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为分离式双洞隧道,洞口间距50m。其中 左线长3996m,进口里程桩号为ZK13 + 956;右线长4013m,进口里程桩号为YK13 + 95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YK14 + 020?YK16 + 200段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 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其中,YK14 + 850?YK14 + 900段穿越背斜组成的复式褶 皱带,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开工当年10月5日,该隧道右洞采用全断面开挖至YK14 + 872处,二衬距掌子 面 68m。10月6日,监理单位发现YK14 + 859?YK866段初期支护变形超限,立即书面通知施 工单位停止掘进。10月13日,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的要求对变形超限段进行了处理。10 月20日,YK14 + 859?YK14 + 863段发生塌方,至10月23日,塌方段在拱顶部位形成高 2?3m,宽2?3m,长3?4m的塌腔。施工单位立即会同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对塌方段 进行了现场确认及变更立项,由设计单位出具了变更设计图。为防止类似的塌方事故,施 工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未塌方段的塌方预测。10月27日8时。在未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的情况下,34名工人进人洞内开展塌方段 及未塌方段的处理作业,作业采用的台车上配备了普通配电箱和普通电源插座。10时起, 由于风机出现故障,洞内停止通风。11时20分左右,右洞发生瓦斯爆炸,34名工人全部 罹难。1.根据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2.列举施工单位可采用的隧道塌方常用预测方法。3.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4.指出施工单位的哪些错误做法可能导致了本次瓦斯爆炸事件。5.根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为分离式双洞隧道,洞口间距50m。其中 左线长3996m,进口里程桩号为ZK13 + 956;右线长4013m,进口里程桩号为YK13 + 95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YK14 + 020?YK16 + 200段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 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其中,YK14 + 850?YK14 + 900段穿越背斜组成的复式褶 皱带,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
开工当年10月5日,该隧道右洞采用全断面开挖至YK14 + 872处,二衬距掌子 面 68m。
10月6日,监理单位发现YK14 + 859?YK866段初期支护变形超限,立即书面通知施 工单位停止掘进。10月13日,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的要求对变形超限段进行了处理。10 月20日,YK14 + 859?YK14 + 863段发生塌方,至10月23日,塌方段在拱顶部位形成高 2?3m,宽2?3m,长3?4m的塌腔。施工单位立即会同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对塌方段 进行了现场确认及变更立项,由设计单位出具了变更设计图。为防止类似的塌方事故,施 工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未塌方段的塌方预测。
10月27日8时。在未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的情况下,34名工人进人洞内开展塌方段 及未塌方段的处理作业,作业采用的台车上配备了普通配电箱和普通电源插座。10时起, 由于风机出现故障,洞内停止通风。11时20分左右,右洞发生瓦斯爆炸,34名工人全部 罹难。
1.根据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
2.列举施工单位可采用的隧道塌方常用预测方法。
3.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
4.指出施工单位的哪些错误做法可能导致了本次瓦斯爆炸事件。
5.根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


参考解析

解析:1.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有
(1)塌方;(2)瓦斯爆炸;(3)瓦斯突出;(4)瓦斯燃烧;(5)涌水、突泥;(6)岩爆。
2.可采用
(1)观察法;(2)—般测量法;(3)声学测量法;(4)微地震学测量法。
3. (1)加固塌体两端洞身;
(2)封闭塌腔顶部和侧部;
(3)塌腔顶部加固;
(4)清渣;
(5)灌注衬砌混凝土。
4.错误做法有:
(1)采用的配电箱及插座为非隔爆型(或普通配电箱及普通插座),可能产生火花;
(2)洞内停止通风,可能导致瓦斯浓度增加;
(3)未进行瓦斯浓度检测,瓦斯浓度可能达到爆炸界限而未通知人员撤离。
5.特别重大事故。

