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根据所灭菌方法的效果确定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监控标准,并定期监控”,生产过程中是否需要监控,还是做工艺验证即可?(FL1-58)

“应当根据所灭菌方法的效果确定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监控标准,并定期监控”,生产过程中是否需要监控,还是做工艺验证即可?(FL1-58)


相关考题:

根据消毒因子的浓度、强度、作用时间和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消毒灭菌方法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灭菌法、高水平消毒法、( )、( )。

有关湿热灭菌法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热压灭菌、流通蒸汽灭菌、低温间歇灭菌和煮沸灭菌等B、灭菌效果可靠,灭菌效果与注射剂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程度无关C、湿热灭菌最好使用过热蒸汽D、不仅适用于溶液型注射剂灭菌,也适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灭菌E、注射剂灭菌时温度愈高且时间愈长,对注射剂质量和生产愈有利

关于灭菌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芽胞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因此灭菌效果常以杀死芽胞为标准B、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物料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C、灭菌法的选择既要保证杀死与除去微生物又要兼顾药品的稳定性D、灭菌制剂均可以采用热压灭菌方法进行灭菌E、热压灭菌法是应用最广泛一种方法

根据微生物的什么不同,则灭菌的方法不同,灭菌的效果也不同( )。A.种类B.形状C.大小D.厚度E.颜色

以下有关灭菌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B.灭菌方法的可靠性可用F0值验证C.灭菌效果以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为准D.微生物的种类不同,使用的灭菌方法也不同E.灭菌方法可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A.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B.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C.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D.根据科室要求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下列关于物理灭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热灭菌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低B.热压灭菌能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芽胞C.热压灭菌法采用高压饱和蒸汽杀灭微生物D.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过滤灭菌、射线灭菌和熏蒸等方法E.热压灭菌法灭菌效果可靠,与注射剂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程度无关

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对于除菌过滤前非最终灭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一般为()。A、≤10CFU/100mlB、≤100CFU/100mlC、0CFU/100mlD、≤50CFU/100ml

对于选择残存概率法最终灭菌的产品,如果灭菌前每批检测微生物限度,而微生物限度检测时间为72小时,而实际连续生产的生产周期远远短于72小时,其检测结果仅是对灭菌后产品无菌保证水平的参考吗?

无菌药品应如何监控中间产品的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污染情况?非最终灭菌?最终灭菌?通常微生物检测需要4-5天,而中间产品须当天完成才能决定是否可以进入下道工序。

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测定方法?

以下有关灭菌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B、灭菌方法的可靠性可用F值验证C、灭菌效果以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为准D、微生物的种类不同,使用的灭菌方法也不同E、灭菌方法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一次性使用产品应当注明“()”字样或者符号,已灭菌产品应当注明灭菌方式以及灭菌包装损坏后的处理方法,使用前需要消毒或者灭菌的应当说明消毒或者灭菌的方法。

灭菌保证水平是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应当根据所用灭菌方法的效果确定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的(),并定期()。

请问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和耐热性(D值)的测试方法?

下列关于物理灭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过滤灭菌、射线灭菌和熏蒸等方法B、湿热灭菌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低C、热压灭菌法采用高压饱和蒸汽杀灭微生物D、热压灭菌灭菌效果可靠,与注射剂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程度无关E、热压灭菌能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芽孢

微生物灭菌技术措施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方法是()。

能杀物体中的所有活的微生物作用称灭菌,凡能达到灭菌效果的方法称灭菌法,用于灭菌功能设备称为灭菌器。

单选题D值是指()A灭菌时间减少为原来的1/10所需要的温度数B在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所需的时间C在一定温度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D一定灭菌温度下,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E以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所有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问答题“应当根据所灭菌方法的效果确定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监控标准,并定期监控”,生产过程中是否需要监控,还是做工艺验证即可?(FL1-58)

多选题下面内容哪些符合热力灭菌(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的要求?()A在验证和生产过程中,用于监测或记录的温度探头与用于控制的温度探头应当分别设置,设置的位置应当通过验证确定。每次灭菌均应记录灭菌过程的时间-温度曲线B可使用化学或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工艺,且可以替代物理测试C应当监测每种装载方式所需升温时间,且从所有被灭菌产品或物品达到设定的灭菌温度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D应当有措施防止已灭菌产品或物品在冷却过程中被污染。除非能证明生产过程中可剔除任何渗漏的产品或物品,任何与产品或物品相接触的冷却用介质(液体或气体)应当经过灭菌或除菌处理

单选题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对于除菌过滤前非最终灭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一般为()。A≤10CFU/100mlB≤100CFU/100mlC0CFU/100mlD≤50CFU/100ml

单选题以下有关灭菌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B灭菌方法的可靠性可用F值验证C灭菌效果以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为准D微生物的种类不同,使用的灭菌方法也不同E灭菌方法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填空题应当根据所用灭菌方法的效果确定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的(),并定期()。

单选题下列关于物理灭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过滤灭菌、射线灭菌和熏蒸等方法B湿热灭菌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低C热压灭菌法采用高压饱和蒸汽杀灭微生物D热压灭菌灭菌效果可靠,与注射剂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程度无关E热压灭菌能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芽孢

单选题D值是指()A灭菌时间减少为原来的1/10所需要的温度数B在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所需的时间C在一定温度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D一定灭菌温度下,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E以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所有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一微生物在不同灭菌条件下,D值亦不相同。因此D值随微生物的种类、环境和灭菌温度变化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