镗刀()的选择原则是:粗加工小于精加工;切削铸铁小于切削钢件;工艺系统刚度差时应小于工艺系统好时。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镗刀()的选择原则是:粗加工小于精加工;切削铸铁小于切削钢件;工艺系统刚度差时应小于工艺系统好时。

  • A、前角
  • B、后角
  • C、主偏角
  • D、副偏角

相关考题:

切削时控制切屑变形的主要刀具角度是()。 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镗刀的()是指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在基准面上投影的夹角。A、前角B、后角C、楔角D、主偏角

镗刀的()主要影响刀尖强度和切削时切削热的散发程度。A、前角B、后角C、楔角D、主偏角

选择镗刀的()时,主要由镗削的加工性质和工什材料硬度来决定。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镗刀()的选择原则是:在不产生摩擦和振动的条件下,宜取较小值。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在镗孔系统刚性不足时,应增大镗刀主偏角,减小(),这样可减小径向力,提高镗孔精度。A、刀尖圆角半径B、副偏角C、前角D、后角

为减少镗孔时的振动,减小变形,镗孔时应尽量()。A、减小主偏角B、增大镗刀后角C、提高切削用量D、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增大镗刀的(),可以减小切削变形和摩擦,使镗削变得轻快。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镗刀()是指主切削刃与进给方向在基准面上投影间的夹角。A、前角B、后角C、楔角D、主偏角

镗刀()大小的选择与工件材料、镗刀材料及加工性质、加工因素等有关。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镗刀的()将影响刀尖承受冲击的能力,切削刃强度及切削时排屑的顺畅程度。A、前角B、后角C、楔角D、主偏角

镗刀的()将影响主切削刃参加工作的长度、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大小。A、前角B、后角C、楔角D、主偏角

镗刀的()是指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A、前角B、后角C、楔角D、主偏角

在金刚镗床上加工()时,若镗杆刚度较好则应选用镗刀的主偏角为45°~60°、前角为-6°~-3°、刃倾角为0°、副偏角为10°~15°、后角为6°~12°。A、中等直径和大直径铸铁工件B、钢件或铸钩件C、铜、铝及其合金D、轴承合金

镗刀()的选择原则是:在工艺系统刚度不足时取较大值;在加工高硬度、高强度材料时取较小值。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镗刀()的选择原则是:粗镗时取正值,精镗时取负值。A、主偏角B、副偏角C、刃倾角D、后角

镗刀的()是指主切削刃与基准面的夹角。A、主偏角B、副偏角C、刀尖角D、刃倾角

在金刚镗床上加工()时,当镗杆刚度和排屑性能好时镗刀选用的主偏角为45°~60°,前角为-10°~-5°,副偏角为10°~20°,后角为6°~12°A、中等直径和大直径铸铁工件B、钢件或铸钢件C、铜、铝及其合金D、轴承合金

镗刀()选择的原则是:粗加工时应采用较小角度,精加工时应采用较大角度。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在镗刀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选择较大的()。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在金刚镗床上加工()时,如为断续切削则应选用镗刀主偏角为45°~60°,前角为-10°~-5°,刃倾角为-15°~-5°,副偏角为10°~20°,后角为6°~12°。A、中等直径和大直径铸铁工件B、钢件或铸钢件C、铜、铝及其合金D、轴承合金

镗刀的()选择取决于加工性质和刀具材料,精加工时宜取较小值;采用高速钢刀具时其值大于硬质合金刀具材料。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镗刀的()将影响刀具切削时热量的散发,同时影响已加工表面的表面质量。A、前角B、后角C、楔角D、主偏角

切削时控制切削流出方向的主要刀具角度是()。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车刀()增大,切削刃工作长度减短,刀尖角减小,刀具散热差,切削温度升高;反之,使切削温度降低。A、主偏角B、前角C、副偏角D、后角

车刀()越大,主切削力越小。主偏角加大时,主切削力减小,当主偏角为60~75°时,主切削力最小。A、前角B、后角C、刃倾角D、副偏角

镗刀()的选定与工艺系统的刚度和工件材料有关。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