24″,圆曲线设计半径R=500m,则该圆曲线外距为()m。 A、65.56B、56.56C、-65.65D、-56.56

超限货物是指货物装车后,加上车辆在曲线上的偏移量,其高度和宽度任何部分超过()。 A、建筑限界B、机车车辆限界C、车辆的高度和宽度D、车辆宽度

在圆曲线的曲线要素中,()是已知数据。A、半径R和偏角aB、半径R和弦长TC、半径R和外矢距ED、半径R和切曲差q

在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中,已知转向角a=24°36’48”,半径R=500.00m.缓和曲线长80.00m内移距p=0.533m切垂距m=39.991m.则切线长T为()。A、149.186mB、159,186mC、109.078mD、294.792m

由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的复合曲线,已知缓和曲线长为I、圆曲线半径为R、转向角为A、内移距为P=I2/24R、切垂距为M=I/2-I3/240R2,那么该条曲线的外失距是()A、E=(R+P)/cos(A/2)-3RB、E=(R+P)/cos(A/2)-2RC、E=(R+P)/cos(A/2)-RD、E=(R+P)/cos(A/2)

车辆定距过小,会增加车辆的内偏移量,减少车体的有效宽度,并增加车辆挠度。

车辆定距基本上决定于车体或底架的长度,与车辆在曲线上的偏倚量和车体结构强度有密切关系。

当车长一定,车辆在过曲线时,其外倚量随车辆定距增大而增大。

当车长一定,车辆在通过曲线时,其外偏倚量随车辆定距增大而增大。

车辆曲线偏移量与()有关。A、车辆高度B、车辆宽度C、车辆全长D、车钩高度

车辆在曲线上的静偏移量与曲线半径和车体长度有关,曲线半径越小或车体长度越长,则偏移量越大。

已知车辆定距S和曲线半径R,则车辆中部偏移量为()。

车辆在曲线上的静偏移量与曲线半径和()有关。A、车辆高度B、车体长度C、车辆宽度D、车轮直径

当车辆通过曲线时车钩两侧游间与()有关。A、车钩高度B、车辆宽度C、车体及车钩长度D、车辆定距

由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的复合曲线,已知缓和曲线长为I、圆曲线半径为R、转向角为A、内移距为P=I2/24R、切垂距为M=I/2-I3/240R2,那么该条曲线的切线长是()A、T=(R+P)×tg(A/2)B、T=(R+P)×tg(A/2)+MC、T=(R+P)×tg(A/2)+2MD、T=(R+P)×tg(A/2)+3M

由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的复合曲线,已知缓和曲线长为I、圆曲线半径为R、转向角为A、内移距为P=I2/24R、切垂距为M=I/2-I3/240R2,那么该条曲线的总长是()A、L=πRA/180+IB、L=πRA/180+2IC、L=πRA/180+3ID、L=πRA/180+4I

什么是车辆的车辆定距?车辆定距过大过小有什么危害?

某转坡点处坡度角ω为8%,竖曲线半径R为3000m,则竖曲线的外距E为()。

单选题车辆在曲线上的静偏移量与曲线半径和()有关。A车辆高度B车体长度C车辆宽度D车轮直径

单选题车辆曲线偏移量与()有关。A车辆高度B车辆宽度C车辆全长D车钩高度

单选题超限货物是指货物装车后,加上车辆在曲线上的偏移量,其高度和宽度任何部超过()。A建筑限界B机车车辆限界C车辆的高度和宽度D车辆宽度

判断题车辆在曲线上的静偏移量与曲线半径和车体长度有关,曲线半径越小或车体长度越长,则偏移量越大。A对B错

单选题当车辆通过曲线时车钩两侧游间与()有关。A车钩高度B车辆宽度C车体及车钩长度D车辆定距

单选题S形曲线的两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如果R1为大圆曲线半径,R2为小圆曲线半径,则R1/R2宜为以下哪个选项?(  )A1.5B2.0C2.5D3.0

单选题在圆曲线的曲线要素中,()是已知数据。A半径R和偏角aB半径R和弦长TC半径R和外矢距ED半径R和切曲差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