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图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i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表6-5所列。采用侧移法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μT=ψuqH4/100EI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1.2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阻尼比ζ=0.05。2.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0.077 B. 0.088 C. 0.112 D. 0.16
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图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i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表6-5所列。采用侧移法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μT=ψuqH4/100EI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1.2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阻尼比ζ=0.05。
2.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2.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0.077
B. 0.088
C. 0.112
D. 0.16
B. 0.088
C. 0.112
D. 0.16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计算如下:
①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查第5.1.4条表5.1.4-1可知,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16;
②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查第5.1.4条表5.1.4-2可知,
场地的特征周期Tg=0.35s;
③根据第5.1.5条第2款式(5.1.5-1)计算,衰减系数为γ=0.9;根据第5.1.5条式(5.1.5-3)计算,阻尼调整系数为η2=1.0;
T1=0.68s>Tg=0.35s,根据第5.1.5条第第1款第3项规定,地震影响系数α1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①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查第5.1.4条表5.1.4-1可知,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16;
②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查第5.1.4条表5.1.4-2可知,
场地的特征周期Tg=0.35s;
③根据第5.1.5条第2款式(5.1.5-1)计算,衰减系数为γ=0.9;根据第5.1.5条式(5.1.5-3)计算,阻尼调整系数为η2=1.0;
T1=0.68s>Tg=0.35s,根据第5.1.5条第第1款第3项规定,地震影响系数α1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相关考题:
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3-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假定,该结构位于非地震区,仅考虑风荷载作用,且水平风荷载沿竖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其最大荷载标准值q=65kN/m,已知该结构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总和为 =1.45×105kN。试问,在上述水平风力作用下,该结构顶点质心的弹性水平位移u(mm)不超过下列何项数值时,方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A)40 (B)50 (C)60 (D)70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提示:2.假定,第一振型时地震影响系数为0.09,振型参与系数为1.5。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弯矩标准值(kN·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685000 B. 587000 C. 485000 D. 400000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折减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60s,试问,该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a1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0.074 (B)0.090(C)0.093 (D)0.100
某16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层高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匀称、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为Ⅲ类。结构自振周期为T1=1.2s;T2=0.4s。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如题32~35图17(A)所示。结构的第一及第二振型,如图17(B)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A、10633B、14000C、15600D、12671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2014年真题]2.假定,该框架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10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750kN。试问,作用于该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F10(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10 B. 260 C. 370 D. 590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结构方案调整后,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d大于且小于,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的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1/840。若仅增大EJd值,其他参数不变。试问,结构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d(109kN·m2)不小于下列何项数值时,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方能满足规范、规程要求( ) 提示:A. 1.45B. 1.61C. 1.74D. 2.21
某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011年真题]4.假定,该结构位于非地震区,仅考虑风荷载作用,且水平风荷载沿竖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其最大荷载标准值q=65kN/m,已知该结构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总和为试问,在上述水平风力作用下,该结构顶点质心的弹性水平位移u(mm)不超过下列何项数值时,方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 A. 40 B. 50 C. 60 D. 70
有一幢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层数为22层,高度80m,抗震设防烈度8度,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i=286000kN,基本自振周期T1=1.43s,则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底部剪力标准值FEk=( )kN。 A. 16159.1 B. 13735.2 C. 12349.5 D. 10537
一幢十层教学楼,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Ⅱ类场地。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中间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2.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 A. 0.5 B. 0.9 C. 1.2 D. 1.7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假定,第一振型时地震影响系数α1为0.09,振型参与系数为1.5。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弯矩标准值(kN.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A 685000B 587000C 485000D 400000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提示:1.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10000 B. 13000 C. 14000 D. 15000
某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011年真题]3.假定,该结构对应于x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部总剪力V0=4250kN,相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620kN。试问,抗震设计时,x向地震作用下,相应的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总剪力(kN)为下列何项数值时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 A. 620 B. 850 C. 900 D. 930
