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如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对诊断尤为重要的抗体是()。AS100PBSMACDOG1DSYNECD117

单选题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如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对诊断尤为重要的抗体是()。
A

S100P

B

SMA

C

DOG1

D

SYN

E

CD117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女性,67岁,周期性上腹部疼痛10年,进食后比空腹疼痛明显。近半年来疼痛减轻,但变为持续性隐痛,黑便2个月。胃镜活检诊断为癌,患者手术标本最可能表现为A、胃小弯近幽门部有一个2cm的溃疡,底部平坦B、胃小弯近幽门部有一个3cm的溃疡,周边部黏膜隆起,皱襞中断C、胃壁内息肉状肿物D、十二指肠球部溃疡E、胃贲门部有一个3cm的溃疡

患者,男,38岁,因上腹部胀痛、饭后嗳气及反酸明显来诊,胃镜报告示慢性胃炎。下列食物适合患者食用的有A.浓茶B.咖啡C.辣椒D.面条E.油条

患者,男,38岁,因上腹部胀痛、饭后嗳气及反酸明显来诊,胃镜报告示慢性胃炎。下列食物适合患者食用的有A:浓茶B:咖啡C:辣椒D:面条E:油条

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该病例的病理诊断为()。(提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S-100(-),Actin(-),Desmin(-)。)A、平滑肌肉瘤B、胃肠道间质瘤(GIST)C、脂肪瘤D、平滑肌瘤E、神经鞘瘤F、颗粒细胞瘤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如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CD117(+++),DOG1(++),SMA(+),S100P(-),SYN(-),支持儿童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病理诊断,应首选的治疗方案是()。A、内镜下切除B、新辅助化学治疗C、靶向药物治疗D、胃大部手术切除E、单用化学治疗

男性,55岁,反复不规律上腹部胀痛3年,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该患者如考虑为非萎缩性胃炎,正确的是()A、病变突破黏膜固有层B、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C、厌食,体重明显下降D、恶性贫血E、主要位于胃窦部

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腺瘤B、胃肠道间质瘤(GIST)C、脂肪瘤D、平滑肌瘤E、神经鞘瘤F、颗粒细胞瘤G、平滑肌肉瘤

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关于胃部胃肠道间质瘤(GIST),叙述错误的是()。A、在消化管GIST中最常见B、胰腺是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C、大约30%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恶性D、可形成溃疡并导致大出血E、多结节腹膜种植是恶性GIST的典型表现F、肿物可位于浆膜下、黏膜下或胃壁内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当该病例诊断发生意见不一致时,首选的辅助诊断技术是()A、特殊染色检查糖原B、电镜检查神经内分泌颗粒C、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KIT基因突变D、FISH检查PDGFR基因扩增E、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在儿童胃上皮样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应在诊断中优先考虑的是()。A、低分化癌B、大B细胞性淋巴瘤C、神经内分泌肿瘤D、胃肠道间质肿瘤E、平滑肌母细胞瘤

患者,男,35岁。因自觉胃部不适,胃镜活检为“腺癌”。做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巨检:胃窦部近小弯侧见一溃疡型肿块,大小2cm×1cm×0.8cm,其余黏膜皱襞完整。胃癌好发于胃的哪个部分( )A、胃底B、胃体C、胃小弯近胃窦部D、贲门部E、胃大弯侧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为明确诊断,以下检查中应首选()A、超声内镜检查B、增强CT检查C、MR检查D、DSA检查E、高分辨率变焦扩大内镜

患者,女性,56岁,腹胀、腹痛半年余,生命征稳定,查体:消瘦,剑突下压痛。胃食管吞钡造影示胃壁僵硬,蠕动减弱,胃小弯近幽门侧可见胃轮廓内龛影,大小约5cm×5cm。大便潜血试验阳性。为确诊患者应行下列哪项检查()A、腹部CT平扫+增强B、纤维胃镜活检C、剖腹手术探查D、PET/CTE、胶囊胃镜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如果要排除少见类型Carney三联症,需进一步进行()A、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是否存在肿瘤B、胸部X线片检查两肺是否存在肿瘤C、超声检查肝是否存在肿瘤D、超声检查两肾是否存在肿瘤E、CT检查颅脑是否存在肿瘤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腺瘤B、增生性息肉C、胃底腺息肉D、0~Ⅰ型早期胃癌E、胃平滑肌瘤

单选题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在儿童胃梭形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常见的有神经纤维病,炎性纤维性息肉,胃肠道间质肿瘤等,对诊断胃肠道间质肿瘤非常必要的是()ASMA(+)BS100P(+)CCD117(+)DDOG1(+)Eb-catenin(+)

单选题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在儿童胃上皮样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应在诊断中优先考虑的是()。A低分化癌B大B细胞性淋巴瘤C神经内分泌肿瘤D胃肠道间质肿瘤E平滑肌母细胞瘤

单选题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腺瘤B增生性息肉C胃底腺息肉D0~Ⅰ型早期胃癌E胃平滑肌瘤

单选题男性,60岁。以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主诉就诊。胃镜检查示胃窦部小弯侧可见一直径约3cm肿块。该患者诊断,考虑最可能是()A胃癌B胃息肉C胃溃疡D萎缩性胃炎E胃平滑肌瘤

多选题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腺瘤B胃肠道间质瘤(GIST)C脂肪瘤D平滑肌瘤E神经鞘瘤F颗粒细胞瘤G平滑肌肉瘤

单选题患者,男,48岁,因感冒自服退热药2天,4小时前因呕血来诊。急诊胃镜,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伴点片状出血,与其有关的是(  )。A胃壁细胞总体的增大B内因子抗体C胃幽门运动功能失调D胃黏膜屏障的破坏E遗传

单选题患者,男,38岁。因上腹部胀痛、饭后嗳气及反酸明显来诊。胃镜报告示慢性胃炎。下列食物适合患者食用的有( )A浓茶B咖啡C纯牛奶D面条E油条

单选题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关于胃部胃肠道间质瘤(GIST),叙述错误的是()。A在消化管GIST中最常见B胰腺是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C大约30%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恶性D可形成溃疡并导致大出血E多结节腹膜种植是恶性GIST的典型表现F肿物可位于浆膜下、黏膜下或胃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