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篆刻》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上午辽宁省朝阳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篆刻2.内容:要点提示或建议:(1)篆刻是指镌刻印章的通称,印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2)关于印章的名称,历史上大致分为如下几类:玺、印、章、印章、印信;(3)古代使用印章,不像我们现在主要是蘸上印泥直接盖在纸张上。古人传递物品和书信往来,需要通过人来直接传送,如果单用绳索捆住,就难免被人拆动。为了保密起见,就在结绳上封一块泥土,把印鈐盖在泥土上,这种泥块就称之为“封泥”。除了这个主要用途之外,印章还用于记名器物、佩戴、殉葬、烙马等。3.基本要求:(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4)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答辩题目1.简述篆刻的发展?2.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结合学科,谈谈你会如何改善这一现状?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PPT展示2008年奥运会会徽,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提出问题:这幅作品为什么会被作为奥运会会徽?它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结合篆刻、书法和奥运五环标志,篆刻和书法是我国所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早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代,便盛行刻字艺术。可谓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族坚强朴实的性格的体现,进而导入新课《篆刻》。环节二:作品赏析(一)直观感知1.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多幅篆刻作品,老师提出问题:这些篆刻作品都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学生积极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篆刻是指镌刻印章的通称,印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它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皇后之玺》、《陵江将军章》、《王业之印信》并提出问题:这几枚印章的字体给你什么感受?试着总结出印章的类型。学生交流后并回答。教师总结:印章的名称在历史上大致分为:玺、印、章、印章、印信。(二)具体分析1.观察《皇后之玺》、《陵江将军章》,并提出问题,这两枚印章的用途是什么?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玺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它是皇后佩戴的饰物,也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刻工精细,弥足珍贵。章是指两汉官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将军章又被称为急救章,多数因为军事需要,在出兵之前匆匆刻纸,因此字形随势生发,运刀天真自然。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陵江将军章》并追问:古代君臣之间的书信往来,如何做到保密工作和身份验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人传递书信需要人来传送,单用绳索捆住,难免被人拆动,为保密起见,在结绳上封一块泥土,把印钤盖在泥土上,这种泥块称为“封泥”。(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悟教师继续展示章和玺等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提出问题:玺和章的用途?字体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皇帝皇后用玺,字体端庄典雅。将军用章,字体随心天真。环节三:实践练习,评议讨论教师展示《王业之印信》篆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字体、用途、总结艺术特色。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方印章一变秦印之柔媚而为苍劲有力,整体艺术风格浑厚古朴、外拙内巧、落落大方,但亦不乏粗放雄伟、瘦劲峻峭和奇骏苍茂,它代表了汉印鼎盛时期的典型风格,标态印章艺术进入空前繁荣的阶段。环节四:拓展提高,小结课业1.师生共同总结篆刻艺术特色,并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是最好的保护。2.查找印和印章的相关作品,总结艺术特色和用途,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篆刻一、定义:镌刻印章,篆书二、印章分类:玺、印、章、印章、印信三、用途:皇帝皇后用玺,将军用章【答辩题目解析】1.简述篆刻的发展?2.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结合学科,谈谈你会如何改善这一现状?

高中美术《篆刻》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上午辽宁省朝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篆刻
2.内容:



要点提示或建议:
(1)篆刻是指镌刻印章的通称,印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
(2)关于印章的名称,历史上大致分为如下几类:玺、印、章、印章、印信;
(3)古代使用印章,不像我们现在主要是蘸上印泥直接盖在纸张上。古人传递物品和书信往来,需要通过人来直接传送,如果单用绳索捆住,就难免被人拆动。为了保密起见,就在结绳上封一块泥土,把印鈐盖在泥土上,这种泥块就称之为“封泥”。除了这个主要用途之外,印章还用于记名器物、佩戴、殉葬、烙马等。

3.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
(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
(4)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1.简述篆刻的发展?
2.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结合学科,谈谈你会如何改善这一现状?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2008年奥运会会徽,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提出问题:这幅作品为什么会被作为奥运会会徽?它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结合篆刻、书法和奥运五环标志,篆刻和书法是我国所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早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代,便盛行刻字艺术。可谓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族坚强朴实的性格的体现,进而导入新课《篆刻》。
环节二:作品赏析
(一)直观感知
1.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多幅篆刻作品,老师提出问题:这些篆刻作品都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学生积极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篆刻是指镌刻印章的通称,印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它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皇后之玺》、《陵江将军章》、《王业之印信》并提出问题:这几枚印章的字体给你什么感受?试着总结出印章的类型。
学生交流后并回答。
教师总结:印章的名称在历史上大致分为:玺、印、章、印章、印信。
(二)具体分析
1.观察《皇后之玺》、《陵江将军章》,并提出问题,这两枚印章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玺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它是皇后佩戴的饰物,也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刻工精细,弥足珍贵。章是指两汉官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将军章又被称为急救章,多数因为军事需要,在出兵之前匆匆刻纸,因此字形随势生发,运刀天真自然。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陵江将军章》并追问:古代君臣之间的书信往来,如何做到保密工作和身份验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人传递书信需要人来传送,单用绳索捆住,难免被人拆动,为保密起见,在结绳上封一块泥土,把印钤盖在泥土上,这种泥块称为“封泥”。
(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悟
教师继续展示章和玺等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提出问题:玺和章的用途?字体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皇帝皇后用玺,字体端庄典雅。将军用章,字体随心天真。
环节三:实践练习,评议讨论
教师展示《王业之印信》篆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字体、用途、总结艺术特色。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方印章一变秦印之柔媚而为苍劲有力,整体艺术风格浑厚古朴、外拙内巧、落落大方,但亦不乏粗放雄伟、瘦劲峻峭和奇骏苍茂,它代表了汉印鼎盛时期的典型风格,标态印章艺术进入空前繁荣的阶段。
环节四:拓展提高,小结课业
1.师生共同总结篆刻艺术特色,并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2.查找印和印章的相关作品,总结艺术特色和用途,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篆刻
一、定义:镌刻印章,篆书
二、印章分类:玺、印、章、印章、印信
三、用途:皇帝皇后用玺,将军用章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篆刻的发展?
2.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结合学科,谈谈你会如何改善这一现状?


