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制动机的稳定性是指:在制动管内压缩空气缓慢减压(不超过规定值)时,制动机不发生制动作用的性能。

客车制动机的稳定性是指:在制动管内压缩空气缓慢减压(不超过规定值)时,制动机不发生制动作用的性能。


相关考题:

制动管缓慢减压时,制动机不发生制动作用的性能,叫作制动机的安定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120控制阀局减阀的作用是()。A、在第一阶段减压时,将压缩空气送入制动缸;B、在第二阶段减压时,将压缩空气送入制动缸;C、在第一阶段减压时,将压缩空气送入大气;D、在第二阶段减压时,将压缩空气送入大气。

制动机在制动管缓慢减压速度下,不发生制动作用的性能,称为制动机的()A、稳定性B、安定性C、灵敏性D、一致性

客车空气制动机在作单车的制动机安定试验时,要求制动主管减压达到()不发生紧急制动作用。A、170kPa之前B、170kPa之后C、170kPa前后D、170kPa之时

铁道部规定客车禁止溜放,因此客车人力制动机只在空气制动机失效或防止停留客车移动时使用。

客车车辆空气制动机的基本作用是()。A、充气、制动、保压和缓解B、制动和缓解C、制动安全、可靠和灵活D、充气缓解和减压制动

客车制动机单车空气制动试验中紧急制动试验是:手把置一位充气,待副风缸达到定压后,将手把移至六位减压,制动管减压()kPa前,制动机应发生紧急制动作用。A、40B、100C、170

客车制动机的灵敏度(即制动感度)是指:在制动管内压缩空气以常用制动最小减压速度和最小减压量减压时,制动机能产生制动作用的性能。

自动空气制动机的特点是:当向制动管内充气时制动机呈缓解状态,反之当制动管减压时,则呈 ()状态。

处于稳定状态的制动机,当列车管缓慢减压时,制动机不发生制动作用的性能,叫()。A、制动机的稳定性B、制动机的可靠性C、制动机的准确性D、制动机的安全性

单车制动机试验在漏泻试验时,手吧()位减压40kPa转保压位,要求制动管1min压力下降量不超过()kPa。

列车管的泄漏是难免的,只要在()的泄漏量(列车管的缓慢减压),制动机不发生制动作用的性能,叫制动机的()

自动制动机是采用缓解时将总风缸内的压缩空气经()送入车辆上专设的风缸“储存”起来,制动时以制动主管内空气压力减小为信号,通过车辆上的专门装置,将“储存”在风缸内的压缩空气就近直接送入制动缸产生制动的制动机。A、副风缸B、制动主管C、压力风缸D、支管

对列车制动机经行全部试验时,自阀施行最大有效减压量,司机检查制动主管泄露量,其压力下降不的超过()

104、103型分配阀的制动机在常用制动减压时,不起紧急制动作用的性能,叫做制动机的()。A、稳定性B、可靠性C、准确性D、安定性

减压阀的调整方法将制动阀手把制运转位,制动管压强不足时拧紧调整螺帽,超过时拧松调整螺帽;每次调整时施行常用制动减压3-4次,缓解后检查制动管压强是否达到规定值,若没有达到规定值,直止调整达到规定压强为止。

货车制动机的稳定性是指在施行减压140kPa的常用制动时不应发生紧急制动。

填空题单车制动机试验在漏泻试验时,手吧()位减压40kPa转保压位,要求制动管1min压力下降量不超过()kPa。

多选题自动制动机是采用缓解时将总风缸内的压缩空气经()送入车辆上专设的风缸“储存”起来,制动时以制动主管内空气压力减小为信号,通过车辆上的专门装置,将“储存”在风缸内的压缩空气就近直接送入制动缸产生制动的制动机。A副风缸B制动主管C压力风缸D支管

填空题列车管的泄漏是难免的,只要在()的泄漏量(列车管的缓慢减压),制动机不发生制动作用的性能,叫制动机的()

单选题客车制动机单车空气制动试验中紧急制动试验是:手把置一位充气,待副风缸达到定压后,将手把移至六位减压,制动管减压()kPa前,制动机应发生紧急制动作用。A40B100C170

填空题自动空气制动机的特点是:当向制动管内充气时制动机呈缓解状态,反之当制动管减压时,则呈 ()状态。

判断题客车制动机的灵敏度(即制动感度)是指:在制动管内压缩空气以常用制动最小减压速度和最小减压量减压时,制动机能产生制动作用的性能。A对B错

判断题减压阀的调整方法将制动阀手把制运转位,制动管压强不足时拧紧调整螺帽,超过时拧松调整螺帽;每次调整时施行常用制动减压3-4次,缓解后检查制动管压强是否达到规定值,若没有达到规定值,直止调整达到规定压强为止。A对B错

判断题客车制动机的稳定性是指:在制动管内压缩空气缓慢减压(不超过规定值)时,制动机不发生制动作用的性能。A对B错

单选题处于稳定状态的制动机,当列车管缓慢减压时,制动机不发生制动作用的性能,叫()。A制动机的稳定性B制动机的可靠性C制动机的准确性D制动机的安全性

单选题104、103型分配阀的制动机在常用制动减压时,不起紧急制动作用的性能,叫做制动机的()。A稳定性B可靠性C准确性D安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