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6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层高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匀称、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为Ⅲ类。结构自振周期为T1=1.2s;T2=0.4s。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如题32~35图17(A)所示。结构的第一及第二振型,如图17(B)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A、10633B、14000C、15600D、12671

某16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层高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匀称、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为Ⅲ类。结构自振周期为T1=1.2s;T2=0.4s。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如题32~35图17(A)所示。结构的第一及第二振型,如图17(B)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A、10633
B、14000
C、15600
D、12671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4条中表5.1.4-1和5.1.4-2,多遇地震,αmax=0.16,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Tg=0.45s。
而T1=1.2s,Tg=0.45s<T1=1.2s<5Tg=2.25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2条规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行扭转藕联计算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他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式(5.2.2-1)确定

相关考题:

一幢5层的商店建筑,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0.2g),场地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建筑采用钢结构,结构自振周期为T1= 0.4s,阻尼比ξ=0.035,该钢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是()。 A. 0.18B. 0.16C. 0.20D. 0.025

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l=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1.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最接近于(  )。 A. 0.0172 B. 0.020 C. 0.022 D. 0.024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提示:2.假定,第一振型时地震影响系数为0.09,振型参与系数为1.5。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弯矩标准值(kN·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685000 B. 587000 C. 485000 D. 400000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折减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60s,试问,该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a1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0.074 (B)0.090(C)0.093 (D)0.100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2014年真题]2.假定,该框架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10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750kN。试问,作用于该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F10(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10 B. 260 C. 370 D. 590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假定,第一振型时地震影响系数α1为0.09,振型参与系数为1.5。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弯矩标准值(kN.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A 685000B 587000C 485000D 400000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提示:1.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10000 B. 13000 C. 14000 D. 15000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A. 1320、400 B. 1400、400 C. 1320、378 D. 1680、432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该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60%,设计计算分析时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A. 二级,一级B. 二级,二级C. 三级,二级D. 三级,三级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A. 107 B. 157 C. 200 D. 250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假定,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前三个振型基底剪力标准值分别为V10=13100kN,V20=1536kN,V30=436KN,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试问,横向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VEk(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提示: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仅考虑前三个振型地震作用。A 13200B 14200C 14800D 15100

一幢五层的商店建筑,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建筑采用钢结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4s,阻尼比ζ=0.035。由此,根据图7可算得该钢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 )。A. 0.20B. 0.18C. 0.16D. 0.15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时,需先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向。试问,抗震设计时该结构必须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即与X轴正向的夹角,按逆时针旋转),应为下列何项所示?(A)0°、90° (B)30°、90°、150°(C)0°、30°、60°、90° (D)0°、30°、60°、90°、120°、150°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A. 0.077B. 0.088C. 0.112D. 0.16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A 10000B 13000C 14000D 15000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提示:3.假定,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前三个振型基底剪力标准值分别为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试问,横向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仅考虑前三个振型地震作用。 A. 13200 B. 14200 C. 14800 D. 15100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2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该结构平面和竖向均规则。假定,该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8s,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楼层地震剪力、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楼层的侧向刚度见表。试问,水平地震剪力不满足规范最小地震剪力要求的楼层为下列何项()A.所有楼层B.第1、2、3层C.第1、2层D.第1层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2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该结构平面和竖向均规则。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结构整体计算时,输入的部分参数摘录如下:①特征周期Tg=0.4s;②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③结构的阻尼比ξ=0.05;④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24。试问,以上参数输入正确的选项为下列何项()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某26层钢结构办公楼,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如图5-20所示。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3.0s。钢材采用Q345。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场地为Ⅰ1类,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本自振周期为1.3s。多遇地震作用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最接近。A、0.028B、0.027C、0.026D、0.15

一幢20层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T1=1.2s,阻尼比ζ=0.05,地震影响系数α最接近于()。A、0.08B、0.07C、0.06D、0.05

单选题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场地为Ⅰ1类,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本自振周期为1.3s。多遇地震作用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最接近。A0.028B0.027C0.026D0.15

单选题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最接近于()。A0.0172B0.020C0.022D0.024

单选题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抗震设计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计算值为8800kN;对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中,24层最大,其计算值为1600kN。则各楼层框架的剪力经调整后最接近于()kN。A1500B1760C1920D2400

单选题一幢20层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建筑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结构的自振周期T1=1.2s,阻尼比ξ=0.05,地震影响系数α与()最接近。A0.0791B0.070C0.060D0.050

单选题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在该场地上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50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已考虑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相应于多遇地震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最接近下列()项。()A6450B6650C9550D9650

单选题某拟建于8度抗震设防区的38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Ⅰ1类,结构自振周期T1=1.2s。试问:当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下列()项最接近。A0.284B0.296C0.409D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