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间高差(h)与该两点连线的长度(L)的比叫坡度i:h/L。

两点间高差(h)与该两点连线的长度(L)的比叫坡度i:h/L。


相关考题:

两点间的高差为3.2m,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89.537m,则两点间地面的平均坡度为()。 A、152.98‰B、152.98%C、6.54‰D、6.54%

水准测量中,两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与两点间距离(km数)的平方根成()比,与两点间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比。

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高差有方向和正负。

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高差。

坡度是两点间高差与其实际水平距离的()A、积B、差C、比D、和

计算题:检查计算堤顶或堤坡坡度:若已知堤顶或堤坡上两点之间的倾斜距离L和高差h,试计算两点之间的坡度。

在地形图上确定直线的坡度叙述正确的是()。A、直线的坡度等于直线上两点间线段的高差除以水平距离B、直线的坡度与高差成正比C、直线的坡度可用直线上任意两点的高差和水平距离来确定D、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坡度是相同的

水平距离是()A、两点间的连线的长度,B、两点间的连线,在任一平面上投影的长度,C、两点间的连线,沿铅垂方向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D、两点间的连线,在水准面上投影的长度。

根据已知点,确定地面某点的位置时必须知道()A、两点之间的平距B、两点之间的高差C、两点连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D、一点高程与两点之间高差E、两点连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空间夹角

在1︰1000的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高差为0.586m,平距为5.86cm;则A,B两点连线的坡度为()。A、4%B、2%C、1%D、3%

如果A、B两点的高差h为正,则说明()A、A点比B点高B、B点比A点高C、h的符号不取决于A、B两点的高程,而取决于首次假定水准面

已知A、B两点间的高差为-3m,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30m,则A、B两点间的坡度为()。A、-10%B、10%C、1%D、-1%

道路的纵面坡度,通常用两点高差与水平距离的百分比表示。

坡度值i是坡道线路中心线与水平夹角的正切值,即坡道段的始点和终点的高差与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之比值。

一档导线任意两点应力之差等于比载与这两点间的高差的乘积。

在1:1000的地形图上,AB两点间的高差为0.10m,距离为5m;则地面上两点连线的坡度为()A、1%B、2%C、3%D、4%

土方工程中的坡度是指两点间的高差与这两点间水平的距离之()。

两点间高差(h)与该两点间距离(D)的比叫坡度i=h/D。

在水准测量中,两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与两点间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比。A、正B、负

问答题计算题:检查计算堤顶或堤坡坡度:若已知堤顶或堤坡上两点之间的倾斜距离L和高差h,试计算两点之间的坡度。

填空题土方工程中的坡度是指两点间的高差与这两点间水平的距离之()。

判断题两点间高差(h)与该两点间距离(D)的比叫坡度i=h/D。A对B错

单选题用视距测量方法求A、B两点间高差,通过观测得尺间距L=0.365m,竖直角a=3°15’00",仪器高i=1.460m,中丝读数2.379m,则AB两点间高差hAB为:()A1.15mB1.14mC1.16mD1.51m

单选题坡度是两点间高差与其实际水平距离的()A积B差C比D和

填空题水准测量中,两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与两点间距离(km数)的平方根成()比,与两点间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比。

判断题地面坡度是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与两点间的实地水平距离之比。A对B错

判断题两点间高差(h)与该两点连线的长度(L)的比叫坡度i:h/L。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