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锦瑟》时,教师列举含有典故的诗句,向学生解释古代诗词创作的用典传统。下列诗句不适的是(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讲解《锦瑟》时,教师列举含有典故的诗句,向学生解释古代诗词创作的用典传统。下列诗句不适的是( )。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词用典的掌握。

A项:《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汉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赦免了魏尚。“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写自己任密州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使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作者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为一体,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唐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全诗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没有典故。 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廉颇自比,表现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闪烁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与题干不符,排除。

相关考题:

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讲解柳永《望海潮 · 东南形胜》“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句意时,教师引用同样包含互文手法的诗句,阐释古代诗词使用互文手法的普遍性。下列诗句不适合的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C.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试写出李商隐的《锦瑟》全篇诗词。

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其十二》中写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是引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句?

元好问的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引用了谁的典故?()A、李清照B、李商隐C、冯延巳D、温庭筠

以下是李商隐《锦瑟》诗所用典故的是()A、庄周梦蝶B、鲛人传说C、沧海遗珠成语D、望帝魂化杜鹃

谈谈《锦瑟》诗中所用典故对表达主题产生的作用。

“二十四桥明月夜”诗句出自()。A、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B、杜甫的《望月》C、李商隐的《锦瑟》D、李白的《赠汪伦》

教师在讲解李商隐的《锦瑟》时,提到这是一首古代抒情诗,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古代抒情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长恨歌》B、《己亥杂诗》C、《卖炭翁》D、《石壕吏》

教学《山居秋暝》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师准备列举使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补充说明。下列作品中的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李白《独坐敬亭山》B、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C、孟郊《游子吟》D、韦应物《滁州西涧》

我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常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下列作品中没有使用典故的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单选题教学《山居秋暝》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师准备列举使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补充说明。下列作品中的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李白《独坐敬亭山》B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C孟郊《游子吟》D韦应物《滁州西涧》

单选题教师在教学诗词鉴赏时,讲到了古诗中的边塞题材,并向学生介绍了一些与边塞、战争相关的意象词汇,如“羌管”“琵琶”“弓箭”“铁骑”“戍角”等,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请学生举出含有与边塞、战争相关的意象词汇的诗句。以下学生所列举的诗词名句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羌管悠悠霜满地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C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D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列举同样题材的诗句。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单选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意象”主题研究,指出“羌笛”是唐代边塞诗中重要的表达思乡的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一些具有思乡含义的诗句。下列诗句不适合的一项是()。A江上何人夜吹笛,声声似忆故园春(白居易《江上笛》)B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其一》)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D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高适《金城北楼》)

多选题下列诗句中,使用典故的是(  )。A春城风物近元宵B凭栏披满大王风C杜鹃啼罢花如血D千岁梅花千尺潭E谁料乡傩到百蛮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李商隐的《锦瑟》时,提到这是一首古代抒情诗,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古代抒情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长恨歌》B《己亥杂诗》C《卖炭翁》D《石壕吏》

问答题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其十二》中写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是引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句?

单选题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运用典故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C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问答题试写出李商隐的《锦瑟》全篇诗词。

问答题谈谈《锦瑟》诗中所用典故对表达主题产生的作用。

多选题以下是李商隐《锦瑟》诗所用典故的是()A庄周梦蝶B鲛人传说C沧海遗珠成语D望帝魂化杜鹃

单选题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教师列举了表达相同情感的诗句。下列诗句中不适合举例的是(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单选题元好问的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引用了谁的典故?()A李清照B李商隐C冯延巳D温庭筠

多选题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