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2022年中考物理试卷(含真题解析)
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A.露
B.霜
C.雾
D.冰
B[解析]凝华是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露和雾都是水从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冰是从液态变为固态.霜是水汽(也就是气态的水)在温度很低时直接变为固态的一种凝华现象.本题选B.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2)教学设计如下:[设计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第1小组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动画展示: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第二部分: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得出结论:(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物理过程,教师应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含义,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图象法是一种非常简洁、有效地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为今后使用图象法学习物理打好基础。
第三部分: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归纳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咸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0C~400C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部分从设计上启发学生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学习.并紧密的联系前沿科技,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课堂小结基本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基本技能:
(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
(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基本方法:
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茶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2)教学设计如下:[设计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第1小组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动画展示: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 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 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 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第二部分: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得出结论:(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物理过程,教师应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含义,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图象法是一种非常简洁、有效地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为今后使用图象法学习物理打好基础。
第三部分: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归纳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咸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0C~400C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部分从设计上启发学生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学习.并紧密的联系前沿科技,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课堂小结基本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基本技能:
(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
(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基本方法:
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茶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甘甘肃肃省武威省武威市市 2022 年中考物理年中考物理试试卷卷一、一、单选题单选题1物态变化让物质世界多姿多彩。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入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是熔化现象B冰箱冷冻室内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D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答案】D【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冰是固态的,冰变成水后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B 正确,不符合题意;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冬天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后会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白气”,它是液化现象,D 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霜是凝华形成的;“白气”是液化形成的。2.如图所示,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苏翊鸣成为中国首位单板滑雪冬奥冠军。下列关于他运动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他跳起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平衡力的作用B他能在空中持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C他脚下的单板表面光滑是为了减小与雪地的摩擦力D他从倾斜的雪坡上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平衡力的辨别【解析】【解答】A他跳起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这两个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A 不符合题意;B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B 不符合题意;C他脚下的单板表面光滑,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的,C 符合题意;D他从倾斜的雪坡上下滑过程中,重力是竖直方向的,地面对其支持力是垂直于斜面向上的,他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不是平衡力,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能说受到;接触面变光滑,可以减小摩擦力;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不是平衡力。3如图所示,一种环保型手电筒,筒内有一个能滑动的圆柱形永磁铁,外圈套着一个线圈。只要将手电简沿图中箭头方向来回摇动,手电筒的小灯就能发光。下列与此手电筒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电动机B电热水壶C发电机D扬声器【答案】C【知识点】电磁感应【解析】【解答】手摇电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磁铁在线圈中来回运动,使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使小灯泡发光。A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转动制成的,A 不符合题意;B电热水壶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B 不符合题意;C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C 符合题意;D扬声器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此即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产生的电流方向与导体棒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4.下列对四幅图片及情景解释正确的是()A甲图中,用力才能把饮料吸入口中,说明吸力改变了大气压强B乙图中,飞镖箭头做得很尖,是为了增大压强C丙图中,拿自制气压计下楼,细管内水柱上升D丁图中,若向 B 管中吹气,A 管中液面会下降【答案】B【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解答】A甲图中,用力才能把饮料吸入口中,减小吸管内的压强,吸管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大气压将饮料压入,A 不符合题意;B乙图中,飞镖箭头做得很尖,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B 符合题意;C丙图中,拿自制气压计下楼,外界大气压变大,而瓶内的气压不变,故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水柱下降,C 不符合题意;D丁图中,若向 B 管中吹气,A 管上端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水压入 A 管中,A 管中的液面会上升,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5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是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电力保障项目之一、该电站可以利用风能和光能资源充足时发电获得的部分电能,将水抽到高处转化为水的机械能储存起来,需要时再利用水的势能发电,从而弥补了风能、光能不稳定且转化的电能难储存的不足,实现风、光与水电的互补,堪称电力系统的巨型“充电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风能和光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该电站抽水蓄能时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时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电站抽水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机械能D风能、光能、机械能、电能可以相互转化,说明能量的转化是没有方向性的【答案】B【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能源及其分类;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解析】【解答】A风能和光能是可再生能源,能够从自然界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 不符合题意;B该电站抽水蓄能时,消耗电能,增大的水的机械能,故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时,机械能减小,电能增加,故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 符合题意;C该电站抽水时消耗的电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水的机械能,会有一部分的电能转化为内能或其它形式的能,C 