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出自()。A、《孔子》B、《荀子》C、《韩非子》D、《孟子》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出自()。
- A、《孔子》
- B、《荀子》
- C、《韩非子》
- D、《孟子》
相关考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解释下列语句中画横线词的意思。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__________ (2)己过不改则累德 累: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 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①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翻译下面的句子。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 请写出两条。(4分)
翻译: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皐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世硕最早提出人性()的思想,“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书》一篇”A、善B、有善有恶C、恶D、非善非恶
单选题“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出自()。A《孔子》B《荀子》C《韩非子》D《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