相关考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为分离式双洞隧道,洞口间距50m。其中左线长3996m,进口里程桩号为ZK13+956;右线长4013m,进口里程桩号为YK13+95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YK14+020~YK16+200段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其中,YK14+850~YK14+900段穿越背斜组成的复式褶皱带,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 开工当年10月5日,该隧道右洞采用全断面开挖至YK14+872处,二衬距掌子面68m。 10月6日,监理单位发现YK14+859~YK14+866段初期支护变形超限,立即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停止掘进。10月13日,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的要求对变形超限段进行了处理。10月20日,YK14+859~YK14+863段发生塌方,至10月23日,塌方段在拱顶部位形成高2~3m,宽2~3m,长3~4m的塌腔。施工单位立即会同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对塌方段进行了现场确认及变更立项,由设计单位出具了变更设计图。为防止类似的塌方事故,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未塌方段的塌方预测。 10月27日8时。在未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的情况下,34名工人进入洞内开展塌方段及未塌方段的处理作业,作业采用的台车上配备了普通配电箱和普通电源插座。10时起,由于风机出现故障,洞内停止通风。11时20分左右,右洞发生瓦斯爆炸,34名工人全部罹难。 问题: 1.根据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 2.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 3.指出施工单位的哪些错误做法可能导致了本次瓦斯爆炸事件。 4.根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地下水丰富,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2)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施工至A地段发生塌方,塌穴较小,项目部在处理塌方时,发现地表出现沉陷和裂缝,塌体内有大量地下水,项目部立即采取了对应措施。施工至B段时发生强烈岩爆现象,项目部按施工预案采取了在开挖面上洒水的措施,但效果不佳。【问题】1.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1条的错误做法。2.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3.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必须采用什么方法预报?说明理由。4.请指出项目部处理塌方时,对地表沉陷和地下水宜采取什么措施?对塌穴应采用什么措施处理?5.对中等岩爆现象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7+260,设计控制标高为23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8+070,设计控制标高为230.0m。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摘录如下:清单前言中规定,当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变化幅度在±15%以内时,其结算单价不做调整。当实际完成工程量超过清单工程数量15%时,超出部分的结算单价在清单单价基础上下降10%,反之上涨10%。该施工单位中标后进入施工阶段,为保证施工安全,在隧道掘进过程中采用了地质雷达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并成功预测隧道中部存在一个较大的溶洞。施工单位作为施工总承包方,将隧道开挖分包给专业劳务公司,为规避安全风险,要求该劳务公司购买“工程一切险”。施工结束时,实际完成的“503—2”工程量为12500m,“503—3”工程量为3365m3,并增加了“洞口C25喷射混凝土”124.6m3。问题:1.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从隧道进出口标高分析,该隧道设计中宜采用哪种形式的纵坡分别说明理由。2.结合地质条件的描述,指出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3.计算工程量清单中A值(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费费率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E2012316号)规定选取)。4.计量时,“地质超前预报”应计入工程量清单哪个“清单编号”细目中5.背景中总承包方要求劳务公司购买“工程一切险”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6.计算清单编号“503—2”及“503—3”的结算金额。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的某高速公路合同段中有一座公路隧道。该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的四车道深埋隧道,设计净高6.9m,净宽20m,进口桩号为K9+868,出口桩号为K13+218。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砂岩、页岩、泥灰岩,其中K10+000~K11+500段还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设计要求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开挖和复合式衬砌,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了地质与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监控。事件一:施工单位采用双向掘进,对水、电、路、通风等设施进行统一安排,并在正式掘进前完成。通风方式采用大功率通风机将新鲜空气采用风管压送到掌子面,然后将废气从里往外挤出。通风机采用轴流式,其额定风量为2250m3/min,风压为6kPa,发电机功率2×115kW。风管与风机相匹配,选配φ1500mm(压人)和φ1000mm(吸出)的强力橡胶软管,每节长10m,软风管接头方式为双反边拉链式接头,安装方便、密封性能好。事件二:隧道施工时的通风,设专人管理。要求做到: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1m3的新鲜空气;隧道内的空气成分每两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事件三:某日早上7时,1名工人进洞启动设备,产生火花,导致隧道发生瓦斯爆炸,该名工人罹难,所幸洞内当时没有其他作业人员,造成损失约320万元。土建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按要求进行了照明、供配电设施与交通标志、防撞设施、里程标、百米标等的施工。照明控制系统由分中心监控工作站、A、亮度检测器和照明配电回路(箱)的接口电路构成。该隧道原设计采用射流式通风方式,经多方论证后,难以满足该隧道的通风质量要求,拟变更为竖井排风式通风,并按相关程序完成了设计变更。问题:1.补充背景中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2.背景中施工时采用的通风方式属于哪一类3.改正事件二中的错误之处。4.写出背景中A的名称。5.依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6.背景中隧道按长度分属于哪类隧道按《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背景中设计变更属于哪一类变更说明理由。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市政道路隧道施工项目,该隧道主要穿越砂层泥岩和砂岩,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富含裂隙水。隧道全长800m,设计净高5m,净宽12m,为单洞双向行驶的两车道隧道。施工单位针对该项目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劳动力计划等内容。拟采取二台阶开挖方法施工,施工顺序如下图和表所示,并按①→⑨的顺序作业。针对该隧道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突水安全事故的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问题】1.专项施工方案中的劳动力计划包括哪些类别的人员?2.改正③→⑥的施工工序,说明修改原因。3.补充表列⑦~⑨项工作的内容。4.施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属于哪一类?除此之外,应急预案还有哪些种类?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二级公路的隧道施工项目,该隧道主要穿越砂层泥岩和砂岩,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富含裂隙水。隧道全长800m,设计净高5m,净宽12m,为单洞双向行驶的两车道隧道。施工单位针对该项目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劳动力计划等内容。拟采取二台阶开挖方法施工,施工顺序如下图所示,并按①→⑨的顺序作业。针对该隧道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突水安全事故的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问题:1.专项施工方案中的劳动力计划包括哪些类别的人员?2.改正③→⑥的施工工序,说明修改原因。3.补充表列⑦~⑨项工作的内容。4.施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属于哪一类?除此之外,应急预案还有哪些种类?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二级公路的隧道施工项目,该隧道主要穿越砂层泥岩和砂岩,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富含裂隙水。隧道全长800m,设计净高5m,净宽12m,为单洞双向行驶的两车道隧道。施工单位针对该项目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劳动力计划等内容。拟采取二台阶开挖方法施工,施工顺序如下图和表所示,并按①→⑨的顺序作业。针对该隧道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突水安全事故的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问题:1.专项施工方案中的劳动力计划包括哪些类别的人员?2.改正③→⑥的施工工序,说明修改原因。3.补充表列⑦~⑨项工作的内容。4.施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属于哪一类?除此之外,应急预案还有哪些种类?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工程,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I级和IV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1.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2.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4.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说明理由。

