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按,读ruó,“揉搓”之意。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什么感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按,读ruó,“揉搓”之意。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什么感受?


相关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28~30 问题。剑门道中遇微雨(宋)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遮中写下了这首诗。第 28 题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海棠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3分)(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3分)

(一)(3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分)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分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1) 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名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2分)钓 雪 亭(宋)姜 夔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1)诗人在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第 21 题 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这首诗的层次及各层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诗中划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3分)(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3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 。(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借行!(《国风●秦风●无衣》)请回答: .(1)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分)(2)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爱国主义精神(2)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及其含蕴的传统文化精神。(4 分)

写出《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原文及释义。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这首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说说这首诗是怎样以月贯串全诗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按,读ruó,“揉搓”之意。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问答题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这首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问答题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说说这首诗是怎样以月贯串全诗的。

问答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按,读ruó,“揉搓”之意。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