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固定点电荷P为圆心作两个同心圆,如图4虚线所示。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其在a.b、c三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Ac,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Vc、则( )。

以固定点电荷P为圆心作两个同心圆,如图4虚线所示。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其在a.b、c三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Ac,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Vc、则( )。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图示点沿轨迹已知的平面曲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a应为:

匀质圆轮重力为W,其半径为r,轮上绕以细绳,绳的一端固定于A点,如图所示。当圆轮下降时,轮心的加速度ac和绳子的拉力T的大小分别为:

点M沿平面曲线运动,在某瞬时,速度大小v=6m/s,加速度大小a=8m/s2,两者之间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则此点M所在之处的轨迹曲率半径ρ为:

点沿轨迹已知的平面曲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α 应为:(D)α = 0

一带电粒子在一个正的点电荷q附近的运动轨迹为图中实线所示,则该粒子带__________电(填“正”或“负”),粒子在图中A点的电势能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B点的电势能。

圆盘某瞬时以角速度ω,角加速度α绕O轴转动,其上A、B两点的加速度分别为aA和aB,与半径的夹角分别为θ和φ。若OA=R,OB=R/2,则aA与aB,θ与φ的关系分别为:A.aA=aB,θ=φB. aA=aB,θ=2φC. aA=2aB,θ=φD. aA=2aB,θ=2φ

如图所示,+Q和-Q是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以点电荷+Q为圆心作圆,A、B为圆上两点,MN是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与两电荷连线交点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B.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C.把质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对质子做功为零D.把质子从A点移动到MN上任何一点.质子的电势能变化都相同

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则该粒子( )。A.带负电B.在C点受力最大C.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D.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等于由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A、B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0、M、N是AB连线的垂线上的三个点,且A O>OB。一个带负电的检验电荷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M点运动到N点,其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若M、N两点的电势分别为M和N,检验电荷通过M、Ⅳ两点的动能分别为Ekm和Ekn,则( )。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所示.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A、VB、VC。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 A.VA=VB>VCB.VA=VBC.VAD.VA>VB>VC

如图,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Ⅳ、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M=30。,M、N、P、F四点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φf卢卿,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的平面内,则( )。A.点电荷Q不一定在MP的连线上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Ⅳ点,电场力做负功D.φp大于φm

如图所示,①、②、③是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电场中的、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三个等势线,其中③为直线,①与②、②与③的电势差相等,一个重力不计、带负电的粒子进人电场.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与①、②、③分别交于a,b、c三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粒子在C点时的加速度为零B.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C.粒子从a到b再到c.电势能不断增加D.若粒子从a到b电场力做功大小为W,从b到c电场力做功大小为IV:,则W>w: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带电量为+Q的小球P,带电量分别为-q和+2q的小球M和N,由绝缘细杆相连,静止在桌面上,P与M相距L。P、M和N视为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和N的距离大于三B.P、M和Ⅳ不在同一条直线上C.在P产生的电场中,M、N处的电势处处相同D.M、N及细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

如图,在A、B两点,放置两个点电荷,它们的带电量分别为q---1,q---2,MN是过A、B的直线,P是直线上的一点,若P点的场强为0,则(  )。

如图所示.虚线a.b、c、d表示匀强电场中的4个等势面,两个带电粒子M、N(重力忽略不计)以平行于等势面的初速度射人电场,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MPN和NQM所示。已知M是带正电的带电粒子,则( )。 A.N一定也带正电B.a的电势低于b的电势C.带电粒子N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D.带电粒子M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A、VB、VC。则通过图像可以判断()。

如图3所示,平行实线代表电场线,方向未知,带电量为1×10-2C的正电荷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该电荷由A点运动到8点一,动能损失了0.1J,若A点电势为10V,则()。A.B点的电势为零B.电场线方向向右C.电荷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曲线①D.电荷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曲线②

如图,将带正电的小球A固定,另一带电小球B从A附近的P点处由静止释放,其下落到Q点的运动轨迹如虚线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B(  )。A.可能带正电B.在Q点的速度大于在P点的速度C.在Q点的电势能大于在P点的电势能D.从P到Q,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点P沿图4-33所示轨迹已知的平面曲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a应为( )。

如图4-53所示,平面机构在图示位置时,杆AB水平而杆OA铅直,若B点的速度vB≠0,加速度aB=0。则此瞬时杆OA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分别为( )。A.ω=0,α≠0 B.ω≠0,α≠0 C.ω=0,α=0 D.ω≠0,α=0

点M沿平面曲线运动,在某瞬时,速度大小v = 6m/s,加速度大小a = 8 m/s2,两者之间的夹角为30°,如图4-36所示,则点M所在之处的轨迹曲率半径ρ为( )m。

如图4-45所示,圆盘某瞬时以角速度ω,角加速度α绕轴O转动,其上A、B两点的加速度分别为aA和aB,与半径的夹角分别为θ和φ。若OA=R, OB = R/2,则aA与aB,θ与 φ 的关系分别为( )。A.aA=aB θ=φ B.aA=aB θ=2φ C.aA=2aB θ=φ D.aA=2aB θ=2φ

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和VB,经过A、B的中点C时的速度大小。已知AC段是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BC段是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比较a1和a2的大小关系有()A、a1a2B、a1=a2C、a1a2D、无法判断

已知点沿其轨迹的运动方程为s=b+ct,式中b、c均为常量,则()A、点的轨迹必为直线;B、点的轨迹必为曲线;C、点必作匀速运动;D、点的加速度必为零。

单选题AB是平面α的斜线段,A为斜足,若点P在平面α内运动,使得△ABP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的轨迹是(  )。A圆B椭圆C一条直线D两条平行直线

多选题如图所示,实线是电场线,一个负检验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由a点向b点运动,虚线是它的运动轨迹,比较a、b两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电荷在a点加速度大B电荷在b点电势能大Cb点电势高D电荷在b点速度小

单选题两个正、负电荷周围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p、Q为电场中两点,则( )。A 正电荷由P静止释放能运动到QB 正电荷在P的加速度小于在Q的加速度C 负电荷在.p的电势能高于在Q的电势能D 负电荷从P移动到Q,其间必有一点电势能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