不符合题意;D风能、光能、机械能、电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是能量的转化有方向性的,比如汽车行驶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个内能不会自发的转化为原来的机械能,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风能和光能是可再生能源;提高水的高度,可以增大重力势能,水流下落时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6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和号”核心舱升入太空后与地面通过电磁波联系B“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后质量会变大C“国和一号”核能发电技术是利用核聚变而获得巨大的能量D时速 600 公里“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吸的原理工作【答案】A【知识点】核能;磁现象;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解析】【解答】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天和号”核心舱升入太空后,与地面通过电磁波联系,A 符合题意;B“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密封封装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带回地球后样品的质量不变,B 不符合题意;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不是利用核聚变,C 不符合题意;D“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航天员利用电磁波喝地球联系;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和位置无关;磁极间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二、填空二、填空题题7同学们每天早晨起来洗漱时要通过平面镜观察自己的面容,我们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当我们走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虚像;不变【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走近平面镜,像大小不变。【分析】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8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答案】凸透镜;会聚【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解答】小水珠边缘薄,中间厚,所以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故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分析】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9如图所示为 2022 年 1 月 26 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答案】振动;音调【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葫芦丝”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按不同的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分析】发声体在振动;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102022 年 3 月 28 日在亚洲杯女足决赛中,中国姑娘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顽强拼搏,最终实现了史诗般的逆转,赢得冠军。如图所示是中国队员“头球攻门”的情景,当运动员用头顶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滚动的足球会在草坪上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力的作用(选填“受到”或“不受”)。【答案】运动状态;受到【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平衡力的辨别【解析】【解答】当运动员用头顶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即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足球在草坪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足球受到了草坪阻力的作用。【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12021 年 10 月 10 日,“海斗一号”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再次刷新我国无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如图所示。若海水密度为 1.05103kg/m3,g=10N/kg,“海斗一号”在 10800 米处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a。假设海水密度不随深度变化,潜水器在上浮且未浮出水面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134108;不变【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解答】“海斗一号”在 10800 米处受到海水的压强为=海水=1.05103/310/10800=1.134108海水密度不随深度变化,潜水器在上浮且未浮出水面过程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浮=液排可知,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分析】根据液体密度和深度,可以计算液体压强大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和深度无关。12如图所示,现在很多地方设有轮椅专用通道,为残疾人通行提供方便。它实际上就是简单机械中的 (选填“杠杆”、“滑轮”或“斜面”);属于 (选填“省力”、“费力”或“省功”)机械。【答案】斜面;省力【知识点】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解析】【解答】轮椅专用通道是一条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平面,这样的倾斜平面利用的就是斜面,可以省力。根据功的原理可知,使用斜面时要费距离,但同时省了力,故斜面属于省力机械。【分析】和水平面有一定夹角的是斜面;利用斜面一定省力。13频频发生高空抛物坠物致人伤亡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原因是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越 (选填“大”或“小”),当高处的物体坠落时,因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从而带来安全隐患。【答案】大;动【知识点】势能大小的比较;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解答】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及高度有关,质量不变时,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当高处的物体坠落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所以这个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分析】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物体下落时,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14小勇放学后,背着重 40N 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 200m,用时 3min,又用 1min 爬上了大约 9m 高的四楼回到了家,小勇的重力为 600N。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为 J,他所做总功的功率是 W。【答案】360;24【知识点】功率的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解析】【解答】小勇回家过程中对书包的作用力沿竖直方向,所以他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行走时,他对书包不做功,只在爬楼过程对书包做了功。所做的功 =40 9=360上楼时,小勇不仅要克服书包的重力做功,还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人=人=6009=5400做的总功 总=+人=360+5400=5760整个过程所用时间 总=1+2=3min+1min=4min=240所做总功的功率 =总 =5760=24总240【分析】求解外力做功,利用外力大小乘以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可,即 W=Fs;利用外力做的功除以做功需要的时间即为功率。15如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冰﹣凝固吸热
- B、雾生成﹣液化放热
- C、露产生﹣汽化吸热
- D、霜形成﹣升华放热
正确答案:B
将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里冷冻,第二天取出,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液化和汽化
- B、凝固和熔化
- C、凝固和汽化
- D、凝华和熔化
正确答案:B
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变少或消失,这种现象叫()。
- A、升华
- B、凝华
- C、蒸发
- D、扩散
正确答案: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升华
凝华
气化
熔化
相关考题:
- 试述北京天坛规划布局特点和建筑艺术及文化内涵。
- ()全面领导隶属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领导村级治理,建设和谐美丽乡村。A、村党支部B、村党支部书记C、村级党组织D、村民委员会
- 位于四川阿坝州的()景区,以巨大地表钙华坡谷滩流和华泉台埂“彩池”为景观特色,享有“()”美誉。
- 单选题唐代中叶以前,人们讲地理、论食货必首推关中地区的情况;明末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在篇幅上华北、江南地区居多,浙江、广东、四川、湖广次之。这种变化集中反映了()A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B关中地区经济的衰落C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D进步思潮影响力扩大
- 肃州区主要的旅游景点有哪些?请例举出十个以上?
-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17次全体会议,76个与会国正式通过()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迄今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已达到()个,是全球影响极其深远的国际公约之一。
- 2015年夏最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是()。
- 单选题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 多选题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使一切工作顺应()、符合()、体现(),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A时代潮流B发展规律C人民愿望
- 拙政园的园林类型属于()。
- 高考数学选择填空题解题技巧——十种武器_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单元测试1(附答案)_
- 五年级上英语单元试题-Unit5 There is a big bed 人教pep(无答案)_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测试1(附答案)_
- 新人教PEP六年级上英语Unit5《 what does he do》课时训练(含答案) (1)_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网资源)_
- 六年级上英语期末专项复习试题-情景对话(含答案)_
- 通用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专题:四则混合运算 含答案_
- 海南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_
- 2019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解析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