镗精度较高的孔时,通常将粗、精镗工序分开,工件粗镗后,在工件上切削热达到()后再进行精镗。A、热平衡B、热变形C、热膨胀

镗精度较高的孔时,通常将粗、精镗工序分开,工件粗镗后,在工件上切削热达到()后再进行精镗。

  • A、热平衡
  • B、热变形
  • C、热膨胀

相关考题:

箱体零件(材料为铸铁)上孔的加工路线常采用()。 A.钻-扩-铰B.粗镗-半精镗C.粗镗-半精镗-精镗D.粗镗-半精镗-磨

镗削精度较高的孔时,通常将粗、精工序分开。工件粗镗后,在工件上切削热达到()后再进行精镗。A、热平衡B、热变形C、热膨胀

为什么在镗削工件时,在粗镗加工结束、精镗加工之前压板要松一下?

粗镗(扩)→半精镗→精镗→浮动镗工件内孔表面的IT值为()。A、1—4B、16C、6—7D、15

在加工薄壁工件时,粗镗和精镗时的夹紧力时相等的。

镗削精度高的孔时,粗镗后,在工件上切削热达到()后再进行精镗。A、热平衡B、热变形C、热膨胀

粗镗(扩)→半精镗→精镗→浮动镗工件内孔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A、34.5B、33.2C、7—8D、0.63—1.25

粗镗(扩)→半精镗→精镗工件内孔表面的IT值为()。A、1—4B、0.6C、7—8D、0.5

以下铣削加工中,()是不正确的。A、φ100的孔,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是镗孔B、高精度孔粗镗后,待工件上的切削热达到热平衡后再进行精镗C、加工内轮廓时,铣刀半径应小于或等于零件凹形轮廓处的最小曲率半径D、加工孔系时,为了提供效率,要以最短的加工路径安排孔的加工顺序

粗镗(扩)→半精镗→精镗→浮动镗工件内孔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A、8.7B、0.63—1.25C、49D、8.8

镗削精度高的孔时,粗镗后,在工件上的切削热达到()后再进行精镗。A、热伸长B、热变形C、热膨胀D、热平衡

镗削精度高的孔时,精镗是在粗镗后,工件的温度达到()后进行的。A、热伸长B、热平衡C、热变形D、热膨胀

在车削高精度的零件时,粗车后,在工件上的切削热达到()后再进行精车。A、热平衡B、热变形C、热膨胀D、热伸长

镗削精度较高的孔时,通常将粗、精镗工序分开,工件粗镗后,在工件与切削热达到()后再进行精镗。A、热平衡B、热变形C、热膨胀D、热扭转

()是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对毛坯孔或钻、扩后的孔进行加工,切除孔表面不规则的余量的加工工序。A、粗镗B、半精镗C、复合镗D、精镗

消除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工件镗削质量影响的主要方法有()。A、粗、精镗分开B、采用切削液进行镗削C、增加人工时效工序D、降低切削速度E、减小切削深度F、减少切削余量

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孔,()可以作为终加工工序。A、粗镗B、半精镗C、复合镗D、精镗

消除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工件镗削质量影响主要方法有()。A、粗、精镗分开B、采用切削液进行镗削C、增加人工时效工序D、降低切削速度E、减小切削深度F、减少切削余量

()镗刀应取较大的前角,以减少切削变形、切削力和切削热。A、粗镗B、半精镗C、复合镗D、精镗

为了保证镗削加工的生产率和一定的加工精度,()选用镗刀时要求切削刃锋利,后角要小,以保证镗刀切削部分有足够的强度。A、粗镗B、半精镗C、复合镗D、精镗

镗削薄壁工件时,在粗镗以后精镗以前要将工件(),使其充分变形后重新夹紧。A、放松B、充分时效C、消除内应力D、放置一段时间

()时,要防止切削用量过小,导致刀具磨损加剧,达不到孔的各项精度要求。A、粗镗B、半精镗C、复合镗D、精镗

镗削薄壁工件时,在粗镗以后,精镗以前要使工件充分变形后再重新夹紧、重新校正(),以防精镗后工件变形。A、定位基准面B、夹紧工件的夹紧点C、原始坐标基准点D、粗镗时各找正基准点

采用多刀加工也能缩短辅助时间,例如:有这样的工件,对一个带台阶的通孔有()的工步,我们采用将三把刀前后依次装在一个镗杆上,这样可以减少安装和卸下镗杆的时间。A、半精镗、划窝、铰孔B、划窝、粗镗、半精镗C、粗镗、半精镗、划窝D、半精镗、划窝、精镗

某法兰盘零件上有一孔,孔径的设计尺寸为,工艺过程为粗镗,半精镗,精镗,各工序的工序尺寸为精镗φ58mm,半精镗φ57.6mm,粗镗φ56mm,毛坯孔φ49mm则各工序的工序余量为精镗(),半精镗(),粗镗()总加工余量()。

铸铁箱体上φ120H8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A、粗镗-半精镗-精镗B、粗镗-半精镗-铰C、粗镗-半精镗-粗磨D、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单选题铸铁箱体上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A粗镗—半精镗—精镗B粗镗—半精镗—铰C粗镗—半精镗—粗磨D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