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热态启动时,调节级出口的蒸汽温度与金属温度之间出现负温差是不允许的。

机组热态启动时,调节级出口的蒸汽温度与金属温度之间出现负温差是不允许的。


相关考题:

机组热态启动时,调节级出口的蒸汽温度与金属温度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负温差是允许的。A对B错

下列哪种情况会使汽轮机产生热冲击()。A启动时,冲转参数与汽缸金属温度不匹配B极热态启动时采用负温差启动C汽轮机甩负荷D凝汽器真空下降

整套联合循环机组的启动状态(冷态、温态、热态)是由()决定的。A、汽机中压蒸汽温度B、汽机金属温度C、余热锅炉汽包压力D、燃机金属温度

机组启动时,上缸调节级处金属温度在()℃之间称为温态启动。A、150~200B、150~250C、150~300D、250~300

机组热态启动时,调节级出口的蒸汽温度与金属温度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负温差是允许的。

机组热态启动时,蒸汽温度应高于汽缸金属温度()℃。

热态启动过程中应注意汽机第一级金属温度与蒸汽温度的不匹配度须在()。

汽轮机热态启动时,调节级的蒸汽如果低于该级的金属温度,则转子外表面受到冷却产生()应力,转子中心孔产生()应力。

汽轮机冷态启动时,温度高的蒸汽与冷金属部件接触,这时主要以()换热方式将蒸汽热量传给金属璧面。

亚临界机组启动时,上缸调节级处金属温度低于()℃时,称为冷态启动,金属温度在()℃之间称为温态启动,金属温度在()℃以上为热态启动。

机组热态启动时监视再热器入口汽温不超过(),或控制主蒸汽温度不超过()。

汽轮机热态启动时若出现负胀差,主要原因是()A、暖机不充分B、冲转时蒸汽温度偏高C、冲转时蒸汽温度偏低

汽轮机尽量避免负温差启动的原因是()A、因为负温差启动增加了机组疲劳寿命损耗B、蒸汽温度过低,则将在转子与汽缸内壁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容易引起金属裂纹C、蒸汽温度过低,则将在转子与汽缸内壁产生过大压应力,容易引起金属裂纹D、负温差启动并不影响机组带负荷速度

机组启动时蒸汽温度与金属温度不匹配会造成汽轮机热冲击。

高压大容量汽轮机热态启动参数的选择原则是按高压缸调节级金属温度和中压缸第一级金属温度,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

机组启动时,上缸调节级处金属温度()时,称为热态启动。A、100~150℃B、150~200℃C、200~250℃D、300℃以上

汽轮机热态起动,蒸汽温度一般要求高于调节级上汽缸金属温度50~80℃是为了()。

为什么热态启动时,一般都规定新蒸汽温度应高于调节级金属温度50℃以上?

机组进行热态启动时,造成新蒸汽温度下降的原因有()A、汽轮机缸温低B、调节汽门节流C、导汽管散热D、调节级喷嘴膨胀

在机组热态启动时,使用旁路系统可提高()或新蒸汽的温度。A、湿饱和蒸汽B、过热蒸汽C、干饱和蒸汽D、再热蒸汽

正常运行时,再热蒸汽与主蒸汽温度之差不应大于();主蒸汽温度大于再热蒸汽温度时,温度允许();机组空载时,温差允许()。

机组启动时,上缸调节级处金属温度在()℃之间称为温态启动。A、150~200;B、150~200;C、150~300;D、250~300。

热态启动时,()易造成负胀差增大。A、负温差启动B、过早投入轴封汽C、轴封汽温度过高

汽轮机热态启动,蒸汽温度一般要求高于调节级上汽缸金属温度(),这是为了避免汽缸受()。

汽轮机热态启动时,若出现负胀差主要原因是()。A、冲转时蒸汽温度过高B、冲转时蒸汽温度过低C、暖机时间过长

单选题汽轮机热态启动时若出现负胀差,主要原因是()A暖机不充分B冲转时蒸汽温度偏高C冲转时蒸汽温度偏低

单选题机组启动时,上缸调节级处金属温度在()℃之间称为温态启动。A150~200B150~250C150~300D2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