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仪校准时,在校准试件外露钢筋的两端,应采用钢卷尺量测()钢筋间距内的总长度,取平均值,并作为钢筋的实际平均间距。同时用游标卡尺量测钢筋两外露端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取其平均值。A、5段B、6段C、7段D、8段
雷达仪校准时,在校准试件外露钢筋的两端,应采用钢卷尺量测()钢筋间距内的总长度,取平均值,并作为钢筋的实际平均间距。同时用游标卡尺量测钢筋两外露端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取其平均值。
- A、5段
- B、6段
- C、7段
- D、8段
相关考题:
对某在用钢筋混凝土桥梁进行结构材质状况无损检测,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4)在进行钢筋保护层检测时,有关技术要求包括( )。A.当实际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的最小示值时,则该测试方法不适用B.当钢筋较密集,对测试结果有影响时,应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验证C.检测前,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D.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
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的校准方法要求,制作校准试件时,试件表面应平整,钢筋轴线应平行于试件表面,从试件4个侧面量测其钢筋的埋置深度应不相同,并且同一钢筋两外露端轴线至试件同一表面的垂直距离差应在()内。A、0.5mmB、0.8mmC、1.2mmD、1.5mm
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以下简称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土1mm。A、10~30mmB、10~50mmC、20~70mmD、20~80mm
钢筋的公称直径检侧应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并结合钻孔、剔凿的方法进行,钢筋钻孔、剔凿的数量不应少于该规格已测钢筋的30%且不应少于3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3处时应全部选取)。钻孔、剔凿时,不得损坏钢筋,实测应采用游标卡尺,量测精度应为()。A、0.01mmB、0.1mmC、0.2mmD、0.5mm
采用钢筋探测仪进行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检测,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小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A、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B、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C、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D、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的校准方法要求,制作混凝土试件的原材料均不得含有铁磁性物质,试件浇筑后7天内应浇水并覆盖养护,7d后采用自然养护,试件龄期应达到()且在自然风干后使用。A、7天B、14天C、28天D、56天
雷达仪检测遇到下列哪种情况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A、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B、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C、混凝土含水率较高D、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钢筋探测仪检测遇到下列哪种情况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A、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B、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C、混凝土含水率较高D、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根据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正常情况下,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的校准有效期可为一年,发生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对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进行校准()A、新仪器启用前B、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C、经过维修D、更换主要零配件
雷达仪校准时,标准试件制作要求混凝土板应采用单层钢筋网,宜采用直径为8-12mm的圆钢制作,其间距宜为100-150mm,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覆盖()四个区段,每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钢筋网至少应有8个间距。A、15mm、40mmB、25mm、40mmC、65mm、90mmD、60mm、90mm
下列哪些是雷达仪校准步骤。()A、校准过程中应避免外界的电磁干扰B、应先校正试件的介电常数,然后再进行雷达仪校准C、在外露钢筋的两端,应采用钢卷尺量测6段钢筋间距内的总长度,取平均值,并作为钢筋的实际平均间距。同时用游标尺量测钢筋两外露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取其平均值D、采用雷达仪检测钢筋的分布情况,并应在适当位置剔凿出钢筋
填空题钢筋混凝土管片水平拼装检验,环向缝间隙每环测()点,采用塞尺插片检验方法,质量误差控制在()mm;纵向缝间隙每条缝测()点,采用塞尺插片检验方法,质量误差控制在()mm;成环后内径测()条,采用钢卷尺检验方法,质量误差控制在()mm;成环后外径测()条,采用钢卷尺检验方法,质量误差控制在()mm。
单选题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的校准方法要求,应在试件各测试表面标记出钢筋的实际轴线位置,用游标卡尺量测两外露钢筋在各测试面上的实际保护层厚度值,取其平均值,精确至()。A0.01mmB0.05mmC0.1mmD0.12mm
填空题钢筋探测仪校准试件优先采用混凝土材料且在砼龄期达到()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