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Eө(Cu2+∕Cu+)<Eө(I2/I-),但Cu2+能与I-反应生成I2和CuI(s),阐述其原因。

已知Eө(Cu2+∕Cu+)<Eө(I2/I-),但Cu2+能与I-反应生成I2和CuI(s),阐述其原因。


相关考题:

φ0Cu2+/Cu+=0.17V,φ0I2/I-=0.535V,因此Cu2+离子不能氧化I-离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间接碘量法中,加入过量的KI的主要目的是()。 A、加大I-的浓度,增加的反应速度B、加大I-的浓度,提高的反应程度C、生成I3-D、保护I2不被还原E、提高I2的溶解度

已知在标准状态下,铜离子无法氧化碘离子(E0Cu2+/Cu+=0.17V、E0I2/I-=0.535v)但若生成CuI沉淀后情况会有所变化。通过计算判定()。(标况下)2Cu2++4I-=2CuI↓+I2↓反应的方向(KspCuI=1.1*10-12) A.0.41V,反应向左进行B.0.52V,反应向左进行C.0.76V,反应向右进行D.0.88V,反应向右进行

碘量法测定CuSO4含量,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下列叙述其作用错误的是A.还原Cu2+为Cu+B.防止I2挥发C.与Cu+形成CuI沉淀D.把CuSO4还原成单质Cu

下列两个电极反应Cu2++2e-=Cu (1)φCu2+/CuI2+2e- =2I- (2)φI2/I-当离子浓度增大时,关于电极电势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1)变小,(2)变小B. (1)变大,(2)变大C. (1)变小,(2)变大D. (1)变大,(2)变小

已知Eө(Cu2+/Cu+)<Eө(I2/I-),但Cu2+能与反应生成I2和CuI(s),为什么?

在298.15K、标准状态下,电对Cu2+/Cu、I/I-、Sn4+/Sn2+、Cl2/Cl-中最强的氧化剂是()。(φθ(Cu2+/Cu)=0.3419V,φθ(I2/I-)=0.5355V,φθ(Sn4+/Sn2+)=0.151V,φθ(Cl2/Cl-)=1.358V)A、Cl2B、Cu2+C、I2D、Sn4+

有下列两个电池(c1<c2)a:Cu(s)|Cu2+(c1)‖Cu2+(c2)|Cu(s)b:Pt|Cu2+(c1),Cu+(c3)‖Cu2+(c2),Cu+(c3)|Pt它们的电池反应与电动势a和b之间的关系为()A、电池反应相同,a=bB、电池反应不同,a=bC、电池反应相同,a=2bD、电池反应相同,a=(1/2)b

关于反应2Cu2++4I-2CuI↓+I2不正确的说法是()A、本反应可用于制备CuIB、本反应进行的很完全是因为I-是还原剂又是沉淀剂C、本反应能有效的防止一价铜歧化是由于生成了难溶的CuID、本反应不可用于碘量法测定Cu2+含量E、反应进行时有大量副产物CuI2

溶液中含有I-和Br-,当加入氯水时,()离子先和Cl2反应。已知φθCl2/Cl-=1.36V、φθBr2/Br-=1.07V、φθI2/I-=0.54V。

在2Cu2++4I-=CuI↓+I2中,Eθ(I2/2I-)=0.54V,Eθ(Cu/CuI)=0.86V,Eθ(Cu2+/CuI)Eθ(I2/2I-)则反应方向向()。A、右B、左C、不反应D、反应达到平衡时不移动

已知φθI2/I-=0.54V,φθCl2/Cl-=1.36V,φθBr2/Br-=1.09V若将氯水加到含有Br-和I-的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是()。A、首先析出I2B、逸出氯气C、Br2先析出D、不发生反应E、I2和Br-同析出

()Cu2+()I-→()CuI+()I2括号中应填的数字为?A、2,2,1,1B、2,4,2,1C、2,4,2,2D、1,2,2,1

已知电池(-)Ag|AgCl|Cl-(1mol.L-1)||I-(1mol.L-1)|I2|Pt(+),该电池电极反应是(),正极反应(),负极反应()。

下列反应中哪个是表示ΔfHθm (AgI,s)的反应式()A、Ag+(aq)+I-(aq)= AgI(s)B、2Ag(s)+ I2(s)=2AgI(s)C、2Ag(s)+ I2(g)=2AgI(s)D、Ag(s)+ 1/2I2(s)=AgI(s)

