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中,能见度用气象光学视程表示。气象光学视程是指:A.白炽灯发出色温为30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10%所通过的路径长度B.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7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所通过的路径长度C.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5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所通过的路径长度
一个100 W的白炽灯,发出1250lm光通量,用灯罩罩上后,灯罩将光向下反射,向下的光通量()。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
40W白炽灯与40W日光色荧光灯发出的光通量,下列( )是错误的。A.不一样B.一样C.40W白炽灯发出的光通量为0.5光瓦D.40W日光色荧光灯发出的光通量为2200lm
气象光学视程(MOR)是假定光亮度对比感阈为()时,在实际情况下目标物刚好被眼睛辨认。
气象光学视程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所通过的路途长度。
气象光学视程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7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所通过的路途长度。A、10B、5C、3D、1
白天能见度的定义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对比感阈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距离。实际上也是气象光学视程。
能见度用()表示。A、气象光学视程B、有效水平能见度C、垂直能见度D、水平能见度
发光效率是指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和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之比,单位为lm/w。
光源的有效寿命是指光源从开始燃点起,至其光通量下降到初始值70%时的累计燃点时间。
能见度用气象光学视程表示,白天能见度实际上也是气象光学视程。
导致气象光学视程误差的主要因素是系统自身电子设备的不稳定性。
下列各项中,影响能见度的因子有()。A、目标物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B、大气透明度C、人的视觉对比感阈D、气象视程
光通量是指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单位用()表示。
气象光学视程MOR()指色温为2700K时白炽灯发出的平行光束被大气吸收和散射后,光束衰减到()时的距离。
气象光学视程MOR指色温度为2700K时,白炽灯发出的平行光束被大气吸收和散射后,光束衰减到()%的距离。A、10B、20C、5D、15
能见度用气象光学视程表示。气象光学视程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所通过的路径长度。
散射能见度仪发射器发出的是()脉冲,接收器测量其散射光束,由处理器计算出气象光学视程。A、紫外光B、近红外光C、红外光D、激光
判断题光源的有效寿命是指光源从开始燃点起,至其光通量下降到初始值70%时的累计燃点时间。A对B错
单选题散射能见度仪发射器发出的是()脉冲,接收器测量其散射光束,由处理器计算出气象光学视程。A紫外光B近红外光C红外光D激光
填空题能见度用气象光学视程表示。气象光学视程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所通过的路径长度。
判断题白天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对比视感阈为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实际上也是气象光学视程。A对B错
填空题气象光学视程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所通过的路途长度。
填空题白天能见度的定义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对比感阈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距离。实际上也是气象光学视程。
判断题发光效率是指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和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之比,单位为lm/w。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