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要求的起始或中间进近定位点,其纵向容差不得大于:().A、±1.0海里B、±1.5海里C、±2.0海里D、±2.5海里

符合要求的起始或中间进近定位点,其纵向容差不得大于:().

  • A、±1.0海里
  • B、±1.5海里
  • C、±2.0海里
  • D、±2.5海里

相关考题:

通常沿起始进近航段至中间定位点要提供航迹引导,在精密进近时进入中间定位点的最大切入角为().A、30°B、70°C、90°

利用雷达引导进场航空器迅速地由()过渡到可进入最后仪表进近、目视进近或雷达进近的某点。A、起始进近B、直接进近C、航路阶段D、进港程序

在实施速度限制时,()飞行阶段应当避免速度的增减交替进行。A、任何B、最后进近C、中间进近D、起始进近

“U”型推测程序DR定位点由VOR/VOR确定,起始进近第一段与DR段的夹角不大于:().A、70°B、90°C、105°D、120°

仪表进近图中需要公布下降梯度的航段是().A、起始进近航段B、中间进近航段C、最后进近航段

双向无线电通信失效后,飞行员正在起始进近定位点等待,则应在什么时候下降开始仪表进近?

起始进近航段采用直线航线时,起始与中间进近航段的切入角大于(),应提供至少2NM的提前转弯方位线(或径向线或DME弧).A、45°B、70°C、90°

标准仪表进场是一种规定的IFR进场航线,通常连接ATS航线上的一个重要点和公布的()。A、仪表进近程序的开始点B、中间进近定位点C、最后进近定位点

当两接触线交叉点横向位置符合要求,但纵向位置超过规定时,当大于800mm时,应增大交叉⻆,即相应调整两定位点拉出值。

当两接触线交叉点横向位置符合要求,但纵向位置超过规定时,当大于800mm时,应增大交叉角,即相应调整两定位点拉出值。

IFR飞行计划中,进场航段结束点是().A、预期仪表进近的最后进近定位点B、预期仪表进近的起始进近定位点C、第一次着陆的那一点

机场进近图上IF到FAF航段称为()A、中间进近航段B、最后进近航段C、起始进近航段

非精密进近的起始进近航段采用直线航线时,起始与中间进近航段的最大切入角为().A、45°B、70°C、90°D、120°

非精密进近的FAF距跑道入口不得大于10海里,其定位容差不得大于()。A、±1.0海里B、±1.5海里C、±0.5海里

仪表进近图中,FAP表示().A、起始进近定位点B、中间进近定位点C、最后进近定位点D、最后进近点

符合要求的起始或中间进近定位点,其纵向容差不得大于()。A、±1.0海里B、±1.5海里C、±2.0海里

仪表进近图中,IF表示()。A、起始进近定位点B、中间进近定位点C、最后进近定位点

仪表进近图中,IAF表示()。A、起始进近定位点B、中间进近定位点C、最后进近定位点

“U”型推测程序DR定位点由VOR/VOR确定,起始进近第一段与DR段的夹角不大于()。A、70°B、90°C、105°

当在航路上发生双向无线电通信失效时,飞行员在什么时候开始下降作仪表进近?()A、在到达仪表进近的起始进近定位点时,但不早于空中交通管制修正的计划中预计下降或进近时间之前B、在预定的进场时间前后3min到达仪表进近程序中所描述的等待定位点时C、在飞行计划中的预计进场时间或预计下一指令时间到达仪表进近程序中规定的主要起始进近定位点时,二者中取较晚者

仪表进近包括()五个航段。A、复飞,起始进近,中间进近,最后进近和进场B、进场,起始进近,中间进近,最后进近和复飞C、进场,复飞,中间进近,最后进近和落地D、进场,起始进近,中间进近,最后进近和离场

仪表进近图中需要公布下降梯度的航段是:().A、起始进近航段B、中间进近航段C、最后进近航段D、复飞航段

起始进近航段采用直线航线时,起始与中间进近航段的切入角大于(),应提供至少2NM的提前转弯方位线(或径向线或DME弧):().A、45°B、70°C、90°D、120°

标准仪表进场是一种规定的IFR进场航线,通常连接ATS航线上的一个重要点和公布的()。A、仪表进近程序的开始点B、中间进近定位点C、最后进近定位点D、等待点

通常沿起始进近航段至中间定位点要提供航迹引导,在精密进近时进入中间定位点的最大切入角为:().A、30°B、70°C、90°D、120°

仪表进近图中,IAF表示:().A、起始进近定位点B、中间进近定位点C、最后进近定位点D、ILS的识别标志

非精密进近的FAF距跑道入口不得大于10海里,其定位容差不得大于:().A、±1.0海里B、±1.5海里C、±0.5海里D、±1.9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