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在儿童胃上皮样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应在诊断中优先考虑的是()。A、低分化癌B、大B细胞性淋巴瘤C、神经内分泌肿瘤D、胃肠道间质肿瘤E、平滑肌母细胞瘤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在儿童胃上皮样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应在诊断中优先考虑的是()。

  • A、低分化癌
  • B、大B细胞性淋巴瘤
  • C、神经内分泌肿瘤
  • D、胃肠道间质肿瘤
  • E、平滑肌母细胞瘤

相关考题:

腺淋巴瘤A.涎腺肿瘤由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可见黏液样和软骨样基质B.涎腺肿瘤可由透明细胞、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和浆细胞样细胞单独或混合构成,不见腺管C.涎腺肿瘤由腺上皮和淋巴组织构成D.涎腺肿瘤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有异型E.涎腺肿瘤由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多呈腺样和筛状排列,侵犯血管和神经

患者男,50岁,左腮腺区无痛性肿块数年。镜下见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囊腔,细胞排列成假复层,间质中淋巴细胞密集,并形成淋巴滤泡。病理诊断为A、多形性腺瘤B、肌上皮瘤C、基底细胞腺瘤D、嗜酸性腺瘤E、腺淋巴瘤

患者男,50岁。左腮腺区无痛性肿块数年。镜下见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囊腔,细胞排列成双层,间质中淋巴细胞密集,并形成淋巴滤泡。病理诊断为A:多形性腺瘤B:肌上皮瘤C:基底细胞腺瘤D:嗜酸性腺瘤E:腺淋巴瘤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如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对诊断尤为重要的抗体是()。A、S100PB、SMAC、DOG1D、SYNE、CD117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如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CD117(+++),DOG1(++),SMA(+),S100P(-),SYN(-),支持儿童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病理诊断,应首选的治疗方案是()。A、内镜下切除B、新辅助化学治疗C、靶向药物治疗D、胃大部手术切除E、单用化学治疗

患者男,62岁,因“排黑粪1个月”来诊。胃镜:十二指肠下段局部黏膜隆起,部分黏膜呈污絮色。手术标本大体检查:肿块呈结节状,位于肠壁,5.1cm×4.9cm。肠壁结构完整。组织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条索状或交错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6个/50HPF。间质血管丰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DOG1(++),CD34(+),SMA(-),S100P(++),DES(-),b-catenin(-)。本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符合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病理诊断,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有()。A、平滑肌肉瘤B、纤维瘤病C、神经纤维瘤病D、炎性肌成纤维细胞肿瘤E、纤维组织细胞瘤F、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在儿童胃梭形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常见的有神经纤维病,炎性纤维性息肉,胃肠道间质肿瘤等,对诊断胃肠道间质肿瘤非常必要的是()A、SMA(+)B、S100P(+)C、CD117(+)D、DOG1(+)E、b-catenin(+)

患者女,56岁,因“腹胀、腰部不适”来诊。CT:左上腹部占位性病变。大体检查:病变12cm×11cm,结节状,界清。组织学检查: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呈交错条索状排列,细胞密集,细胞胞质中等界限尚清。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上皮样,片状分布,细胞胞质丰富,界限清楚。间质胶原轻度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为了明确病理诊断,需要的实验室检查有()。A、CTB、MRIC、胃造影术D、B型超声E、肿瘤穿刺细胞术F、肿瘤标志物检测

患者女,56岁,因“腹胀、腰部不适”来诊。CT:左上腹部占位性病变。大体检查:病变12cm×11cm,结节状,界清。组织学检查: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呈交错条索状排列,细胞密集,细胞胞质中等界限尚清。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上皮样,片状分布,细胞胞质丰富,界限清楚。间质胶原轻度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根据该病例的部位和组织学表现,在鉴别诊断中可以排除的疾病是()。A、韧带样纤维瘤B、平滑肌肿瘤C、肌成纤维细胞肿瘤D、神经纤维瘤病E、滑膜肉瘤

