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用活动车钩托梁的冲击座,侧框上、下内侧距离大于()时修理。A、5mmB、8mmC、10mmD、20mm

装用活动车钩托梁的冲击座,侧框上、下内侧距离大于()时修理。

  • A、5mm
  • B、8mm
  • C、10mm
  • D、20mm

相关考题:

13号、13A、13B型车钩装用MT-3缓冲器、凹槽型冲击座时,车钩钩肩与冲击座间距须大于();装用2号缓冲器时,间距须大于60mm。 A.(95+10-5)mmB.(91+10-5)mmC.(76+10-5)mmD.76mm

冲击座修理时与冲击座一体的车钩弹性支撑装置座裂纹长度不大于50mm时(),大于时更换。 A.加修B.更换C.焊修D.检修

车钩钩肩与冲击座间距须符合:装用ST型缓冲器时,间距须为()mm,不符时可换装凹槽型冲击座,车钩钩肩与冲击座间距须大于76mm。 A.95+10-5mm;B.76+10-5C.91+10-5mmD.93+10-5mm

临修时调整车钩高度可在冲击座与车钩托梁接触面两侧各安装1块60mm×60mm,厚度不大于(),中间有φ24mm孔的钢垫板,或在钩尾框托板与牵引梁下翼板间两侧各安装1块厚度不大于12mm的钢垫板。 A.8mmB.10mmC.12mmD.15mm

同一车辆两端车钩中心至轨面的高度差应不大于() A、5mmB、8mmC、10mmD、12mm

S700K道岔各类杆件与基本轨垂直偏移量不大于() A、5mmB、8mmC、10mmD、20mm

垂体微腺瘤是指病灶的直径应小于()A、5mmB、8mmC、10mmD、15mmE、20mm

转8AG侧架两立柱内侧距离在505~509mm时铆装厚度为()的磨耗板。A、5mmB、8mmC、10mmD、12mm

冲击座段修时装用活动车钩托梁的冲击座,插托梁的方孔下角裂纹时,焊修后(),侧框上、下内侧距离大于8mm时修理。

制动梁两闸瓦托中心至支柱中心距离差大于()时修理。A、5mmB、10mmC、15mmD、20mm

弓形制动梁两闸瓦托对角扭曲大于()时修理。A、5mmB、10mmC、15mmD、20mm

装用盘形制动车辆作A2级修程时,其闸片厚度应不小于()。A、5mmB、8mmC、10mmD、15mm

不分解的制动梁两闸瓦托中心至支柱中心距离差(L差)不大于()。A、5mmB、10mmC、15mmD、20mm

同一车辆两端车钩中心至轨面的高度差不大于()。A、5mmB、8mmC、10mmD、12mm

组对前炉管应矫直,全长最大弯曲度不大于1/1000,整根炉管长不超过6米时,其全长弯曲量不应大于()。A、5mmB、8mmC、10mmD、20mm

13号、13A型、16号、17号车钩上翘量和13号、13A型车钩下垂量均不大于()A、5mmB、8mmC、10mmD、12mm

冲击座变形大于()时段修须调修。A、5mmB、l0mmC、15mmD、20mm

13号、13A、13B型车钩装用MT-3缓冲器、凹槽型冲击座时,车钩钩肩与冲击座间距须大于();装用2号缓冲器时,间距须大于60mm。A、(95+10-5)mmB、(91+10-5)mmC、(76+10-5)mmD、76mm

鼻咽顶部软组织厚度正常不超过()。A、5mmB、8mmC、10mmD、15mmE、20mm

正常环状软骨到椎体前缘的距离不超过()。A、5mmB、8mmC、10mmD、15mmE、20mm

正常成人右下肺动脉主干直径一般为()A、≤5mmB、≤8mmC、≤10mmD、≤15mmE、≤20mm

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动作杆在以两基本轨工作面为基准时,其两端高差不应()A、大于5mmB、大于8mmC、大于10mmD、大于20mm

13号车钩的下垂量应不超过()。A、5mmB、8mmC、10mmD、12mm

6G型车钩的下垂量应不超过()。A、5mmB、8mmC、10mmD、12mm

冲击座修理时与冲击座一体的车钩弹性支撑装置座裂纹长度不大于50mm时(),大于时更换。A、加修B、更换C、焊修D、检修

棚车车门与门框搭接量小于()时修理。A、5mmB、8mmC、10mmD、15mm

单选题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动作杆在以两基本轨工作面为基准时,其两端高差不应()A大于5mmB大于8mmC大于10mmD大于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