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当该病例诊断发生意见不一致时,首选的辅助诊断技术是()A、特殊染色检查糖原B、电镜检查神经内分泌颗粒C、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KIT基因突变D、FISH检查PDGFR基因扩增E、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当该病例诊断发生意见不一致时,首选的辅助诊断技术是()

  • A、特殊染色检查糖原
  • B、电镜检查神经内分泌颗粒
  • C、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KIT基因突变
  • D、FISH检查PDGFR基因扩增
  • E、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

相关考题:

患者,女性,25 岁,因上腹部胀痛、饭后嗳气及反酸明显来诊,胃镜报告示慢性胃炎。下列食物适合患者食用的有() A、鸡肉B、咖啡C、纯牛奶D、面条E、油条

患者,男,38岁,因上腹部胀痛、饭后嗳气及反酸明显来诊,胃镜报告示慢性胃炎。下列食物适合患者食用的有A.浓茶B.咖啡C.辣椒D.面条E.油条

患者,男,55岁。反复不规律上腹部胀痛3年,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该患者如考虑为A型胃炎,正确的是A.壁细胞抗体阴性B.胃酸升高C.不出现厌食,体重下降D.不出现恶性贫血E.主要位于胃体部

男性,55岁,反复不规律上腹部胀痛3年,胃镜诊 断为萎缩性胃炎。该患者如考虑为A型胃炎,正确的是A.壁细胞抗体阴性B.胃酸升高C.不出现反食,体重下降D.不出现恶性贫血E.主要位于胃体部

患者,男,38岁,因上腹部胀痛、饭后嗳气及反酸明显来诊,胃镜报告示慢性胃炎。下列食物适合患者食用的有A:浓茶B:咖啡C:辣椒D:面条E:油条

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该病例的病理诊断为()。(提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S-100(-),Actin(-),Desmin(-)。)A、平滑肌肉瘤B、胃肠道间质瘤(GIST)C、脂肪瘤D、平滑肌瘤E、神经鞘瘤F、颗粒细胞瘤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如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CD117(+++),DOG1(++),SMA(+),S100P(-),SYN(-),支持儿童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病理诊断,应首选的治疗方案是()。A、内镜下切除B、新辅助化学治疗C、靶向药物治疗D、胃大部手术切除E、单用化学治疗

患者,男性,55岁,反复不规律上腹部胀痛3年,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该患者如考虑为()A、壁细胞抗体荫性B、胃酸升高C、不出现厌食,体重下降D、不出现恶性贫血E、主要位于胃体部

患者男,55岁。反复不规律上腹部胀痛、早饱、嗳气3年,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该患者如考虑为A型胃炎,正确的是()A、壁细胞抗体阴性B、胃酸升高C、不出现厌食,体重下降D、不出现恶性贫血E、主要位于胃体部

男性,55岁,反复不规律上腹部胀痛3年,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该患者如考虑为非萎缩性胃炎,正确的是()A、病变突破黏膜固有层B、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C、厌食,体重明显下降D、恶性贫血E、主要位于胃窦部

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腺瘤B、胃肠道间质瘤(GIST)C、脂肪瘤D、平滑肌瘤E、神经鞘瘤F、颗粒细胞瘤G、平滑肌肉瘤

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关于胃部胃肠道间质瘤(GIST),叙述错误的是()。A、在消化管GIST中最常见B、胰腺是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C、大约30%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恶性D、可形成溃疡并导致大出血E、多结节腹膜种植是恶性GIST的典型表现F、肿物可位于浆膜下、黏膜下或胃壁内

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在儿童胃上皮样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应在诊断中优先考虑的是()。A、低分化癌B、大B细胞性淋巴瘤C、神经内分泌肿瘤D、胃肠道间质肿瘤E、平滑肌母细胞瘤

患者,男,50岁。诉返酸、嗳气,上腹部不适1年。胃镜见胃窦部一直径1cm的溃疡。取活检3小块。该病最多见于哪个部位( )A、胃大弯B、胃体C、胃底D、胃前壁E、胃小弯近胃窦部

患者,男,50岁。因纳差,剑突下疼痛,消瘦入院。胃镜示胃体近小弯侧一巨大溃疡,边缘不整,呈堤坝状隆起,溃疡底部污秽。该肿瘤肉眼类型为( )A、凹陷型B、隆起型C、息肉型D、溃疡型E、浸润型

男,49岁,反复不规律上腹部胀痛3年,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该患者如考虑为A型胃炎,正确的是()A、壁细胞抗体阴性B、胃酸升高C、不出现厌食,体重下降D、不出现恶性贫血E、主要位于胃体部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腺瘤B、增生性息肉C、胃底腺息肉D、0~Ⅰ型早期胃癌E、胃平滑肌瘤

单选题患者女性,2岁,因“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天,高热2天”来诊。患者患病期间哭闹、拒食、说话含糊不清。查体:咽充血,一侧咽后壁隆起,腭咽弓及软腭前移。初步诊断是()A急性扁桃体炎B扁桃体周围脓肿(前上型)C扁桃体周围脓肿(后上型)D急性型咽旁脓肿E急性型咽后脓肿

单选题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约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扩张。在儿童胃梭形细胞性病变或肿瘤中,常见的有神经纤维病,炎性纤维性息肉,胃肠道间质肿瘤等,对诊断胃肠道间质肿瘤非常必要的是()ASMA(+)BS100P(+)CCD117(+)DDOG1(+)Eb-catenin(+)

单选题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腺瘤B增生性息肉C胃底腺息肉D0~Ⅰ型早期胃癌E胃平滑肌瘤

多选题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腺瘤B胃肠道间质瘤(GIST)C脂肪瘤D平滑肌瘤E神经鞘瘤F颗粒细胞瘤G平滑肌肉瘤

单选题男,49岁,反复不规律上腹部胀痛3年,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该患者如考虑为A型胃炎,正确的是()A壁细胞抗体阴性B胃酸升高C不出现厌食,体重下降D不出现恶性贫血E主要位于胃体部

单选题患者,男,50岁。诉返酸、嗳气,上腹部不适1年。胃镜见胃窦部一直径1cm的溃疡。取活检3小块。该病最多见于哪个部位( )A胃大弯B胃体C胃底D胃前壁E胃小弯近胃窦部

单选题患者,男,50岁。因纳差,剑突下疼痛,消瘦入院。胃镜示胃体近小弯侧一巨大溃疡,边缘不整,呈堤坝状隆起,溃疡底部污秽。该肿瘤肉眼类型为()A凹陷型B隆起型C息肉型D溃疡型E浸润型

单选题患者,男,38岁。因上腹部胀痛、饭后嗳气及反酸明显来诊。胃镜报告示慢性胃炎。下列食物适合患者食用的有( )A浓茶B咖啡C纯牛奶D面条E油条

单选题患者男,16岁,因“运动后上腹部胀痛”来诊。胃镜:胃体部后壁隆起性肿块,3cm×5cm。胃镜超声:肿块累及胃壁肌层。行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病变由较单一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片状,细胞间质缺乏胶原,血管丰富扩张。如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对诊断尤为重要的抗体是()。AS100PBSMACDOG1DSYNECD117

单选题患者,男性,55岁,反复不规律上腹部胀痛3年,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该患者如考虑为()A壁细胞抗体荫性B胃酸升高C不出现厌食,体重下降D不出现恶性贫血E主要位于胃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