参考解析

解析:1.
(1)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2)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玺文分朱文和白文两种,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异形。
(3)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灿烂辉煌的时期。汉代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现代通常使用的印章一词,即来源于此
(4)古代玺印的材料质地,多为金属和玉石等。这些印材虽有耗损极慢和垂诸久远的优点,但是由于硬度高,坚涩难刻,古代玺印制作须出自专门的工匠之手。据传元末画家王冕最早采用花乳石来刻印。石质印材的广泛使用,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2.
课堂中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并未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来引导学生学习,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要改变教师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首先,教师需从思想上进行改变,始终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标准,从“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只有每次设计课程以此为根本,才能改变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
其次,在教学上改变教学形式的单一,就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法,将学生所认识理解的作品特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学科是一个人文性的学科,在欣赏作品时还可以运用情境法,创设一个便于学生鉴赏或欣赏的氛围。而对于创作类的课程则应该多多的运用示范与演示的方法,更加直观的展现创作技法或步骤,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在改变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最后,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要保证课堂的有效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无疑可以改变教学形式的单一的问题,使得课堂活泼有趣,但是绝不能因为追求形式的多样而忽略了切实有效的指导。美术课要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带动学生很好的进入课堂学习。

相关考题:

在高中“方寸之间意味无穷”篆刻概述一课中,教学重点是(  )。A.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B.篆刻的制作方法C.篆刻的种类D.篆刻的历史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学习模块中,直接体现传承民族文化的模块是(  )。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

下列关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条件B.作为普通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开设三个模块课程的能力C.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培养专业的美术家和美术人才D.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的五个内容系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下列不属于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是(  )。A.造型·表现B.美术鉴赏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

下列选项中,关于高中篆刻教学合适的观点是( )。A.篆刻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应当以欣赏为主B.应当要求学生尽快形成自己的篆刻风格C.篆刻教学应当与欣赏、临摹与创作相结合D.篆刻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实践技能的提高

高中美术教学内容5个模块系列是(  )。A.美术鉴赏、油画、国画、版画、设计B.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C.素描、色彩、摄影、摄像、电脑D.写生、参观、演示、示范、社团

“篆刻”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中的一个( )。A.内容系列B.模块C.活动系列D.作业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书法?篆刻”内容系列成就标准的是( )。A.恰当地使用书法或篆刻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B.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C.初步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规范或篆刻的一般技法D.创立两种以上的书体或篆刻形式,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在“书法·篆刻”内容系列中设置的内容是(  )。A.传统笔法、章法等技法B.传统工艺美术C.综合材料造型D.传统的造型手段

在高中美术篆刻模块《阳刚阴柔济以古雅——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学中,可以使用哪些教学方法。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为“书法=篆刻”教学过程设计:三种教学评价,举例说明。

(  )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A.设计·工艺B.绘画·雕塑C.书法·篆刻D.美术鉴赏

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属于()。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

潘天寿是我国现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他擅长以下哪些技能?()A、中国画B、书法C、篆刻D、诗文

()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运用D、书法·篆刻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下列选项中,高中美术课程模块配置比较合理的是()。A、美术鉴赏+绘画B、美术鉴赏+设计C、绘画+书法+篆刻D、美术鉴赏+绘画+书法

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等门类。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学习模块中,直接体现传承民族文化的模块是()。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

美术主要门类有工艺美术、建筑(园林)、雕塑、绘画、书法(篆刻)和()。

美术主要门类有绘画、工艺美术、建筑(园林)、书法(篆刻)和()。

单选题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下列选项中,高中美术课程模块配置比较合理的是()。A美术鉴赏+绘画B美术鉴赏+设计C绘画+书法+篆刻D美术鉴赏+绘画+书法

填空题美术主要门类有工艺美术、建筑(园林)、雕塑、绘画、书法(篆刻)和()。

单选题义务教育阶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延伸到高中课程标准后变为“( )”内容系列。A现代媒体艺术B绘画•雕塑C美术鉴赏D书法•篆刻

单选题()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运用D书法·篆刻

填空题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等门类。

单选题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学习模块中,直接体现传承民族文化的模块是()。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

单选题“使用不同的毛笔、刻刀等工具以及宣纸、刻石等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属于高中美术课程的( )模块。A工艺B书法C雕塑D篆刻

填空题美术主要门类有绘画、工艺美术、建筑(园林)、书法(篆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