背景资料: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问题】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

背景资料: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 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问题】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1.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2.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4.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从隧道进出口标高分析,该隧道设计中宜采用哪种形式的纵坡?分别说明理由。

(三)背景资料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l0+150,出口里程为DKl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l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l3+650。当进口开挖到DKl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问题1.选择适合该隧道进口工作面的运砟方式及装砟设备。2.该隧道出口工作面应采取什么施工排水方案?3.针对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4。为安全穿越该隧道断层,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5。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I级和IV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7+260,设计控制标高为23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8+070,设计控制标高为230.0m。  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摘录如下:清单前言中规定,当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变化幅度在±15%以内时,其结算单价不做调整。当实际完成工程量超过清单工程数量15%时,超出部分的结算单价在清单单价基础上下降10%,反之上涨10%。该施工单位中标后进入施工阶段,为保证施工安全,在隧道掘进过程中采用了地质雷达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并成功预测隧道中部存在一个较大的溶洞。  施工结束时,实际完成的“503-2”工程量为12500m,“503-3”工程量为增加了“洞口C25喷射混凝土”115m3。  问题:  1.计算工程量清单中A值[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费费率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规定选取]。2.计量时,“地质超前预报”应计入工程量清单哪个“清单编号”细目中?3.计算清单编号“503-2”及“503-3”的结算金额。

