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白杨礼赞》导学案及答案(共2课时定稿;公开课)

散文的历史悠久,写作的地域广阔,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对散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限定和理解不完全相同。短小精悍的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散文指的是()

A.古代散文

B.西方散文

C.现代散文

D.当代散文

E.抒情散文


答:D

解析

1、我国古代的散文指的是散行单句的文章。


2、西方散文指的是不分诗行不押韵的文章。


3、我国现代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


4、当代散文是指范围缩得更小的一种文学体裁,指的是短小精悍的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散文(狭义的散文)



下列散文作品中,不属于记叙性散文的是()

A、鲁迅《藤野先生》

B、杨朔《白杨礼赞》

C、冰心《往事》

D、鲁迅《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参考答案:B


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在狭义散文的分类中属于()。

A、记人散文

B、叙事散文

C、抒情散文

D、议论散文


参考答案:C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赞美)
(三)深入研读
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
(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
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
(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四)巩固提高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仅仅是写白杨树吗?运用了什么手法?
(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精神。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五)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图片,回顾本课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课下阅读茅盾的其他著作,或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请你简单的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茅盾?


答案:
解析:
1.象征,是要把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象征手法的作用主要有: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象征手法的运用,茅盾用白杨树象征了那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2.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蚀》三部曲:《幻灭》《追求》《动摇》;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教师准备选择一篇语言“如话家常”“平淡自然”的散文,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朱自清《春》
B.茅盾《白杨礼赞》
C.汪曾祺《昆明的雨》
D.鲁迅《藤野先生》

答案:C
解析:
本题选项为四篇名家名篇作品,切入点为“如话家常”“平淡自然”。

A项:《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春》语言清新自然,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写作的一篇散文。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语言如话家常,清新质朴,平淡自然,有平淡的清新。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与题干不符,排除。


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 2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3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画线词语的意思。大毡子( ) 主宰( ) 倦怠( ) 婆娑( )潜滋暗长( ) 旁逸斜出( ) 无边无垠( )恹恹( )欲睡 坦荡如砥( ) 秀颀( ) 虬( )枝纵横决荡 妙手偶得2二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语句。 (2)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或段落,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3)文中除了描写白杨树外还写了哪些事物?分别列举如下: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内容。(二)赏析白杨树的美1朗读文中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的语句,初步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之情。2读文中描写白杨树的语段,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从外形与精神品质两个方面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3探究:作者所见西北高原具有什么特点?面对这样的高原作者产生怎样的感受?写作者对高原的“所见”“所感”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1下列各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的是 ( )A无边无垠yn 和h风 错综 锤练B坦荡如砥 倦怠di 潜qin滋暗长 恹恹ynC旁逸斜出 晕yn圈 不折不挠 婆娑shuD纵横决荡 虬qi枝 挺拔 秀颀q2填空:白杨礼赞选自 ,体裁是 ,作者是 ,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 ,字 ,浙江桐乡人。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_,短篇小说的代表有_和_本文以 为线索。3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4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映、扑、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2)和风吹送,_(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3)这时你_(冒、翻、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5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D他心胸坦荡如砥,一心只为老百姓办事,深得群众的拥护与爱戴。6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仿照第5小节,参考第3小节和第7小节在以下提供的意象中任选一种,写出它的内外兼备的美。【备选意象】梧桐、苍松、银杏树、枫树、梅树、喇叭花、向日葵、莲 (二)课内阅读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1按照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所见、所感,将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在文中用“”标出来。2文中能概括作者所见的是第 句。3作者由所见而产生的所感有两点,这两点是:“ ”、“ ”和“ ”、“ ”(用文中词语填空)。4本段第句具体描述了黄土高原 的特点。第句具体描述了黄土高原 的特点。5作者所感的两点中,哪一点是主要的?哪一点是次要的?从文中找出准确表现其主、次的动词。 6本段写黄土高原与全文礼赞白杨树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1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 2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作用,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3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二、自主预学1复习本文的生字词,准备听写2背诵课文第7段。3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2)白杨树与北方的抗日军民有什么相似之处? 4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内容。(二)探究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阅读课文第79段,思考讨论:1作者借赞美白杨树意在赞美什么?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为什么不直接加以赞美?(联系时代背景加以思考) 2将第7段几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文末提到的“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写楠木作用是什么?


《航船中的文明》是一篇()。

  • A、写景散文
  • B、抒情散文
  • C、哲理散文
  • D、记叙散文

正确答案:D


《航船中的文明》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 A、写景散文
  • B、抒情散文
  • C、哲理散文
  • D、记叙散文

正确答案:D


茅盾反映自己在延安生活感受的散文是()。

  • A、《叩门》
  • B、《白杨礼赞》
  • C、《雷雨前》
  • D、《乡村杂景》

正确答案:B


借景抒情,运用象征手法赞美了北方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茅盾散文名篇是()

  • A、《风景谈》
  • B、《白杨礼赞》
  • C、《雷雨前》
  • D、《虹》

正确答案:B


借景抒情,运用象征手法赞美了北方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茅盾散文名篇是《()》。


正确答案:白杨礼赞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借景抒情,运用象征手法赞美了北方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茅盾散文名篇是()A《风景谈》B《白杨礼赞》C《雷雨前》D《虹》正确答案: A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航船中的文明》是一篇()。A写景散文B抒情散文C哲理散文D记叙散文正确答案: C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散文《白杨礼赞》的作者是()。正确答案:茅盾

考题 借景抒情,运用象征手法赞美了北方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茅盾散文名篇是()A、《风景谈》B、《白杨礼赞》C、《雷雨前》D、《虹》正确答案:B

考题 单选题茅盾反映自己在延安生活感受的散文是()。A《叩门》B《白杨礼赞》C《雷雨前》D《乡村杂景》正确答案: C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教师准备选择一篇语言“如话家常”“平淡自然”的散文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朱自清《春》B茅盾《白杨礼赞》C汪曾祺《昆明的雨》D鲁迅《藤野先生》正确答案: A解析:

考题 单选题借景抒情,运用象征手法赞美了北方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茅盾散文名篇是()A《风景谈》B《白杨礼赞》C《雷雨前》D《虹》正确答案: D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借景抒情,运用象征手法赞美了北方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茅盾散文名篇是()A、《风景谈》B、《白杨礼赞》C、《雷雨前》D、《虹》正确答案:B

考题 借景抒情,运用象征手法赞美了北方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茅盾散文名篇是()A、《风景谈》B、《白杨礼赞》C、《雷雨前》D、《虹》正确答案:B

考题 填空题借景抒情,运用象征手法赞美了北方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茅盾散文名篇是《()》。正确答案: 白杨礼赞解析: 暂无解析
最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