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的要求。A、机械强度B、耐腐蚀C、热稳定性D、通流能力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的要求。

  • A、机械强度
  • B、耐腐蚀
  • C、热稳定性
  • D、通流能力

相关考题: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了()。A.建筑物的固定防雷设施B.建筑物内的防雷系统C.引雷装置D.接地装置

下列接地线的施工,错误的是()。A.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必须采用焊接或卡接器连接,防雷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必须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B.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C.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并应设置专用支架固定,引下线焊接处应刷油漆防腐且无遗漏D.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不得就近与防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力学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引下线截面( )应予以更换。A.出现锈蚀B.锈蚀10%以上者C.锈蚀20%以上者D.锈蚀30%以上者

(2019年)防雷装置包括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装置由避雷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下列安全技术要求中,正确的是( )。A.金属屋面不能作为外部防雷装置的接闪器B.独立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C.独立避雷针可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D.避雷器应装设在被保护设施的引入端

防雷装置引下线的间距如果设计不明确时,可按规范要求确定()。A、第一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0mB、第一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2mC、第二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D、第二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0mE、第三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5m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性的要求。A对B错

常用防雷装置主要包括()及避雷器,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防雷装置包括()、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防雷装置外部防雷措施包括()。A、接闪装置B、引下线C、屏蔽D、接地装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应包括接闪器、()和防雷接地装置。A、引下线B、避雷针C、避雷网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足够的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接地或接零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接地引下线的保护管无破损、丢失,固定牢靠;B、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C、接地引下线齐全,无断股、损伤。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足够的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如用钢绞线,其截面不利小于35mm2。

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一线的冲击电阻不应大于(),当其与其它防雷装置不共用接地装置,且不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当其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等式的要求。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性的要求。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或避雷器、引下线和()。A、蓄电池B、避雷针C、接地装置D、引雷器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截面锈蚀()以上应更换。A、20%B、30%C、40%D、50%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满足()要求 。A、机械强度B、耐腐蚀C、热稳定性D、尺寸要求

在防雷装置中,具有防雷作用的是()。A、避雷针B、引下线C、接地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了()。A、建筑物的固定防雷设施B、建筑物内的防雷系统C、引雷装置D、接地装置

2012年《建筑电气》第1期P12页中披露采访林维勇对GB50057-2010第4.3.3(4.4.3)条设置专设防雷引下线的要求是当不满足第5.3.8条要求时才须设置防雷专设引下线。那么,当设计图中仅采用部分钢柱或混凝土柱中钢筋作防雷引下线,且又未设防雷引下线或专设防雷引下线间距大于18(25)米时,是否应判定违反强制性条文第4.3.3(4.4.3)条规定?

问答题2012年《建筑电气》第1期P12页中披露采访林维勇对GB50057-2010第4.3.3(4.4.3)条设置专设防雷引下线的要求是当不满足第5.3.8条要求时才须设置防雷专设引下线。那么,当设计图中仅采用部分钢柱或混凝土柱中钢筋作防雷引下线,且又未设防雷引下线或专设防雷引下线间距大于18(25)米时,是否应判定违反强制性条文第4.3.3(4.4.3)条规定?

判断题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性的要求。A对B错

多选题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满足()要求 。A机械强度B耐腐蚀C热稳定性D尺寸要求

单选题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或避雷器、引下线和()。A蓄电池B避雷针C接地装置D引雷器

单选题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应包括接闪器、()和防雷接地装置。A引下线B避雷针C避雷网

填空题根据《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的要求,引下线检查首次检测应检查引下线()记录。检查明敷引下线平直,无急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