背景资料(09二级考点):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问题: 1.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 2.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 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某施工单位承接的某高速公路合同段中有一座公路隧道。该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的四车道深埋隧道,设计净高6.9m,净宽20m,进口桩号为K9+868,出口桩号为K13+218。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砂岩、页岩、泥灰岩,其中K10+000~K11+500段还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设计要求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开挖和复合式衬砌,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了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监控。 事件1:施工单位采用双向掘进,对水、电、路、通风等设施进行统一安排,并在正式掘进前完成。通风方式采用大功率通风机将新鲜空气采用风管压送到掌子面,然后将废气从里往外挤出。通风机采用轴流式,其额定风量为2250m/min,风压为6kPa,发电机功率为2×115kW。风管与风机相匹配,选配1500mm(压入)和1000(吸出)的强力橡胶软管,每节长10m,软风管接头方式为双反边拉链式接头,安装方便、密封性能好。 事件2:隧道施工时的通风,设专人管理。要求做到: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1m的新鲜空气;隧道内的空气成分每两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事件3:某日早上7时.1名工人进洞启动设备,产生火花,导致隧道发生瓦斯爆炸,该名工人罹难,所幸洞内当时没有其他作业人员,造成损失约320万元。土建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按要求进行了照明、供配电设施与交通标志、防撞设施、里程标、百米标等的施工。照明控制系统由分中心监控工作站、A、亮度检测器和照明配电回路(箱)的接口电路构成。该隧道原设计采用射流式通风方式,经多方论证后,难以满足该隧道的通风质量要求,拟变更为竖井排风式通风,并按相关程序完成了设计变更。 1.依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 2.背景中隧道按长度分属于哪类隧道?按《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背景中设计变更属于哪一类变更?说明理由。

