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位置复测的要求,转角杆塔的角度误差不大于(),实测角度与线路设计角度不相符时,应查明原因A、 1'30"B、 1'40"C、 1'50"D、 1'20"

线路位置复测的要求,转角杆塔的角度误差不大于(),实测角度与线路设计角度不相符时,应查明原因

  • A、 1'30"
  • B、 1'40"
  • C、 1'50"
  • D、 1'20"

相关考题:

线路位置复测的要求,转角杆塔的角度误差不大于(),实测角度与线路设计角度不相符时,应查明原因。 A.1'30"B.1'40"C.1'50"D.1'20"

当线路采用转角耐张杆时,线路的转角度数在()之间。 A.15°~30°B.30°~60°C.60°~70°D.70°~90°

线路的平断面图表示线路中心线的路径,主要反应线路走向,杆塔位置形式,转角度数,档距及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物等情况。()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线路复测时,转角杆塔的允许误差不大于1度30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直线杆塔可允许带小的转角,但在间隙校验时,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角应计入导线角度合力,且其转角度数不宜大于()。A.3°; B.5°; C.7.5°; D.1O°。

对于转角杆塔,当为宽横担时,仍按原杆塔中心分坑,将改变原设计角度,应将转角杆塔中心沿()方向位移一段距离,才是分坑的实际中心。A顺线路B内角平分线C外角平分线D横线路

杆塔桩位丢失时,可按设计图纸数据进行补测,这时必须复查前后档距,高差转角度数及危险点等是否符合,用经玮仪视距法复核档距,其误差为不大于设计档距的();A、 1%B、 2%C、 3%D、 4%

当线路采用转角耐张杆时,线路的转角度数在()之间。A、15°~30°B、30°~60°C、60°~70°

实测转角塔转角与设计值的允许误差为()。A、1′;B、1′30″;C、2″;D、30″。

“线路转角”即为()。A、转角杆塔两侧线路的夹角B、转角杆塔两侧导线张力的角度合力C、线路转向内角的补角D、原线路方向的延长线与线路方向的夹角

梯度回波T1加权序列采用的翻转角度应是()A、30º~40ºB、80º~90ºC、5º~10ºD、15º~20ºE、越大越好

电力线路中,6~10KV线路在转角角度()时,必须采用转角杆。A、大于30°B、小于30°C、大于15°D、小于15°

220kV线路杆塔避雷线为双根时,其保护角度为()。A、30°B、40°C、50°D、不宜大于20°

电力线路中,6~10KV线路在转角角度()时,必须采用转角杆。A、大于30°B、小于30°C、大于15°

线路的平断面图表示线路中心线的路径,主要反应线路走向,杆塔位置形式,转角度数,档距及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物等情况。

转角杆塔桩复测,是复查()是否与原设计相符合。A、代表档距B、水平档距C、转角的角度值D、档距

指坐标旋转角度时,不足1°的角度时应换算成小数点表示(FANUC系统)。

60钴治疗机回转角度指示误差应小于()A、±0.5°B、±1.5°C、±1°D、±2°E、±2.5°

基础分坑前杆塔中心桩位置在复测中出现下列哪些情况应予以纠正()。A、顺线路方向偏差大于50mmB、顺线路方向偏差大于设计档距的3%C、转角杆的角度偏差超过1’30”D、标高与设计值相比偏差超过0.5m

在线路角度改变很小的情况下,直线杆塔也可以做转角塔使用。

转角杆转角度数复测时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值的1′30″。

线路复测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以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50mm、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设计档的1%、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

直线转角杆在线路转角角度小于()度时才能采用。A、10B、15C、20D、30

直线转角杆在线路转角角度在小于()时才能采用。A、10°B、15°C、20°D、30°

依据《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直线杆塔如需要带转角,在不增加塔头尺寸时不宜大于()°。应积极采用悬垂转角塔,转角度数不宜大于()°。A、3B、4C、6D、8E、10

经纬仪测回法复测的转角值与原值误差不大于()。A、30″B、1′C、1′30″D、2′

单选题梯度回波T1加权序列采用的翻转角度是(  )。A50°~80°B30°~40°C10°~30°D15°~20°E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