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桁架,EA=常数,D、E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为(  )。 A、0 B、0.97Fa/(EA)(→←) C、4.330Fa/(EA)(←→) D、5.196Fa/(EA)(←→)

如图所示的桁架,EA=常数,D、E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为(  )。


A、0
B、0.97Fa/(EA)(→←)
C、4.330Fa/(EA)(←→)
D、5.196Fa/(EA)(←→)

参考解析

解析:可将该结构看作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对称结构,利用K形节点的受力平衡可知,杆DE为零杆,因此D、E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为零。

相关考题:

图示桁架,各杆EA为常数,除支座链杆外,零杆数为:()A.四根;B.二根;C.一根;D.零根。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两杆的抗拉刚度EA相同。若节点A的水平位移为,节点A的竖直位移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图示结构,EA=常数,C、D两点的水平相对线位移为:

图所示结构A、B两点相对水平位移(以离开为正)为(  )。

在图所示结构(EA=常数)中,C点的竖向位移(向下为正)为(  )。 A、3Fa/(8EA) B、Fa2/(8EA) C、3Fa/(4EA) D、3Fa2/(4EA)

图示桁架在P作用下的内力如图所示,EA=常数,此时C点的水平位移为:

图示结构A、B两点相对竖向位移ΔAB为:

结构在荷载下的弯矩图如图所示,曲线为q=2kN/m引起的二次抛物线,EI=常数。B点的水平位移为(  )。A.108/(EI)(→)B.756/(EI)(→)C.828/(EI)(→)D.900/(EI)(→)

如图a所示桁架,EA为常数,取图b为力法基本体系,则力法方程系数间的关系为(  )。 A、δ22<δ11,δ12>0 B、δ22>δ11,δ12>0 C、δ22<δ11,δ12<0 D、δ22>δ11,δ12<0

如图所示的结构中,B支座发生支座移动,D点水平位移(向右为正)为(  )。

图示结构A、B两点相对水平位移(以离开为正)为(  )。

已知图示结构EI=常数,A、B两点的相对水平线位移为:

图示刚架EI=常数,结点B的水平位移为(  )。

设各杆的EA值相同,在图所示的桁架中,节点C的竖向位移为(  )。

如图中所示桁架体系,EA=C(这里C表示常数),则体系自振频率为(  )。

如图所示的结构(EI=常数)中,D点水平位移(向右为正)为(  )。

如图所示组合结构,梁式杆件EI=常数,桁架杆件EA=常数,C点竖向位移为(  )。 A、向上 B、向下 C、为零 D、需计算确定

如图a)所示桁架,EA=常数,取图b)为力法基本体系,则力法方程系数间的关系为:A. δ2211,δ12>0 B.δ22>δ11,δ12>0C. δ2211,δ1222>δ11,δ12

图所示为超静定桁架的基本结构及多余为知力X=1作用下的各杆内力,EA为常数,则为(  )。

图示结构,各杆EI、EA相同,K、H两点间的相对线位移为:

如图所示结构,支座A发生了位移θA=α,铰C左、右两侧的相对转角θ为(  )。

图a)所示桁架,EA=常数,取图b)为力法基本体系,则力法方程系数间的关系为:A.δ11=δ22,δ12>0 C.δ11≠δ22,δ12>0B.δ11≠δ22,δ1211=δ22,δ12

图示结构各杆EI=常数,其C端的水平位移(→)为:

图示桁架的所有杆件EA值均相同,则桁架A点的竖向位移最小的是( )。A.B.C.D.

求图示结构AB两点的相对线位移,虚设力状态为图() AABBCCDD

求图示桁架结点B的竖向位移,已知桁架各杆的EA=21×104kN。

有效地址EA的计算方法为()。A、EA=基址+(变址-比例因子)+位移量B、EA=基址+(变址×比例因子)+位移量C、EA=基址+(变址+比例因子)+位移量D、EA=基址+(变址×比例因子)-位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