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螺纹成型工艺中,当拉伸时首检样平均外径不能符合技术要求时,应调整()A、预定径B、定径C、钢球D、旋模比

内螺纹成型工艺中,当拉伸时首检样平均外径不能符合技术要求时,应调整()

  • A、预定径
  • B、定径
  • C、钢球
  • D、旋模比

相关考题:

内螺纹成型工艺流程:()A、放料——矫直——预拉伸——旋压成型——定径拉伸——收卷——检验B、放料——矫直——预拉伸——收卷——检验C、放料——矫直——预拉伸——旋压成型————收卷——检验D、预拉伸——旋压成型——定径拉伸——收卷

内螺纹精整是内螺纹成型的下一个工序,而精整工序可能出现缩径,所以我们在内螺纹成型生产中平均外径不应控制在()。A、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最小值B、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最大值C、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基准值D、技术要求平均外径的基准值偏大

内螺纹成型三级变形中的第二次变形为()A、减径变形B、旋压变形C、定径变形D、拉拔变形

内螺纹铜管在拉伸过程中,定径道次在整个成型过程中的作用是:()A、定径增壁B、修整铜管外壁光洁度C、定径成齿D、起稳定拉伸作用

计算题:现生产某规格内螺纹管,已知管坯规格为9.52*0.38,现有减径模为8.58,螺纹芯头外径为7.68,现要求将螺纹芯头与管坯间隙调整至0.03mm,求新减径模规格?

在内螺纹成型起始拉伸时,为了防止在拉伸中由于管坯尺寸变化造成克重超现象,在起始拉伸时把首样克重控制在()。A、技术要求平均克重B、技术要求平均克重的最小值C、技术要求平均克重的最大值

成型现用减径模、定径模的倒角为()A、18°B、20°C、23°D、26°

简诉生产S7.94*0.25*0.18内螺纹管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预定径和旋模比?

一般情况,内螺纹铜管米克重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引起的:()A、钢球磨损B、定径模磨损C、旋压环磨损D、螺纹芯头磨损

内螺纹成型如何调整旋模比?

生产外径为7的内螺纹铜管所需要的预定径模的规格,错误的是()A、8.3B、10C、7.3D、5.35

内螺纹成型工艺中在回转套中安装旋压环时应注意观察()A、旋压环外径与换转套内侧间隙是否过大B、旋压环是否可安装到回转套底部C、回转套润滑孔是否堵塞D、旋压环滚道处有无缺陷

生产外径为9.52的内螺纹铜管所需要的定径模规格为()A、9.52B、9.59C、9.55D、9.50

定径道次在整个成型加工工艺中的作用是:()A、定径增壁B、修整铜管外壁光洁度C、定径成齿D、定径减壁

内螺纹成型机的旋模配比有着严格的要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所有规格的产品均使用统一的旋模比B、生产时可根据管坯情况调整旋模配比C、生产时必须坚持同种规格同一个旋模进行生产,不可随意更改D、生产时可根据机台情况调整旋模配比

内螺纹成型机拉伸时的旋模配比有着严格的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所有规格的产品均使用统一的旋模比B、生产时可根据管坯情况调整旋模配比C、生产时必须坚持同种规格同一个旋模进行生产,不可随意更改D、生产时可根据机台情况调整旋模配比

内螺纹成型中旋压环出现异常会造成哪些质量问题()A、钢球印B、划伤C、表面花纹D、外径大

内螺纹铜管在拉伸过程中,更换钢球的时间间隔为()A、每班B、两筐C、每筐D、当外表面出现异常时

生产外径为5的内螺纹铜管所需要的定径模的规格,错误的是()A、5.04B、5.06C、5.3D、5.35

生产外径为7.94的内螺纹铜管所需定径模的规格,错误的是()A、7.94B、7.98C、7.90D、8.3

下列对内螺纹成型描述错误的是()A、内螺纹成型是通过三级变形(减径、旋压、定径)B、是通过大盘电机拉出来的C、只要有高速电机就可以生产出内螺纹D、内螺纹是通过旋压成齿而增加铜管内表面积

对成型旋模比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产时可随时调整B、根据生产规格调整C、旋模转速任意D、机台全部统一

简述生产S7*0.25*0.18内螺纹管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预定径和旋模比?

内螺纹成型生产过程中,当首样检查发现米克重低于技术要求规定范围时,应做哪些调整和措施?

内螺纹成型生产过程中,当首样检查发现内螺纹齿顶角大于技术要求规定范围应该做哪些调整?

生产外径为7.94的内螺纹铜管所需要的预定径模的规格为()A、8.3B、10C、7.3D、5.35

成型生产工艺流程的第二步是什么?()A、矫直B、旋压成型C、放料D、定径拉伸