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古希腊,欧几里得证明三内角之和等于180°;19世纪30年代,罗巴切夫斯基证明三角之和小于180°;19世纪50年代,黎曼证明三内角之和大于180°。这三种几何学说( )。A空间特性依赖于物质状态B空间特性依赖于科学仪器C空间特性是相对的D人们对空间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E人们的空间观念不断变化
多选题
古希腊,欧几里得证明三内角之和等于180°;19世纪30年代,罗巴切夫斯基证明三角之和小于180°;19世纪50年代,黎曼证明三内角之和大于180°。这三种几何学说( )。
A
空间特性依赖于物质状态
B
空间特性依赖于科学仪器
C
空间特性是相对的
D
人们对空间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
E
人们的空间观念不断变化
参考解析
解析:
B项,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这种广延性、伸张性表现为事物之间的并存关系、分离状态,即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排列次序等。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是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的,它的特性依赖于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
B项,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这种广延性、伸张性表现为事物之间的并存关系、分离状态,即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排列次序等。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是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的,它的特性依赖于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考题: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看作它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 A.因人而异的 B.具体的 C.有条件的 D.客观的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19世纪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后来,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又提出:“在凹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这一认识过程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唯一性
材料一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我们可以用纸折叠的方式来检验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不管我们以前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它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实践中获得了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真理性的认识。 材料二我们知道了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19世纪初,德国数学家指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我们在地球仪上随意选择三点构成三角形直观感悟内角之和的情况。可以看到赤道、经线90度和0度经线构成270度的角。 材料三 随着农林畜牧业的发展、土地丈量和利用的增多,使人们逐渐确立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认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认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 这个过程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制约?
单选题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