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图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i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表6-5所列。采用侧移法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μT=ψuqH4/100EI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1.2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阻尼比ζ=0.05。3.假定结构自振周期为T1=0.793s,结构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总弯矩标准值M0(kN·m)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37981 B. 154368 C. 194018 D. 202112
有一幢高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层数为22层,高度80m,抗震设防烈度8度,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i=286000kN,基本自振周期T1=1.43s,则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底部剪力标准值FEk=( )kN。A. 16159.1B. 13735.2C. 12349.5D. 10537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假定,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前三个振型基底剪力标准值分别为V10=13100kN,V20=1536kN,V30=436KN,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试问,横向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VEk(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提示: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仅考虑前三个振型地震作用。A 13200B 14200C 14800D 15100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根据以上材料,回答27-32题:假定,房屋集中在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首层G1=12000kN,G2-9=11200kN,G10=9250kN,结构考虑填充墙影响的基本自振周期T1=1.24s,结构阻尼比ξ=0.05。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估算时,该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410B.2720C.3620D.4080
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图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i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表6-5所列。采用侧移法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μT=ψuqH4/100EI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1.2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阻尼比ζ=0.05。1.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s),最接近于( )项数值。 A. 0.5 B. 0.9 C. 1.2 D. 1.7
某11层住宅,采用钢框架结构,其结构质量及刚度沿高度分布基本均匀,各层层高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图}2.假定屋盖和楼盖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G,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等效的底部剪力标准值FEk=10000kN,基本自振周期T1=1.1s。试问,顶层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1Ek(kN),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000 B. 2400 C. 1600 D. 1400
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3-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假定,该结构对应于X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部总剪力V0=4250kN,相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620kN。试问,抗震设计时,X向地震作用下,相应的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总剪力(kN)为下列何项数值时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A)620 (B)850 (C)900 (D)930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A. 0.077B. 0.088C. 0.112D. 0.16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A 10000B 13000C 14000D 15000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提示:3.假定,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前三个振型基底剪力标准值分别为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试问,横向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仅考虑前三个振型地震作用。 A. 13200 B. 14200 C. 14800 D. 15100
某11层住宅,采用钢框架结构,其结构质量及刚度沿高度分布基本均匀,各层层高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1.假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0.22;屋面恒荷载标准值为4300kN,等效活荷载标准值为480kN,雪荷载标准值为160kN;各层楼盖处恒荷载标准值为4100kN,等效活荷载标准值为550kN。试问,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底部剪力法计算。 A. 8317 B. 8398 C. 8471 D. 8499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剖面图如图所示。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第二组,地震加速度0.20g,Ⅱ类场地。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但屋面有局部突出的小塔楼。阻尼比ζ=0.05。结构的基本周期T1=1.13s。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14000kN,G2=G3=G4=G5=G6=G7=G8=G9=0.9G1,G10=0.8G1,小塔楼的侧向刚度与主体结构的层侧向刚度之比Kn/K=0.05。计算相应T1的地震影响系数α1,其最接近( )。A. 0.16 B. 0.122 C. 0.098 D. 0.0629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剖面图如图所示。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第二组,地震加速度0.20g,Ⅱ类场地。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但屋面有局部突出的小塔楼。阻尼比ζ=0.05。结构的基本周期T1=1.13s。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14000kN,G2=G3=G4=G5=G6=G7=G8=G9=0.9G1,G10=0.8G1,小塔楼的侧向刚度与主体结构的层侧向刚度之比Kn/K=0.05。计算小塔楼底部的地震弯矩设计值Mn,其最接近( )kN·m。 A. 3604 B. 2794 C. 2448 D. 1994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剖面图如图所示。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第二组,地震加速度0.20g,Ⅱ类场地。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但屋面有局部突出的小塔楼。阻尼比ζ=0.05。结构的基本周期T1=1.13s。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14000kN,G2=G3=G4=G5=G6=G7=G8=G9=0.9G1,G10=0.8G1,小塔楼的侧向刚度与主体结构的层侧向刚度之比Kn/K=0.05。.计算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其最接近于( )kN。 A. 7243 B. 6802 C. 6122 D. 5417
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抗震设计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计算值为8800kN;对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中,24层最大,其计算值为1600kN。则各楼层框架的剪力经调整后最接近于()kN。A、1500B、1760C、1920D、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