同条件下,FeCl3能与KI反应生成I2,FeSO4能与溴水反应生成Fe2(SO4)3,由此可以推断电极电位φI2/I-,φBr-/Br-和φFe3+/Fe2+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已知φΘ(Cu2+/Cu)=0.34V,φΘ(Cu+/Cu)=0.52V,则φΘ(Cu2+/Cu+)为()A、–0.18 VB、0.16 VC、0.86 VD、0.18 V

某溶液中含有Cl-、Br-、I-三种离子。要求只把I-氧化出来而Cl-、Br-们留在溶液中,应选择哪种氧化剂()(已知φΘCl2/Cl-=1.36V,φΘBr2/Br-=1.07V,φΘI2/I-=0.54V)A、φΘMnO4-/Mn2+=1.491VB、φΘCr2O7-/Cr3+=1.33VC、φΘFe3+/Fe2+=0.770VD、φΘCu2+/Cu+=0.3402V

比较下列各组离子的半径大小:Mg2+()Al3+;Br-()I-;Cl-()K+;Cu+()Cu2+。

解释下列现象。   A.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有Br-和I-的酸性溶液中,以CCl4萃取,CCl4层变为紫色。     B.EθI2/I-(0.534V)>EθCu2+/Cu+(0.159V),但是Cu2+却能将I-氧化为I2。     C.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Fe3+和AsO43-都能氧化I-析出I2,因而干扰铜的测定,加入NH4HF2两者的干扰均可消除。   D.Fe2+的存在加速KmnO4氧化Cl-的反应。   E.以KmnO4滴定C2O42-时,滴入KmnO4的红色消失速度由慢到快。   F.于K2Cr2O7标准溶液中,加入过量KI,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由蓝变为绿。  G.以纯铜标定Na2S2O3溶液时,滴定到达终点后(蓝色消失)又返回到蓝色。

已知EΘ(Cu2+/Cu+)=0.159V;EΘ(Cu2+/CuI)=0.869V;则。KΘsp(CuI)=()A、1.0×10-6B、4.32×10-18C、9.2×10-26D、9.2×10-13

反应IO3-+I-+6H+=3I2+3H2O,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已知:Eθ(IO3-/I-)=1.20V,Eθ(I2/I-)=0.55V)A、2.5x1056B、2.5x1055C、5x1056D、5x1055

碘量法测定CuSO4含量,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下列叙述其作用正确的是()。A、还原Cu2+为Cu+B、防止I2挥发C、与Cu+形成CuI沉淀D、把CuSO4还原成单质Cu

由于Eθ(Cu+/Cu)=+0.52V,Eθ(I2/I-)=+0.536V,故Cu+和I2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有下列两个浓差电池(a1<a2) (1)Cu(s)│Cu2+(a1)‖Cu2+(a2)│Cu(s) (2)Pt│Cu2+(a1),Cu+(a')‖Cu2+(a2),Cu+(a')│Pt 它们的电池反应与电动势 E1和E2之间的关系为:()A、电池反应相同,E1=E2B、电池反应不同,E1=E2C、电池反应相同,E1=2E2D、电池反应相同,E2=2E1

问答题解释下列现象。   A.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有Br-和I-的酸性溶液中,以CCl4萃取,CCl4层变为紫色。     B.EθI2/I-(0.534V)>EθCu2+/Cu+(0.159V),但是Cu2+却能将I-氧化为I2。     C.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Fe3+和AsO43-都能氧化I-析出I2,因而干扰铜的测定,加入NH4HF2两者的干扰均可消除。   D.Fe2+的存在加速KmnO4氧化Cl-的反应。   E.以KmnO4滴定C2O42-时,滴入KmnO4的红色消失速度由慢到快。   F.于K2Cr2O7标准溶液中,加入过量KI,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由蓝变为绿。  G.以纯铜标定Na2S2O3溶液时,滴定到达终点后(蓝色消失)又返回到蓝色。

问答题已知Eө(Cu2+/Cu+)<Eө(I2/I-),但Cu2+能与反应生成I2和CuI(s),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