患者男,68岁,因“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体重减轻”来诊。胃镜:胃窦下弯处隆起,黏膜皱襞变平坦。行胃大部切除术,大体检查:肿瘤位于胃壁,4.5cm×4.8cm,切面呈灰红鱼肉状,界限清楚,无明确包膜;组织学检查:肿瘤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呈团巢状排列,细胞异型性轻,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核分裂象偶见。间质血管丰富。在鉴别诊断中对诊断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很重要的是()A、CD56(+)B、CD138(+)C、CD117(+)D、SYN(+)E、EMA(+)

患者男,68岁,因“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体重减轻”来诊。胃镜:胃窦下弯处隆起,黏膜皱襞变平坦。行胃大部切除术,大体检查:肿瘤位于胃壁,4.5cm×4.8cm,切面呈灰红鱼肉状,界限清楚,无明确包膜;组织学检查:肿瘤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呈团巢状排列,细胞异型性轻,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核分裂象偶见。间质血管丰富。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均阴性,某种抗体强阳性时,尚不能做出胃肠道间质肿瘤伴CD117表达阴性的诊断。这种抗体是()A、VIMB、DESC、DOG1D、SMAE、S100P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当该病例诊断发生意见不一致时,首选的辅助诊断技术是()A、特殊染色检查糖原B、电镜检查神经内分泌颗粒C、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KIT基因突变D、FISH检查PDGFR基因扩增E、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

患者女,46岁。绝经2年,发现白带增多6个月。临床诊断:子宫平滑肌瘤。术中见子宫体下端不规则肿块9cm×8cm×5cm,切面淡黄色,质软,肿块边界尚清晰。不符合上述诊断肿瘤特点,可以排除的诊断依据是()。A、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有多向分化B、类似卵巢性索间质肿瘤C、上皮样成分浸润性生长D、细胞呈梁索状排列E、由恶性上皮及恶性间叶成分组成

患者男,62岁,因“排黑粪1个月”来诊。胃镜:十二指肠下段局部黏膜隆起,部分黏膜呈污絮色。手术标本大体检查:肿块呈结节状,位于肠壁,5.1cm×4.9cm。肠壁结构完整。组织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条索状或交错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6个/50HPF。间质血管丰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4(+),SMA(-),S100P(++)。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有()。A、平滑肌肉瘤B、纤维瘤病C、神经纤维瘤病D、炎性肌成纤维细胞肿瘤E、胃肠道间质肿瘤F、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患者男,68岁,因“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体重减轻”来诊。胃镜:胃窦下弯处隆起,黏膜皱襞变平坦。行胃大部切除术,大体检查:肿瘤位于胃壁,4.5cm×4.8cm,切面呈灰红鱼肉状,界限清楚,无明确包膜;组织学检查:肿瘤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呈团巢状排列,细胞异型性轻,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核分裂象偶见。间质血管丰富。对诊断胃肠道间质肿瘤有一定价值的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是()。A、SMA表达阴性B、DES表达弱阳性C、S100P表达阳性D、CD34表达阴性E、CD117表达呈核旁点状阳性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如果要排除少见类型Carney三联症,需进一步进行()A、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是否存在肿瘤B、胸部X线片检查两肺是否存在肿瘤C、超声检查肝是否存在肿瘤D、超声检查两肾是否存在肿瘤E、CT检查颅脑是否存在肿瘤

单选题患者男,50岁,左腮腺区无痛性肿块数年。镜下见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囊腔,细胞排列成假复层,间质中淋巴细胞密集,并形成淋巴滤泡。病理诊断为()。A多形性腺瘤B肌上皮瘤C基底细胞腺瘤D嗜酸性腺瘤E腺淋巴瘤

单选题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在儿童胃梭形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常见的有神经纤维病,炎性纤维性息肉,胃肠道间质肿瘤等,对诊断胃肠道间质肿瘤非常必要的是()ASMA(+)BS100P(+)CCD117(+)DDOG1(+)Eb-catenin(+)

