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一个因素的AVE大于各成对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皮尔逊相关)平方值,才称为具有区分效度。

如果每一个因素的AVE大于各成对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皮尔逊相关)平方值,才称为具有区分效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

相关考题:

一般认为,计算所得两个水文变量的相关系数( ),所求得的回归线才可以实际应用。 A.r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8;B.r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t检验法求得的相关系数临界值rα;C.同时满足A、B。

复本信度是根据一组被试在两个平行测验上的得分计算的相关系数(等值性系数)—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两变量未知分布型,应用()。 A、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B、校正的等级相关系数C、皮尔逊相关系数D、积差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在0.3~0.4之间,称为( )。A.极次要因素B.次要因素C.一般因素D.主要因素

关于直线相关系数r正确的说法是( )。A.没有单位B.r的绝对值大于1C.如果r-0.则表示负相关D.r的绝对值越大.表示两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越高E.r的绝对值越大,表示两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越低

研究者发现反应时间和错误率之间会存在一种制约性关系,人们将这种关系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下面的数据来自于一个反应时研究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问题: (1)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 (2)皮尔逊相关计算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假定上述数据不满足皮尔逊相关的条件,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考察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间的关系?试计算。

两变量的分布类型未知时进行相关分析可选用A.积差相关系数B.等级相关系数C.皮尔逊相关系数D.总体相关系数E.决定系数

在考查评分者信度时,如果三人以上评阅数份试卷,则需计算()。A、肯德尔和谐系戮B、等级相关系数C、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D、克伦巴赫α系数

()即相关系数r的平方值,r2的大小表示相关的()。

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的关系是()的分布。A、线性B、非线性C、抛物线D、正态曲线

关于等级相关,正确的是()A、等级相关系数反映的是两变量间的密切程度和方向B、等级相关系数小于相关系数C、等级相关系数大于相关系数D、校正的等级相关系数大于未校正的等级相关系数E、以上都不对

两变量的分布类型未知时进行相关分析可选用()A、积差相关系数B、皮尔逊相关系数C、等级相关系数D、总体相关系数E、决定系数

一般认为,计算所得两个水文变量的相关系数(),所求得的回归线才可以实际应用。A、r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8B、r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t检验法求得的相关系数临界值rαC、同时满足A、B

如果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Ye=a+bx上,则()。A、相关系数为+1B、相关系数为–1C、两变量间呈线性函数关系D、两变量间呈完全相关关系

方差是各观测值与()的离差(离均差)平方的平均数。A、标准差B、平均数C、回归系数D、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临界值与哪两个因素有关?

因素成对比较法应用的前提是()。A、因素间的可转移性B、因素间的可参考性C、因素间的可成对比较性D、因素间的可变动性E、因素的可量化性

对于试验点个数大于10,()三级,相关性一般()。A、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大于O.95B、相关系数r绝对值在0.9~0.95C、相关系数r绝对值0.8~0.9D、相关系数r绝对值小于0.8

相关系数r为大于0.3、小于0.5的称为()相关;大于0.5、小于0.8的称为()相关;大于0.8的称为()相关。负数的称为()相关。

问答题相关系数临界值与哪两个因素有关?

单选题关于等级相关,正确的是()A等级相关系数反映的是两变量间的密切程度和方向B等级相关系数小于相关系数C等级相关系数大于相关系数D校正的等级相关系数大于未校正的等级相关系数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两变量的分布类型未知时进行相关分析可选用()A积差相关系数B皮尔逊相关系数C等级相关系数D总体相关系数E决定系数

单选题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的关系是()的分布。A线性B非线性C抛物线D正态曲线

多选题权重确定的方法中因素成对比较法的前提是( )。A因素间的可成对比较性B因素间互补性C因素比较的可转移性D因素间明显差异性

单选题在考查评分者信度时,如果三人以上评阅数份试卷,则需计算()。A肯德尔和谐系戮B等级相关系数C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D克伦巴赫α系数

多选题因素成对比较法应用的前提是()。A因素间的可转移性B因素间的可参考性C因素间的可成对比较性D因素间的可变动性E因素的可量化性

填空题相关系数r为大于0.3、小于0.5的称为()相关;大于0.5、小于0.8的称为()相关;大于0.8的称为()相关。负数的称为()相关。

单选题方差是各观测值与()的离差(离均差)平方的平均数。A标准差B平均数C回归系数D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