在某交点JD处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其中圆曲线半径为R,缓和曲线长度为Ls,JD桩号为S,算得切线总长为Th,圆曲线长度为Lc,则主点桩号计算正确的有()、()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Ⅴ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Ⅴ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标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 (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Ⅴ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Ⅴ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标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 (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说明理由。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项目是双洞隧道。其中左洞(起止桩号K3+300~K4+200),右洞(起止桩号K3+250~K4+300)穿越的岩层主要是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采用新奥法钻爆施工。两洞口处设有明洞,边坡比较稳定。隧道洞身线路为人字坡。 (1)根据隧道分类,左右洞隧道属于哪种类型? (2)洞身穿越的岩层属于哪一级围岩? (3)明洞工程根据边坡情况,可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 (4)采用新奥法钻爆施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按照炮眼的位置和作用分为哪些?各种炮眼设置的作用是什么?光面爆破的分区起爆顺序是什么? (5)隧道的排水与防护施工技术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的某高速公路合同段中有一座公路隧道。该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的四车道深埋隧道,设计净高6.9m,净宽20m,进口桩号为K9+868,出口桩号为K13+218。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砂岩、页岩、泥灰岩,其中K10+000~K11+500段还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设计要求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开挖和复合式衬砌,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了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监控。 事件1:施工单位采用双向掘进,对水、电、路、通风等设施进行统一安排,并在正式掘进前完成。通风方式采用大功率通风机将新鲜空气采用风管压送到掌子面,然后将废气从里往外挤出。通风机采用轴流式,其额定风量为2250m/min,风压为6kPa,发电机功率为2×115kW。风管与风机相匹配,选配1500mm(压入)和1000(吸出)的强力橡胶软管,每节长10m,软风管接头方式为双反边拉链式接头,安装方便、密封性能好。 事件2:隧道施工时的通风,设专人管理。要求做到: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1m的新鲜空气;隧道内的空气成分每两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事件3:某日早上7时.1名工人进洞启动设备,产生火花,导致隧道发生瓦斯爆炸,该名工人罹难,所幸洞内当时没有其他作业人员,造成损失约320万元。土建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按要求进行了照明、供配电设施与交通标志、防撞设施、里程标、百米标等的施工。照明控制系统由分中心监控工作站、A、亮度检测器和照明配电回路(箱)的接口电路构成。该隧道原设计采用射流式通风方式,经多方论证后,难以满足该隧道的通风质量要求,拟变更为竖井排风式通风,并按相关程序完成了设计变更。 1.改正事件2中的错误之处。 2.写出背景中A的名称。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从隧道进出口标高分析,该隧道设计中宜采用哪种形式的纵坡?分别说明理由。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问题: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的某高速公路合同段中有一座公路隧道。该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的四车道深埋隧道,设计净高6.9m,净宽20m,进口桩号为K9+868,出口桩号为K13+218。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砂岩、页岩、泥灰岩,其中K10+000~K11+500段还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设计要求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开挖和复合式衬砌,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了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监控。 事件1:施工单位采用双向掘进,对水、电、路、通风等设施进行统一安排,并在正式掘进前完成。通风方式采用大功率通风机将新鲜空气采用风管压送到掌子面,然后将废气从里往外挤出。通风机采用轴流式,其额定风量为2250m/min,风压为6kPa,发电机功率为2×115kW。风管与风机相匹配,选配1500mm(压入)和1000(吸出)的强力橡胶软管,每节长10m,软风管接头方式为双反边拉链式接头,安装方便、密封性能好。 事件2:隧道施工时的通风,设专人管理。要求做到: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1m的新鲜空气;隧道内的空气成分每两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事件3:某日早上7时.1名工人进洞启动设备,产生火花,导致隧道发生瓦斯爆炸,该名工人罹难,所幸洞内当时没有其他作业人员,造成损失约320万元。土建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按要求进行了照明、供配电设施与交通标志、防撞设施、里程标、百米标等的施工。照明控制系统由分中心监控工作站、A、亮度检测器和照明配电回路(箱)的接口电路构成。该隧道原设计采用射流式通风方式,经多方论证后,难以满足该隧道的通风质量要求,拟变更为竖井排风式通风,并按相关程序完成了设计变更。 1.补充背景中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 2.背景中施工时采用的通风方式属于哪一类?。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Ⅴ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Ⅴ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标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 (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

问答题案例一背景资料: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10+150,出口里程为DK1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1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13+650。当进口开挖到DK1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问题:1.选择适合该隧道进口工作面的运砟方式及装砟设备。2.该隧道出口工作面应采取什么施工排水方案?3.针对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4.为安全穿越该隧道断层,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5.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为分离式双洞隧道,洞口间距50m。其中左线长3 996m,进口里程桩号为ZK13 +956;右线长4 013m,进口里程桩号为YK13+952。根据地质勘察报告,YK14+020 ~YK16 +200段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其中,YK14 +850 ~YK14+900段穿越背斜组成的复式褶皱带,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开工当年10月5日,该隧道右洞采用全断面开挖至YK14 +872处,二衬距掌子面68m。10月6日,监理单位发现YK14 +859 ~YK866段初期支护变形超限,立即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停止掘进。10月13日,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的要求对变形超限段进行了处理。10月20曰, YK14 +859 ~YK14 +863段发生塌方,至10月23日,塌方段在拱顶部位形成髙2 ~ 3m,宽2~3m,长3~4m的塌腔。施工单位立即会同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对塌方段进行了现场确认及变 更立项,由设计单位出具了变更设计图。为防止类似的塌方車故,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未塌方段的塌方预测。10月27日8时。在未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的情况下,34名工人进人洞内开展塌方段及未塌方段的处理作业,作业采用的台车上配备了普通配电箱和普通电源插座。10时起,由于风机 出现故障,洞内停止通风。11时20分左右,右洞发生瓦斯爆炸,34名工人全部罹难。问题:一.根据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二.列举施工单位可采用的隧道塌方常用预测方法。三.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四.指出施工单位的哪些错误做法可能导致了本次瓦斯爆炸事件。五.根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亊故报告和调査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