单选题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在儿童胃上皮样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应在诊断中优先考虑的是()。A低分化癌B大B细胞性淋巴瘤C神经内分泌肿瘤D胃肠道间质肿瘤E平滑肌母细胞瘤

多选题患者女,56岁,因“腹胀、腰部不适”来诊。CT:左上腹部占位性病变。大体检查:病变12cm×11cm,结节状,界清。组织学检查: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呈交错条索状排列,细胞密集,细胞胞质中等界限尚清。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上皮样,片状分布,细胞胞质丰富,界限清楚。间质胶原轻度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为了明确病理诊断,需要的实验室检查有()。ACTBMRIC胃造影术DB型超声E肿瘤穿刺细胞术F肿瘤标志物检测

单选题患者男,68岁,因“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体重减轻”来诊。胃镜:胃窦下弯处隆起,黏膜皱襞变平坦。行胃大部切除术,大体检查:肿瘤位于胃壁,4.5cm×4.8cm,切面呈灰红鱼肉状,界限清楚,无明确包膜;组织学检查:肿瘤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呈团巢状排列,细胞异型性轻,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核分裂象偶见。间质血管丰富。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均阴性,某种抗体强阳性时,尚不能做出胃肠道间质肿瘤伴CD117表达阴性的诊断。这种抗体是()AVIMBDESCDOG1DSMAES100P

单选题患者男,68岁,因“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体重减轻”来诊。胃镜:胃窦下弯处隆起,黏膜皱襞变平坦。行胃大部切除术,大体检查:肿瘤位于胃壁,4.5cm×4.8cm,切面呈灰红鱼肉状,界限清楚,无明确包膜;组织学检查:肿瘤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呈团巢状排列,细胞异型性轻,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核分裂象偶见。间质血管丰富。在鉴别诊断中对诊断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很重要的是()ACD56(+)BCD138(+)CCD117(+)DSYN(+)EEMA(+)

单选题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如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对诊断尤为重要的抗体是()。AS100PBSMACDOG1DSYNECD117

单选题患者男,68岁,因“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体重减轻”来诊。胃镜:胃窦下弯处隆起,黏膜皱襞变平坦。行胃大部切除术,大体检查:肿瘤位于胃壁,4.5cm×4.8cm,切面呈灰红鱼肉状,界限清楚,无明确包膜;组织学检查:肿瘤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呈团巢状排列,细胞异型性轻,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核分裂象偶见。间质血管丰富。对诊断胃肠道间质肿瘤有一定价值的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是()ASMA表达阴性BDES表达弱阳性CS100P表达阳性DCD34表达阴性ECD117表达呈核旁点状阳性

单选题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当该病例诊断发生意见不一致时,首选的辅助诊断技术是()A特殊染色检查糖原B电镜检查神经内分泌颗粒C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KIT基因突变DFISH检查PDGFR基因扩增E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

单选题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如果要排除少见类型Carney三联症,需进一步进行()A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是否存在肿瘤B胸部X线片检查两肺是否存在肿瘤C超声检查肝是否存在肿瘤D超声检查两肾是否存在肿瘤ECT检查颅脑是否存在肿瘤

单选题患者女,68岁,因“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体重减轻”来诊。胃镜:胃窦下弯处隆起,黏膜皱襞变平坦。行胃大部切除术,大体检查:肿瘤位于胃壁,4.5cm×4.8cm,切面呈灰红鱼肉状,界限清楚,无明确的包膜。组织学检查:肿瘤由小上皮样细胞组成,呈团巢状排列,细胞异型性轻,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核分裂象偶见,(1~2)个/50HPF。间质富于胶原,血管中等。在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中,对浆细胞肿瘤诊断很有帮助的是()ACD56(+)BCD138(+)CCD117(+)DSYN(+)E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