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后代儒亦尊,儒者颜亦厚。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此语又如何?”这是清代学者龚自珍表达对儒学地位看法的诗。下列观点与他相近的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C、“孔子为教化之主,而一切道德之源也。”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后代儒亦尊,儒者颜亦厚。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此语又如何?”这是清代学者龚自珍表达对儒学地位看法的诗。下列观点与他相近的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B、“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
  • C、“孔子为教化之主,而一切道德之源也。”
  • 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相关考题: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李贽在《藏书》中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该材料表明李贽的基本观点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之制度B、主张经世致用C、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D、主张工商皆本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吾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汉武帝问策贤良,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一《汉书·董仲舒传》()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五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这说明李贽()A、赞扬商鞅、吴起的改革精神B、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而起的农民C、否定孔子和儒学的权威D、尖锐批判封建道学家的虚伪性

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有()。 ①“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②“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③“天下为主君为客” ④“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这说明李贽()A、赞扬商鞅、吴起的改革精神B、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C、尖锐批判封建道学家的虚伪性D、否定孔子和儒学的权威性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请回答: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下列言论出现的顺序是()①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③“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③①②④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三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2: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3: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下列言语出自中国古代心学集大成者之口的,可能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C、“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致良知,亲吾父以及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主张()A、由汉武帝提出B、巩固了“大一统”局面C、是文化宽容政策D、有利于学术的自由发展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三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单选题下列言论出现的顺序是()①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③“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③①②④

单选题“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后代儒亦尊,儒者颜亦厚。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此语又如何?”这是清代学者龚自珍表达对儒学地位看法的诗。下列观点与他相近的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C“孔子为教化之主,而一切道德之源也。”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多选题下列各句中用了“亡”的本义的有(  )。[2003年真题]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C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D兵弱于敌,国贫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E子牟有罪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