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利用小角法测定观测点P与基准线AB间的水平位移D,已知P点距A点的距离S为40米,测角中误差为±5",在不考虑距离测量中误差影响的情况下,D的测定精度为( )mm。A 0.5B 1.0C 1.5D 2.0

单选题
利用小角法测定观测点P与基准线AB间的水平位移D,已知P点距A点的距离S为40米,测角中误差为±5",在不考虑距离测量中误差影响的情况下,D的测定精度为(  )mm。
A

0.5

B

1.0

C

1.5

D

2.0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已知AB两点,B对A点高差为h=0.5m,当经纬仪在A点视线水平时,测量上下视距丝在水准尺上读数之差为1.625m,求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测得AB两点间的倾斜,距离D′AB=30.000±0.005m.高差hAB=+2.30m±0.04m,则AB间水平距离的中误差为±0.005m。()

已知动点P在曲线上运动,记坐标原点与点P间的距离为l.若点P的横坐标对时间的变化率为常数,则当点P运动到点(1,1)时,l对时间的变化率是

已知水平距离AB的测设,当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可按设计水平距离D,用一般方法在地面上概略定出B'点,然后按精密量距方法,测量AB/的距离,并加( )改正数,求出AB’的精确水平距离D'。A.尺长B.温度C.倾斜D.系统误差E.偶然误差

已知 A 点高程为 18.5000m,现欲测设一条坡度为 2.5%的线路 AB。从设计图上量得 AB 间的水平距离为 120.000m,则B 点需测设的高程为( )m。A、21、5B、15、5C、21 D、18、8

如图,利用小角法测定观测点P与基准线AB间的水准位移Δ,已知P点距A点的距离S为40m,测角中误差为±5",在不考虑距离测量中误差影响的情况下,Δ的测定精度为()mm。(提示:Δ=α·S/p,此处p取200000)A:±0.5B:±1.0C:±1.5D:±2.0

(2011 年) 如图, 利用小角法测定观测点 P 与基准线 AB 间的水平位移 Δ, 已知 P 点距A 点的距离 S 为 40m, 测角中误差为±5″, 在不考虑距离测量中误差影响的影响下, Δ 的测定精度为() mm。 (提示: ? ? ? / ? ? S , 此处ρ取 200000)A. ±0.5 B. ±1.0 C. ±1.5 D. ±2.0

在矩形ABCD中,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A、C两处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点曰,点Q以2cm/s向D移动,当P,Q距离为10cm时,P、Q两点从出发开始经过时间为( )s。

施工放样中(已知两控制点A、B和设计点位P)极坐标法是用()放样出P点的位置。A方位角B水平角C坐标D水平距离E竖直角

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距离,得P点。A、B到P的长度B、A到B的长度C、P到B的长度D、A到P的长度

已知AB两点间的高差为+5m,水平距离为50.0m,则A点至B点的坡度为()。A、10%B、1%C、10

水平位移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当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等时,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为(),当为三等时,点位中误差为()。A、±1.5mm;±3mmB、±3mm;±6mmC、±6mm;±12mm

采用全站仪TCA2003(标称精度:0.5”、lmm+lmm10-6xD)极坐标法进行某测点的水平位移监测,设mB=1.O”、mS,=1mm+l+1mm10-6xD,p=206265,若不考虑已知点误差的影响,当距离为400m时,测点的点位中误差为()A、±1.89mmB、±2.39mmC、±2.56mmD、±0.86mm

利用水准仪可以完成下列哪些工作()。A、测量两点间的高差B、测量竖直角C、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测设已知高程E、测量坐标

测水平角的误差与观测点的距离成反比。()

观测水平角的对中误差与观测点的距离成反比。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0点的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的相位差为()

根据已知点高程及两点间的()和水平距离确定未知点高程的测量方法叫三角高程测测A、水平角B、竖直角C、高差D、高程

某建筑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中的小角法,测得观测点偏离视准线的偏角为20″,测站点到观测点的距离D=10m,则该观测点的偏离值d(mm)是接近下列()项。()A、8.7B、9.2C、9.7D、10.4

平面波在介质中传播S距离后的声压衰减规律为P=P0e-αs,其中P为距声源S处的声压,P0为声源的辐射声压,S为距声源的距离,α为衰减系数。

单选题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距离,得P点。AB到P的长度BA到B的长度CP到B的长度DA到P的长度

单选题采用全站仪TCA2003(标称精度:0.5”、lmm+lmm10-6xD)极坐标法进行某测点的水平位移监测,设mB=1.O”、mS,=1mm+l+1mm10-6xD,p=206265,若不考虑已知点误差的影响,当距离为400m时,测点的点位中误差为()A±1.89mmB±2.39mmC±2.56mmD±0.86mm

问答题已知AB两点,B对A点高差为h=0.5m,当经纬仪在A点视线水平时,测量上下视距丝在水准尺上读数之差为1.625m,求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判断题测水平角的误差与观测点的距离成反比。()A对B错

单选题水平位移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当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等时,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为(),当为三等时,点位中误差为()。A±1.5mm;±3mmB±3mm;±6mmC±6mm;±12mm

判断题测得AB两点间的倾斜,距离D′AB=30.000±0.005m.高差hAB=+2.30m±0.04m,则AB间水平距离的中误差为±0.005m。A对B错

单选题根据已知点高程及两点间的()和水平距离确定未知点高程的测量方法叫三角高程测测A水平角B竖直角C高差D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