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µ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0~20µg/ml。关于静脉注射苯妥英纳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浓度下,表现为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B低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不同剂量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C高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AUC与剂量不成正比D高浓度下,表现为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剂量增加,半衰期不变E高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

单选题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µ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0~20µg/ml。关于静脉注射苯妥英纳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低浓度下,表现为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

B

低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不同剂量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C

高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AUC与剂量不成正比

D

高浓度下,表现为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剂量增加,半衰期不变

E

高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体内药物按照一级速度过程进行消除,其消除速度常数的特点是()。A.消除速度常数为定值,与血药浓度无关B.消除速度常数与给药次数有关C.消除速度常数与给药剂量有关D.消除速度常数不受肝、肾功能改变的影响

苯妥英钠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血药浓度是 A、≤5μg/mlB、≤10μg/mlC、≤20μg/mlD、≥5μg/mlE、≥10μg/ml

线性药物动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为 ( )A.药物的吸收速度为零级或一级速率过程B.药物的吸收速度为一级或二级速率过程C.药物分布相很快完成(与消除相相比)D.药物在体内消除属于零级速率过程E.药物在体内消除属于一级速率过程

苯妥英钠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血药浓度是A.≥5μg/mlB.≥10μg/mlC.≤10μg/mlD.≤20μg/mlE.≤5μg/ml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以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己知苯妥英钠在肝肾功能正常病人中的Km=12μg/ml,Vm=10mg/(kg·d),当每天给药剂量为3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5.1μg/ml;当每天给药剂量为6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18μg/ml。己知若希望达到稳态血药浓度12μg/ml,则病人的给药剂量是A.3.5mg/(kg·d)B.4.0mg/(kg·d)C.4.35mg/(kg·d)D.5.0mg/(kg·d)E.5.6mg/(kg·d)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酶代谢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临床上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关于苯妥英钠在较小浓度范围的消除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只与参数Vm有关B.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与参数Km和Vm有关C.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只与参数Km有关D.用零级动力学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体现在消除速率常数k0上E.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体现在消除速率常数k上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酶代谢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临床上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已知苯妥英钠在肝肾功能正常病人中的Km=12μg/ml,Vm=10mg/(kg·d),当给药剂量为3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5.1μg/ml,当给药剂量为6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若希望稳态血药浓度达到12μg/ml,则病人的给药剂量是A.3.5mg/(kg·d)B.5.0mg/(kg·d)C.4.0mg/(kg·d)D.4.35mg/(kg·d)E.5.6mg/(kg·d)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以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关于静脉注射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浓度下,表现为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B.低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不同剂量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相互平行C.高浓度下,表现为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剂量增加,半衰期不变D.高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AUC与剂量不成正比E.高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

静脉注射某药,X=60mg,具有一级消除过程,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初始血药浓度为10μg/ml。生物半衰期为A.10小时B.8小时C.6小时D.4小时E.2小时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己知苯妥英钠在肝肾功能正常病人中的K=-12μg/ml,Vm=10mg/(kg.d),当每天给药剂量为3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5.1μg/ml;当每天给药剂量为6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18μg/ml。己知,若希望达到稳态血药浓度12μg/ml,则病人的给药剂量是(??)。A.3.5 mg/(kg.d)B.40 mg/(kg.d)C.4.35 mg/(kg.d)D.5.0 mg/(kg.d)E.5.6mg/(kg.d)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关于静脉注射苯妥英纳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浓度下,表现为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B.低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不同剂量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不同C.高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AUC与剂量不成正比D.高浓度下,表现为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剂量增加,半衰期不变E.高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已知苯妥英钠在肝肾功能正常病人中Km=12μg /ml,Vm=10mg/(kg?d),当每天给药剂量为3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5.1μg/ml,当每天给药剂量为6mg/(kg?d),则稳态血药浓度Css=18ug/ml。已知若希望达到稳态血药浓度12μg /ml,则病人的给药剂量是A.3.5mg/(kg?d) B.40mg/(kg?d) C.4.35mg/(kg?d) D.5.0mg/(kg?d) E.5.6mg/(kg?d)

静脉注射某药,X=60mg,具有一级消除过程,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初始血药浓度为10μg/ml。表观分布容积为A.5LB.6LC.15LD.20LE.30L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关于苯妥英钠在较大浓度范围的消除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只与参数Vm有关B.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与参数Km和Vm有关C.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只与参数Km有关D.用零级动力学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体现在消除速率常数K0上E.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体现在消除速率常数k上

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μ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10-20μg/ml。关于苯妥英钠药效学、药动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药物消除可能会明显减慢,会引起血药浓度明显增大B.苯妥英钠在临床上不属于治疗窗窄的药物,无需监测其血药浓度C.苯妥英钠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大,使用时较为安全D.制定苯妥英钠给药方案时,只需要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间隔E.可以根据小剂量时的动力学参数预测高剂量的血药浓度

已知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上午9时测得血药浓度为100μg/ml,晚6时测得的血药浓度为12.5μg/ml,则此药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为()A、4小时B、2小时C、6小时D、3小时E、9小时

下列有关一级动力学消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药物的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无关B、药物的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成正比关系C、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无关D、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有关E、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药物吸收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C、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率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

苯妥英钠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血药浓度是()A、≤5μg/mlB、≤10μg/mlC、≤20μg/mlD、≥5μg/mlE、≥10μg/ml

线性药物动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为()A、药物的吸收速度为零级或一级速率过程B、药物的吸收速度为一级或二级速率过程C、药物分布相很快完成(与消除相相比)D、药物在体内消除属于零级速率过程E、药物在体内消除属于一级速率过程

下列有关药物代谢的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B、主要在肝脏代谢,也有一些肝外器官参与代谢C、代谢物相比原形,脂溶性更强,极性更小D、口服制剂时通常发生"首过效应"和胃肠消除现象E、参与药物代谢的酶可以分为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

不定项题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µ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0~20µg/ml。关于苯妥英钠药效学、药动学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药物消除可能会明显减慢会引起血药浓度明显增B苯妥英钠在临床上不属于治疗窗窄的药物,无需监测其血药浓度C苯妥英钠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大,使用时较为安全D制定苯妥英钠给药方案时,只需要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间隔E可以根据小剂量时的动力学参数预测高剂量的血药浓度

不定项题苯妥英钠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在低浓度(低于10µg/ml)时,消除过程属于一级过程,高浓度时,由于肝微粒体代谢酶能力有限,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此时只要稍微增加剂量就可使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易出现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在临床上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0~20µg/ml。关于苯妥英钠在较大浓度范围的消除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只与参数Vm有关B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与参数Km和Vm有关C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只与参数Km有关D用零级动力学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体现在消除速率常数Ko上E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体现在消除速率常数k上

单选题体内药物按照一级速度过程进行消除,其特点是()A消除速度为为定值,与血药浓度无关B消除速度常数为定值,与血药浓度无关C消除速度常数与给药剂量有关D消除速度常数不受肝肾功能改变的影响

单选题药物吸收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C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率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

单选题如果某药的血药浓度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表明(  )。A药物仅有一种消除途径B单位时间消除的药量恒定C药物消除的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D消除半衰期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E消除速率与吸收速率为同一数量级

单选题苯妥英钠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血药浓度是()A≤5μg/mlB≤10μg/mlC≤20μg/mlD≥5μg/mlE≥10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